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文
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建設,使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對社區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讓人們在提升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國家將法律引入到社區中,這在較大程度上是社區發展中較為重要的部分,同時也是“六五”普法規則確定中的核心任務,能夠有效推動我國依法治國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矛盾以及利益糾紛越來越嚴重,這就需要在社區建設過程中融入法律,以此抓住機遇推動社區法治工作進程。
我國經濟體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多元化,在無形中增加了我國社會矛盾,社區在發展的過程中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較為突出,這就需要將法律融入到社區中,并開展以法律為主體的社區活動,這在較大程度上可降低社區中的一些矛盾點。此外,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對法律進社區形式進行有效豐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創新,規范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使依法治國真正落實。
一、法律進社區的實效性
(一)社區居民法律素養得到提升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法律在社區推行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現代社會發展需求,采用不同宣傳方式并且宣傳方式還應在創新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實質上法律進社區活動就是法律普及的一種創新。自我國體制改革以來,社會一些糾紛與矛盾開始逐漸凸顯,主要是與自身利益有關的一些事物,比如管理、醫療糾紛以及勞務工資等,這在較大程度上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這就需要通過法律手段在社區中進行有效的調節,其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作為援助點,比如法律援助、依法治理以及普法教育等,用最清晰易懂的話來解答居民疑問,以此提升社區居民法律素養。
(二)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推進作用
法律進社區的主要目的就是對社會一些矛盾進行有效解決,并且在此基礎上維護社會治安,保證社會穩定。由此可以看出,普法教育是社會穩定的基礎,這就需要對社區管理者的法律培訓意識進行有效調動,并且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其業務素質進行有效的提升,在社區中發揮宣傳員與聯絡員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一些糾紛進行有效解決。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有效的面授法制教育,不但能夠提升居民法律知識,而且可使法制觀念得到有效提高。
二、法律進社區發揮的作用
(一)社區黨組織“三權”作用
社區黨組織是社區的領導層,具有一定的領導權,這就需要對社區法律宣傳工作需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進行,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發揮黨組織對社區法律宣傳工作的領導領導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還起到了監督的作用。此外,在社區中行政執法機關已經司法行為可以實施當的基層監督權,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社區成員的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維護,并且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發揮協調權作用,社區黨組織還可以對社區機關與單位的治理工作有價差與初評權,能夠對治理工作中的一些任務實施有效落實,只有這樣才能使法律在社區的宣傳工作真正落實。
(二)發揮社區成員決策作用
一些社區成員代表會議主要是社區實行日常工作的決策者,由此可以看出,社區通過法律進行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社區成員進行計劃決策,并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聽取社區委員會對、計劃決策的情況報告,最后對依法治理工作進行有效的討論決策。
(三)發揮社區居委會執行機構作用
社區成員代表在執行過程中需要通過執行機構的批準,其中社區委員會又是社區成員代表的執行機構,主要職責就是對社區成員的決策進行有效執行,同時對社區法律宣傳與學習工作措施的落實,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法律服務、法律普及以及法律監督等環節進行有效的負責。
三、法律進社區現狀
法律進社區活動主要是我國政府為了提高現代化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有效管理而實施一項符合現代化社區發展的措施,能夠通過社區進行法律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可對社區進行有效的治理,為此我國政府與各個社區較為重視。此外,法律進社區主要是通過社區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與學習,并通過開展一些與法律相關的活動,使居民在對法律常識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對法律服務以及法律援助有更深的認識,這在較大程度上不但能夠提升居民法律意識,而且可提升其法律素養,以此提高我國法治管理質量與水平,所以法律進社區不但是一句響亮的口號,而且在較大的程度上更是付之行動的助力。
我國較多城市通過法律進社區進行了法治建設,在不同社區中進行法治宣傳欄的建設,還有一些城市進行了法律工作站、法律志愿隊伍以及法律學校等,這在較大程度上為我國法律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由于地域條件有一定的差異性,城市環境也有較大的不同,導致社區環境與管理也有差異,一些社區在落實法律進社區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對此活動沒有進行充分的認識,導致對活動內容不夠重視,特別是一些社區管理者,由于對活動內容認識不足,導致工作力度不夠,為法律的普及造成較大的影響。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與社區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實施有效解決。
四、 法律進社區內容創新
(一)法律進社區活動應有針對性
由于社區是不同階層聚集地,在社區中進行法律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對人群進行有效定位,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法律活動的開展。法律知識的普及人群一般選擇在外來務工、失業以及老人等人群,主要是因領導、工作者以及企業經營者對法律相對計較了解,因此需要進行針對性選擇。
(二) 活動形式應與居民文化素質相匹配
我國個體之間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差異性,這就對法律觀念與精神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表明社區法律活動形式的選擇應考慮到不同個體的文化程度,比如在給老年人進行法律知識普及的過程中,應當選擇通俗易懂的活動形式,并且內容應最大程度上貼近生活;若是上班族應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有效普及,以此使活動形式與居民文化素質相匹配。
(三)法律進社區活動目的是營造法治氛圍為落腳點
環境能夠對人的品格與性格進行有效的塑造,并且氣氛能夠有效陶冶人的情操,以較高的法律氛圍展開活動,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使法治觀念深入到每個人的內心當中,對提高法律意識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社區能夠發揮此方面的優勢,能夠在一定的空間內,根據不同形式與措施建立能夠提高居民法律信仰的學習環境。
(四)社區工作與法律進社區活動進行有效的結合
法律進社區活動是社區工作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直接關系著社會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前提,這就需要將社區工作與社區法律活動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此基礎上還應將法律活動與社會穩定進行有效的結合。社區在進行矛盾調解過程中,需要通過法律活動不斷提升居民法律素質與觀念,以此使社區健康、和諧的發展。
(五) 做好調解工作
社區需要進行調解室的設立,并對一些制度進行有效完善,同時定期進行調節會議的召開,主要是對一些糾紛事件進行分析與解決。此外,需要對一些核心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來提升糾紛調節能力,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社區糾紛事件的發生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法律融入到社區管理中,不但能夠提升社區管理質量,而且可游俠普及我國法律知識。此外,一些社區在此次活動中,通過不同形式來體現出法律在社區管理中有較大應用,比如開展法律圖片展覽活動,以直觀的形式大大增強了人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還在社區中進行了法律知識講座,并通過真實的例案例,使社區居民得到較為深刻的教育。這在較大程度上對社會居民的法律意識進行有效的深化,并在此基礎上在社區中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樹立了居民守法的生活意識。(作者單位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