成麗 林燕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體檢中心集體靜脈采血的護理風險管理。方法:通過回顧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體檢中心護理風險事件,并進行歸因分析、風險識別后采用系列風險管理方法,觀察比較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體檢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結果: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實施前,體檢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體檢中心集體采血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體檢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健康體檢中心;靜脈采血;護理風險;管理
健康體檢中心靜脈采血由于多種原因相對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客觀上存在或潛在諸多護理風險。護理風險管理是對現有和潛在的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評價和處理,有組織、系統地消除或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對患者和醫源的危害及經濟損失。為降低健康體檢中心靜脈采血的護理風險,防范護理糾紛的發生,2017年本科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靜脈采血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是河池市唯一一家國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專業體檢機構,擔負全市市直、區直各單位干部職工及縣、鄉鎮單位職工的體檢工作,年接待體檢人次約2.5~3萬人次,每日體檢人員100~150人次。體檢中心現有護士10人,均為女性,年齡38~54歲,平均(45.80±5.00)歲;工作年限17~36年,平均(25.90±3.50)年;學歷:研究生1人,本科1人,大專6人,中專2人;職稱: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6人,護師2人,護士1人。
1.2護理風險管理方法
1.2.1風險識別 2017年1月本科全體護理人員通過對2016年1月至12月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回顧性總結,并進行歸因分析,將健康體檢中心集體靜脈采血護理風險識別如下。①管理因素:體檢中心原有的采血護理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制度執行力不夠、相關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急救設備、處理流程不完善、督導不夠、約束力不強;對護士的風險意識和突發事件的應急培訓不全面、不夠系統化,護士風險防范意識不足,出現突發事件時處理不當;采血人員職責不明確,施行輪崗制,致使問題出現時無法追蹤。②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不足、滯后,增加糾紛和院內感染的風險;工作責任心不強,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等各項規章制度;未熟練掌握采血知識致血標本不合格影響檢測結果或無法檢測,靜脈采血操作技術不熟練,導致多次穿刺未果引起體檢者不滿引發糾紛;溝通能力欠缺致體檢者不滿而引發糾紛。③體檢者因素:個別體檢者由于肥胖等體質因素致血管穿刺困難,但又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血管選擇要求,干擾護士的專業判斷致無法一針見血,或對采血護士期望一針見血而沒達到效果時引期情緒不滿;體檢者未嚴格遵醫囑禁食或禁食時間過長,或采血時過于緊張致暈針暈血;采血結束后,體檢者未嚴格按護理人員的告知按壓針眼致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腫脹、淤青、淤血等引發糾紛。
1.2.2風險管理方法
1.2.2.1健全采血護理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采血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制定各班崗位制度和職責,實施獎懲制度,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每月定期召開護理風險管理會議,對已發生的風險問題和事件進行反饋總結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時發現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制定防范措施。對靜脈采血中易出現的突發事件制定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加強護理人員對各應急預案的培訓和考核,要求人人熟練掌握及應用。配齊各項急救器械和設備,設專人管理,每天檢查各器械設備以保持功能完好。
1.2.2.2營造良好的采血環境 保證采血等待室安靜、明亮寬敞、空氣流通,為體檢者提供等待采血時的休息椅、電視等,墻壁張貼圖文并茂、清晰易懂的采血流程、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的宣傳圖畫及提示標識。運行叫號系統,防止和減少因插隊等現象造成的糾紛。執行彈性排班,采血排隊等候的體檢人員過多時,及時增派采血人力,分流人群,指導體檢人群靈活安排體檢項目的順序,錯峰候檢。加強巡視,及時發現有暈針、暈血、低血糖或有病史的體檢人員開設綠色通道,給予優先采血,并做好其他等待者的解釋工作,防范可能發生的不滿和糾紛。
1.2.2.3優化采血流程 將原有健康體檢中心靜脈采血流程優化為:①專人逐一核對體檢者相關體檢信息,將條形碼粘貼在相應試管,體檢者持試管到采血室排隊等待叫號采血。②嚴格執行三查七對逐一核對體檢者的相關信息,確認無誤,采血前詢問體檢者有無暈針、暈血史、有無遵醫囑空腹后,協助體檢者選擇適宜體位開始進行穿刺采血。③采血過程中,適時觀察體檢者面色狀況,詢問其有無不適。若一次穿刺不成功應立即向體檢者致歉、解釋。采血結束后指導正確的穿刺點按壓棉球的方法至體檢者按壓無誤,交代采血后注意事項,詢問并指導其下一體檢項目的實施流程。
1.2.2.4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考核 加強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素養、護理風險意識和管理、采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護患溝通技巧、心理拓展訓練、針刺傷與職業防護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培訓和考核,鼓勵護理人員外出參觀學習,認識風險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解決、防范方法,學會科學規避風險。施行分層級培訓考核,對無菌觀念、一針見血率、工作量醫療廢棄物處理等工作進行每日考核。
2結果
2017年1月至10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抽查1000名體檢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86名(98.60%),與2016年6月至12月未實施風險管理抽查的1000名體檢者的滿意度910名(91.00%)比較,施護理風險管理后體檢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效果顯著,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8.584,P<0.01)。未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時共發生護理風險事件31例(3.10%),其中穿刺后淤血等護理投訴共19例,標本原因共5例,暈針、暈血2例,針刺傷2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時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共6例(0.60%),均為淤青、淤血、未一次性成功穿刺的護理投訴,杜絕了暈針、暈血、針刺傷的發生,且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851,P<0.01)。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體健康狀態越來越受到重視,有病治病、無病防身的健康理念促使越來越多的人群自動自主選擇進行健康體檢,而靜脈采血則是體檢項目不可缺少的重要項目。體檢中心采血室護理人員每天早上不僅要面對眾多采血和待采血的體檢者,還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采血任務,工作量大而集中,接觸的體檢者眾多而頻繁,是容易發生護理風險的場所,也是交叉感染和職業暴露的場所,如何加強采血室集體靜脈采血各環節的護理風險管理,有效規避護理風險是每一位護理管理者和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國家衛計委在《關于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護理服務的通知》([2015]15號)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在門(急)診、手術室等非住院部門開展優質護理,而實施風險管理對推進門診優質護理服務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本研究對健康體檢中心集體采血采用護理風險管理,通過風險識別和系列風險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體檢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