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作為非常重要的流轉稅,消費稅帶有很強的政策性,自從1994年我國確立征收消費稅以來,消費稅在調節收入、引導消費、優化產業結構、環保節能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稅的功能無法得到全面而有效地發揮,消費稅制的不合理日益凸顯。因此,通過現狀分析找出消費稅目前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完善措施,對于提高消費稅的調控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于2012年開始在某些地區試點“營改增”,在2013年擴大試點范圍和地區,產生的直接結果是降低了地方財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尋找新的財政收入來源。與我國不同,西方某些國家的消費稅是地方稅,營改增后國內很多學者呼吁向西方學習,以此來彌補由營改增導致的財政收入缺口。
一、我國消費稅的現狀
(一)征稅范圍不科學
現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存在的問題表現為“缺位”和“越位”并存,征稅范圍整體偏小。
1.征稅范圍存在“缺位”問題。一是未將近年來興起的奢侈品及其消費行為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對于高檔商品及其消費行為征收消費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一個重要體現。現行的消費稅征稅范圍包括高級手表、珠寶玉石、貴重首飾、高爾夫球及球具、游艇等商品,但是當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提升了很多,人民的收入和消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還有很多售價較高的商品如高檔住宅、高檔汽車、名牌背包、高檔服飾、高檔家具等的消費量猛增,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仍屬于奢侈品,也應被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
2.征稅范圍存在“越位”問題。消費稅對于社會經濟的調控功能一大重要體現是對消費行為進行引導,控制不合理、超限超前消費,但是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現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中存在一定的“越位”問題,即對原來屬于高檔消費而當前屬于普通消費的商品和行為仍征收消費稅。奢侈品的定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原來被認定為奢侈品的商品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可能已不屬于奢侈品,甚至有的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如果還對這些商品征收較高的消費稅不僅實現不了消費稅調節收入差距的功能,甚至會出現相反的結果,進一步擴大貧富分化,也不利于制造業的發展。
(二)稅率設計不合理
1.部分稅率過高。稅率的高低直接能夠實現消費稅對產業結構的調控以及對消費行為的引導,對于高檔商品實行高稅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過度消費,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某些原本屬于奢侈品的商品已不具備奢侈品的特征,在對其征收高稅率消費稅將不利于收入調節。如普通化妝品,其價格相對于其他消費品和人們的收入水平已經不屬于高價商品,但現行消費稅對其征收的稅率為30%。
2.部分稅率過低。稅率過低將無法實現消費稅對某些具有負面作用的商品及消費行為的限制,比如征收高額煙草稅將有效控制煙草消費量。世界上很多國家煙草稅稅率在60%以上,而我國煙草稅的綜合稅率在46%左右,實際稅率大約為40%,遠遠低于國際煙草稅稅率的平均水平。我國是煙草大國,煙民數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前列,每年的煙草消費量約為全世界消費量的1/3,因此,通過提高煙草消費稅稅率進而利用價格進行控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征稅環節單一
我國現行的消費稅征收環節多為生產環節單一征收,除了少數商品在零售或批發環節征收外,大多數商品都在生產、加工或出口環節單一征收,這種征收方式大大提高了稅收征管的效率,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征稅環節單一也存在很多弊端。
1.征收范圍界定困難。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區分生產原材料和加工半成品、委托加工和制造生產、零售和批發,以及從宏觀角度上區分生產和流通,都將因單一環節征稅而變得困難。如果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完善相關的輔助性規定,還要增加征管成本和工作量。
2.增加地區間差距。從宏觀角度看,采用生產、加工或出口的單一環節征稅方式會造成不同地區之間稅負分配不均勻的問題,會因此而把我國地區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對于我國的經濟產業的結構建設和優化也是非常不利的,易引起重復投資或投資過熱等問題。
二、消費稅改革與完善的建議
(一)加快消費稅立法工作
我國現行的消費稅征收依據是1994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及后面的幾次修訂,到目前已經執行了二十余年,這個過程不僅完善了稅收體系的理論部分,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從推動法律建設進程和提高征收管理規范性的角度考慮,消費稅暫行條例已經具備上升為法律的條件和時機。
根據稅收法定主義原則來看,由行政機關制定稅法條例是不符合立法要求的,而且隨著國民經濟的開放和發展,法規的力度已經無法滿足復雜經濟社會管理的要求,因此,推動消費稅立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消費稅需要進行立法之前,首先是要對其的立法原則進行明確。立法原則是稅收制度的核心內容,立法原則的確定是稅收制度完成首要條件,如征稅范圍、稅收負擔、納稅環節等都需要立法原則的確定下才能進行。當前我國的消費稅立法原則包含以下幾點:首先是對國家的消費政策以及生產產業政策要具體體現;其次是對我國的消費要能夠正確的引導,對于我國的超前消費要進行壓制;第三是對支付能力要有調節的功能,對于不公平分配有緩解的作用;第四是確保我國的財政收入是穩定增幅的。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行消費稅制主要體現了第四條,而在產業結構調整、消費引導、收入分配等方面體現不足。
針對以上不足,建議確定我國消費稅立法原則。首先,應對從接受特殊服務和商品中獲益的人納稅,如果沒有從中獲益便不用納稅;其次,應對禁止或限制消費的商品征稅;再次,在確定征稅范圍和稅率時應考慮供求關系和商品用途,對供給量小的商品或非必需品征稅或提高稅率;最后,應在不同性質的商品之間體現稅負差別。
(二)調整稅率
對現行消費稅中稅率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增加其合理性,突出稅率的導向性。稅率的高低影響的是稅負負擔,在縱深維度上體現了消費稅的調控功能,因此,在設計消費稅稅率時,應重點突出其對理性消費和節能減排的導向性。調整后的消費稅稅率,應當能夠促進人們節能減排、合理消費,并且有利于提高財政收入,否則,如果消費稅稅率調整的不合理,將會對經濟的發展起到抑制作用,所以,調整稅率應經過科學論證、嚴謹分析、有序進行。具體來說,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為了促進環保,應根據商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有差別地設置稅率,尤其是在對那些嚴重污染環境的商品、具有不可再生性的資源產品設定較高的稅率。其次,應該對以往的稅目進行適當的提升,比如高檔的家具、電器、手表等的消費稅稅率,提升對新增加的奢侈品、高檔消費行為的消費稅稅率,這樣會有效調控有悖于綠色環保以及奢侈過度消費的行為。再次,降低那些由奢侈品轉為普通消費品的商品的消費稅稅率,必要的情況下應取消征收消費稅。
(三)拓寬征收環節
現行消費稅中大多稅目的應稅消費品都僅在生產環節一次性征稅,這體現了我國消費稅“稅不重征”的原則,最大的優勢在于便于征管。但是,一旦征管環節不嚴格,就很容易造成納稅人利用關聯交易轉移定價從而實現稅收規避,這就嚴重影響了消費稅在調節收入方面的功能,也減少了我國財政收入。此外,部分商品在批發和零售環節征稅,雖然可以避免稅款減少的問題,但會使得征管進行的很復雜。由此,在零售批發以及生產中征稅環節各有其利弊。所以在征稅時需要把應征對象的消費特性進行充分考慮,遺棄以往單環節征稅,采用多環節征稅,可以盡量對消費課稅的各環節進行拓展。詳細來說,如煙酒有很大的消費市場,價格漲幅也比較大,有很大的利潤,是國家需要對其生產和銷售進行限制的應稅消費品,為了避免相關企業進行利潤轉移以及避稅,可以對其進行生產和消費分開征收。在其他方面的應稅消費品,因稅負的終點大多都是普通消費者,在征收時就需要由以往的生產端逐漸像消費的各個環節,實現真正的“消費稅”,對消費稅的調節能力可以充分發揮,并且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中諸多深層次問題的解決。(作者單位為廣西右江水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