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
我國集團企業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的出現讓企業的財務體系模式發生了轉變。面對企業不斷發展的財務目標,當前的管理系統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為保障企業的效益而進行管控,明確改進的方向與目標。
經濟全球化的整體趨勢讓社會變革應運而生,對于集團企業來說,不僅要面臨內部的行業競爭,還需要面對外部環境的轉變。如此嚴峻的生存環境之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就需要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模式作為基本要求,更好地融入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中。
一、財務管理體系的目標
(一)維持利潤
財務管理必須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投資決策與利益最大化的問題。這也是相關企業的主要財務管理目標。企業作為盈利性組織,維持利潤表明了企業具有創造財富的能力,這也是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性條件。當企業能維持穩定的收益率,就表明企業能夠在高收益條件下提供合理的經濟業務回報能力。
(二)提升企業價值
企業價值一方面體現在企業未來發展的各方需求能得到滿足,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有相關研究表明,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實現的同時,可以更好地處理各方關系,獲得更加長期穩定的發展局面。
(三)保障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這一詞在近年來的西方財務管理研究中開始受到重視,即在充分考慮風險因素的前提下更好地明確企業的自有資本。它意識到了貨幣或所產生的利益價值,包括現有利益與既得利益,強調股東權益,并合理地處理財務活動中的各種關系。
綜合以上的財務管理體系目標來看,在內容與形式上有所差異,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仍然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與經濟發展現狀。尤其是對于某些上市公司來說,企業資源的合理調配成為了主要目標,除了考慮經濟利益外還應該思考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以財務目標體系作為基礎,促進財務目標的達成。
二、財務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優化方案
(一)組織結構的規劃
為了維持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最大化的要求,集團公司可以更好地對企業子公司展開有效監管與控制,尤其是做好激勵和約束工作。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之下,企業無論是橫向發展還是縱向發展的速度都在不斷提升,內部經營單位與投資單位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對于某些大規模并涉及到眾多行業的集團企業來說,企業管理層應該明確組織結構的規劃模式,采用多維度的管理體系,采取集權、分權結合管控體制。對于某些重大事項的問題處理工作,企業內部應采取嚴格集權制度,但對于某些子公司或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在不影響原則的基礎上應給予相應的自主權,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二)制定財務管理目標
集團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什么行業,都需要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企業也應該及時地對財務管理目標進行調整,適應外部環境與內部發展戰略間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在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主要的發展目標為籌資規模的提升與銷售收入的擴大,而隨著企業不斷發展,邁入成熟期時,就應該考慮到新的發展方向與管理目標,不能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追求長期的發展。對于某些上市公司來說,其資本水平與股東權益已經有所保障,短期利益已經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與之相比,資信程度、貨幣時間價值等內容應該成為財務管理體系下的工作重點。
(三)投資決策的分析工作
集團企業在開展投資決策之前應該重點針對市場調查情況進行足夠的效益分析,否則必然會因為盲目投資而產生資金的使用風險。一方面,在資金預算上應更加合理,評估企業自身能否會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投資,重點針對投資項目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有效規劃。例如外部環境問題、原材料供應問題等。企業同樣應做好投資組合工作,明確企業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針對某些高風險投資項目,應該分析是否應進行投資,判斷風險和投資之間能否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外,如果是一些低風險的項目,則需要判斷企業是否值得對項目進行管理。針對這些因素,企業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投資決策分析方法,保持企業工作的穩定性。
(四)內控制度的優化與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是財務管理的重點,也是保持工作規范性的必然要求。企業需要按照預算指標與投資回報情況來確定安全生產目標方面的業績要求,以便于對內部經營管理工作做好考核與評價工作。一方面,企業嚴格的授權審批體系能夠更好地對經濟活動展開控制,讓一切活動按照審批程序的要求而展開,另一方面,企業內控制度對于長期發展的意義也非常顯著。在合理的激勵考核制度之下,各項工作可以正常開展,企業財務管理也能實現優化與創新。
三、結語
本文針對現有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了研究,并針對當前集團企業的發展趨勢展開了具體分析。市場競爭形勢不斷嚴峻的今天,集團企業同樣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明確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在企業邁向成熟期的過程中,逐漸地在利潤、財務管理方面展開合理控制,實現穩定發展。(作者單位為江西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