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周期類公司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由“后進生”搖身一變成了“優等生”,而長期受市場冷落的創業板公司則在經歷業績的持續增長和股價的持續下跌后,部分優質公司估值已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2018年中期財報披露工作收官,除ST長生未披露中報外,其它3533家A股均如期公布了中期業績情況。在整體經營業績表現上,無論營收還是利潤,同比增速均較一季度更上一層樓。周期類公司也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由A股市場中曾經的“后進生”搖身一變成了“優等生”,而長期受市場冷落的創業板公司也在經歷業績的持續增長和股價的持續下跌后,部分質優公司開始具有投資價值。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市A股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07389.47億元,累計創造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95447.74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2.85%和14.53%,相比一季度11.82%的營業收入增速、13.95%的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速有了進一步提升。
大類板塊中,今年上半年,無論上證A股、深證主板A股、中小板公司還是創業板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了正增長。其中,中小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最優,911家公司實現營收20931.44億元,相比2017年中期同比增長了21.73%;凈利潤同比表現上,深證主板A股拔得頭籌,464家公司創造了1934.0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了21.53%(見表1)。
近三期財報中(2017年年報、2018年一季報、中報),創業板整體利潤增速表現可謂是大起大落。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年報時,創業板公司整體凈利潤還同比出現13.9%的下滑,成為報告期內唯一利潤下滑的板塊,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創業板整體業績表現迅速強勢崛起,28.3%的整體利潤增速一舉躍升為同期成長性最強的板塊,可遺憾的是,一季度的強勢并未在中期得以延續,8.29%的整體凈利潤同比增速再次墊底四大板塊,利潤增速較一季度表現下降了20個百分點。
從業績表現看,周期類公司今年中期的經營業績表現是最為值得肯定的,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使得市場中曾經的“后進生”搖身一變成了“優等生”。以鋼鐵股為例,其整體業績增勢今年中期最為迅猛,128.22%的凈利潤同比增速成為A股市場唯一業績翻倍增長的一級行業,所包含的32家公司中除了八一鋼鐵、*ST撫鋼凈利潤同比增速出現下滑外,余者均實現增長,其中還有15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實現了翻倍增長(見表2)。
對于鋼鐵行業而言,其表現好壞主要受制于房地產和基建冷暖影響。首先從房地產來看,政策的持續收緊曾讓市場普遍認為地產公司數據可能會惡化,然而就5~7月份公布的地產數據來看,整體卻超出了市場預期,不僅銷售回暖、新開工增速大幅回升,且拿地面積也止跌回升,投資維持在高位。在政策引導下,預期房地產開發商很可能會加速推盤回籠資金,如此也決定了地產行業未來幾個月表現依然會較為平穩。基建方面,目前來看已過了最差的時候,在今年中期政策轉向下,有關基建方面的財政支出有望在下半年加大投放力度,尤其西部基建有望成為政策發力的重點區域,與此同時,新農村建設對基建擴展存在一定的支撐。總的來看,鋼鐵行業的宏觀需求下半年整體仍無憂,在度過7、8月傳統淡季后,“金九銀十”的到來和絕對的低庫存或將觸發補庫存周期的開啟。國泰君安就此判斷,“三季度鋼鐵業績很有望超過二季度創出年內新高”。
中期業績同比增速緊隨鋼鐵之后的是來自強周期的建筑材料,中報整體凈利潤同比實現90.08%的增長。其中,細分子行業以水泥股的業績增速表現最優,上半年行業整體利潤增速高達116.39%,所包含的17家公司中,除了博聞科技、同力水泥中期凈利潤出現下滑外,天山股份、福建水泥、冀東水泥等9家公司在報告期內相繼實現凈利潤翻倍增長。
進一步分析鋼鐵、水泥類強周期的板塊今年業績持續增長的原因,主導產品的漲價功不可沒。以水泥為例,從中國水泥網披露的全國水泥價格指數(CEMPI)來看,其自2016年3月上旬以來就一直在持續攀升中,由期初的78.3上升至目前的139.26。中金公司判斷,“今年8月底9月初,下游需求仍將會繼續提升,水泥價格上行趨勢不變”。
除了周期類行業強勢反轉外,機構投資者長期關注的銀行、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類公司,今年中期的業績表現也是值得肯定的,均在穩定增長中。
具體來看,身為機構配置規模最高,且估值最低的行業,銀行股今年中報整體實現了6.49%的利潤增速,相比2017年年報4.82%、2018年一季報5.6%的利潤增速,成長性可謂節節攀升。個股上,26只銀行股中期凈利潤全部以增長收官,而營收表現也僅有華夏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出現下滑。分析大多數銀行二季度營收增速加快的原因,息差擴大、非息收入提速對其業績貢獻明顯。
三季度以來,不同于大盤弱勢震蕩走勢,在業績的持續增長過程中,銀行股整體保持了較為穩定的上行趨勢,銀行指數在7月3日~8月30日之間累計上漲了5.84%,超過上證指數(下跌了1.36%)7個百分點。研究機構判斷,下半年以來監管頻頻釋放積極信號,在政策微調、表內信貸額度放寬的背景下,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路徑逐漸清晰,預計表內外融資改善將推動社融增速企穩,緩和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地方平臺等信用主體出現流動性風險可能性有限。對銀行及信托而言,信用風險大幅抬升的壓力明顯降低。因此考慮到銀行股目前整體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6.46倍和0.81倍)仍處于歷史相對低位因素,在行業盈利中樞的穩步上移下,銀行股已經具備了非常明顯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醫藥、白酒類公司僅從業績成長性看,今年中期也仍保持了不錯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了21.59%和40.36%。在市場持續調整下,目前白酒股的動態市盈率已降至25.16倍,醫藥生物股降至28.91倍,均處于相對估值低位。在兩大板塊業績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板塊中的優質公司從配置和長期基本面看,已值得重點關注(見表3)。
在金融監管收緊、質押盤爆倉、貿易摩擦升級等內外部利空的輪番襲擊下,2018年1月26日~8月30日期間,藍籌股扎堆的滬深300公司整體回調了23.23%,跌幅超過同期大盤(下跌了22.84%)。具體公司中,如洛陽鉬業在2017年、2018年一季報和中報分別實現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244.33%、170.94%、173.87%的情況下,今年1月26日以來股價累計下調了40.37%;瀘州老窖在2017年、2018年一季報、中報,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實現了31.09%、32.39%、34.08%情況下,1月26日以來股價也累計回撤了33.55%。
從投資角度看,市場的持續回調雖然大幅殺傷了價值藍籌,但股價的持續下跌與業績持續回升的背離表現還是讓很多滬深300成份股具有了一定的投資價值。以滬深300成份股目前整體動態市盈率和市凈率11.15倍和1.34倍的表現來看,在標的股中215家公司中期凈利潤實現快速增長、占比高達71.67%的大背景下,不排除此前超跌且估值明顯被低估的公司在三季度或四季度出現持續回升行情。
與部分藍籌股在經歷下跌后具有投資價值相比,部分創業板龍頭公司在經歷長期調整后也同樣出現布局建倉的機會。
觀察歷史數據發現,創業板指自2015年6月下跌以來,其整體動態市盈率已經從142倍降至目前的33.37倍。雖然今年中期創業板公司的整體成長性不甚樂觀,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粉飾后,上半年僅實現了0.68%的小幅增幅,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具體公司中仍不乏一些個股近年來業績持續穩定增長。統計數據顯示,有168家創業板公司在2015年~2017年連續3年扣非后凈利潤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再度實現增長。其中,有50家公司的成長性更是始終保持在20%以上。
伴隨著中報的公布,一些創業板公司還提前對今年前三個季度的業績做出了預測,如精測電子,2015年~2017年,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1.16%、27.48%、74.93%,今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增速繼續攀升,實現了130.32%的增長,值得期待的是,因三季度銷售收入的穩定增長,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凈利潤也有望繼續實現62.175%~74.38%的增速。與之類似的公司還有晶盛機電、樂普醫療等。這些中期和三季度業績持續增長且目前估值相對合理的公司不排除有機構資金會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