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冀川
近日,四通股份發布了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第二次修訂稿并復牌,公司股票歷經四個月停牌后,復牌首個交易日便以漲停收盤,顯示出市場對四通股份與康恒環境資產置換的認可。重組公告顯示,四通股份擬將除保留資產以外的全部資產與負債作為置出資產,作價約8.02億元,與康恒環境100%股權中的等值部分進行資產置換,擬置入資產作價約85億元,差額部分由四通股份以發行股份的方式向康恒環境全體股東購買。四通股份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康恒環境的大股東磐信昱然。
四通股份原有主業陶瓷產品由于面臨發展瓶頸,未來盈利成長性較為有限,因此亟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考慮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持續業績增長能力、行業發展前景廣闊的優質資產,四通股份最終選擇國家大力扶持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率快速上升,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斷增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快速增長,垃圾焚燒處理方式是固廢處理領域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且在垃圾填埋處理不可持續的背景下未來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康恒環境是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成長快速的領軍企業之一,可以為全國范圍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提供全廠或核心生產系統集成及設計、技術服務。2015年至2017年,康恒環境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6億元、7.4億元、10.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175.59萬元、21054.01萬元、19030.54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861.71萬元、19781.88萬元、18547萬元。
通過此次交易,四通股份現有主要資產、負債、業務等將被剝離,轉而持有康恒環境100%的股權,康恒環境盈利能力較強、發展前景廣闊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及生物質發電業務將注入四通股份。康恒環境的全體股東磐信昱然等11名補償義務人承諾康恒環境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合并報表范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億元、7億元、9.07億元;若康恒環境100%股份未能在2018年12月31日前變更登記至四通股份名下,則業績承諾期順延至2021年度,補償義務人承諾康恒環境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實現的合并報表范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億元、7億元、9,07億元和10.6億元。且業績承諾期前兩年業績承諾基本以康恒環境現有項目未來收益為基礎。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及投資回收期長,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參與者需要有充足的資本實力和融資能力以滿足較大的資本性支出,資金實力是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康恒環境通過本次交易登陸A股資本市場,有望把握行業發展的有利時機,借助資本市場多融資渠道,為后續大規模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為實現快速發展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奠定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提升在固廢處理領域的競爭力。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我國并不僅僅只是一種垃圾處置方式,更是一種資源綜合利用方式,屬于循環經濟的范疇,康恒環境已經具備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其業務覆蓋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研發、核心設備設計、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全產業鏈,具備一體化運作優勢。全產業鏈的業務覆蓋有利于康恒環境降低項目投資成本,加快建設進度,提升運營效率,加強設備維修和維護,并有效促進技術創新與工藝改進,各業務環節共同形成協同效應。
立足于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從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資、建設及運營,康恒環境擁有垃圾焚燒核心設備技術以及遍布全國的垃圾焚燒核心系統集成業績,并向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固廢綜合處理領域拓展。根據E20環境平臺統計的2017年固廢企業生活垃圾焚燒規模,康恒環境“存量+2017年新增”規模處于行業第9位,2017年新增規模處于行業第1位。
依托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技術積淀、國內領先的垃圾焚燒系統集成技術以及股東的平臺優勢,康恒環境承接的BOT項目、垃圾焚燒發電站建設項目不斷增加,連續獲得西安項目、鎮平項目、南昌項目、珠海二期項目等BOT項目,并作為聯合體牽頭方獲得合同總額為26.2億元的杭州臨江EPC項目。而公司珠海項目、寧波項目分別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開始投入運營,使康恒環境從2017年開始確認垃圾焚燒發電站運營收入,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收入。目前康恒環境已經獲取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平均生活垃圾日處理規模約為1700噸(含二期),垃圾處理補貼費平均值約為85元/噸,優質項目為康恒環境的持續盈利能力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