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進任?趙樹穎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高等教育的體制政策也在發生變化。高等學校在調整辦學結構、發展規模、籌集資金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權,這使得高等學校由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無風險管理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風險管理。因此,本文的研究內容是從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入手,對高職院校有效的財務風險的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最后提出完善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一)高職院校經費來源及財務狀況分析
1.經費來源。我國高職院校的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和自主事業型收費,而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目前高職院校的建校方式和發展也越來越多元化。我國高職院校經費渠道來源主要包括:政府撥款、自主收費、科研贊助和自主產業、貸款、社會捐贈等。
2.財務狀況。雖然我國高職院校的經費來源渠道相對較多,但根據實際調查發現,大部分的高職院校財務狀況并不樂觀,通過有些渠道獲得的資金并不充裕,也不容易。具體分析:(1)政府撥款,這部分經費主要用于支付學校教職工的基本工資。(2)自主收費,這部分也是高職院校的經費內容之一,但高職院校的專業相對較少,學費也相對較低,因此在這方面也沒什么優勢。(3)科研贊助和自主產業,由于高職院校在辦學級別上相對較低,因此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水平也相對較差,除非具有很優秀的少數專業能夠脫穎而出,否則科研經費和自主產業也并不樂觀。(4)銀行貸款,是大多高職院校緩解財務狀況、從外部籌集資金、減輕資金壓力的重要途徑。
(二)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特征
1.風險系數大,破壞性更強.在我過教育體制中,高校的級別和國家對高校的資金投入都是成正比例的,因此高職院校作為中專或大專及學校,在資金優勢上是不能和本科級院校(二本、一本、雙一流院校)相比的,一個普通本科高校的資金撥款可能等價于好幾個高職院校,因此高職院校在資金實力上就存在先天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為了減輕壓力,可能就會減少學校的基礎建設經費,減少學生的硬件投入經費,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降低學校的競爭力。
2.可轉嫁性。雖然高職院校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但由于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其仍然屬于國家事業單位,因此當高職院校陷入財務危機,甚至將要到破產的邊緣時,當地政府或教育機構依然會接下學校的債務,替其償還,因為高職院校在法律上屬于國家的公共財產,也就不會承擔獨立的民事責任。
(三)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在財務風險管理上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再加上現在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數不斷擴招,學校的規模和實力也不斷加強,學校的基礎建設和科研項目日益增加,使得財務資金的收入和支出額也越來越大,若投入和產出不能平衡,就會使學校陷入財務危機。根據教育部年終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高等院校教育經費支出達到3.2萬億,數額巨大。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中,基本上所有院校都會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并且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但是最終的效果卻是不盡相同。通過調查發現,僅僅有一小部分院校在財務風險管理時具備風險管理意識,建立了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在管理過程中加強財務資金的審計和監督,從而保證學校財務狀況良好運行;然而,還有不少的高職院校仍由于各方面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其在整個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較大的漏洞,在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最后無法預防財務風險。綜上所述,財務風險管理是目前高職院校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工作之一,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財務管理以及風險管理相關理論,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保證學校財務資金良好運作,促進高職院校更好的發展。
二、M高職院校基本情況
M高職院校創建于1958年,原為中專學校,2005年經該省教育廳批準,改名為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培養動手型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目前院校面積有1500畝,建筑面積達到58.6萬平方米,截止到2016年,有各類教職工980人,其中專任教師有600余人,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有130名。在校學生達到20000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又兼具實踐能力的專業性人才,培養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較強的人才。為此,學院提出了“把學校引入市場,讓市場參與教學”的方針,實行崗前培訓,崗前實習的專業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M高職院校的經費來源主要有三個:教育收費、財政撥款和上級財政補助,而教育收費是其主要來源。
三、M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通過查看M高職院校2016年的財務報表可知,M高職院校2016年的收入總額達到173768349元,支出總額達到198372918元,超支了24604569元。通過查看明細賬發現,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年支出成本大于每位學生所繳納的學費,雖然國家實行助學貸款政策,拖欠學費的現象很少,但仍存在高職院校支出大于收入的現象,資金周轉困難,譬如在2016年出現高職院校向銀行借款來發放教職工工資的情況。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一)經費來源單一,債務風險較大。通過查看M高職院校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其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學生所繳納的學費,占據經費來源的80%以上,而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非常之少,也說明M高職院校未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導致經費過于緊張。
(二)M高職院校內部控制不力,財務收支缺乏透明度。通過調查發現H高職院校的財務預算以及使用沒有一個嚴格審批流程,而且很多流程都流于形式,導致支出超額的現狀頻發。具體來看M高職院校的財務風險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落后。一般情況下,在目前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理念普遍較為落后,會導致學校管理者和財務人員更加關注學校財務資金的使用和周轉情況,而對資金使用過程的預算、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監督、審計等方面并不是很在意,這是阻礙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體系無法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財務預算管理水平較低。由于M高職院校缺乏先進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因此學校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對財務預算管理的認識也不夠。
第三,內部控制能力較弱。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M高職院校在擴張之中,這就需要增加學校基礎建設資金的投入,也需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但在投入的同時,并沒有對項目投資的未來發展和收益做出戰略性的規劃,只是盲目的去找資金來源,缺少必要的內部控制。
第四,資產管理不善。M高職院校是采用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在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中的資產管理方面,主要是爭取更多的國有資產資源,從而為學校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利益,在這個過程會出現資源過度利用、重復利用、資源閑置的情況,最終導致資源浪費。
四、M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職院校經費的來源途徑也從以前的單一化走向了現代的多元化。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將有助于高職院校做好相應的財務預測和財務防范工作,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奠基堅實的基礎。
M高職院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當具備風險預警的功能,因此,M高職院校的財務部門應當有專職負責預警系統的“預警員”,都能對系統的具體風險指標進行計算和分析,而學校的“總會計師”可以負責分析和診斷財務風險,然后學校的領導安排具體措施來防范財務風險。
(一)設置“預警員”負責財務風險的預警工作。
(二)設置“總會計師”一職,負責對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M高職院校應當選擇財會知識較高或者業務比較好的人員來擔任“總會計師一職。
(三)建立M高職院校財務預警系統的常態機制。經過“預警員”對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計算,加之“總會計師”的分析和判斷,使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出現的異常狀況能夠及時反饋給高職院校的領導,找出能夠防范財務風險進一步惡化的有效措施,并形成財務預警系統的常態機制,從而保證M高職院校的財務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第一作者單位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第二作者單位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基金項目:201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青年科研課題《基于治理模式下高職院校的償債能力與財務風險研究機制》(課題編號:桂教科研〔2016〕03);2015年度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基于治理模式下高職院校的償債能力與財務風險研究機制》(課題編號:桂工業院科研20150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