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萍
時至今日,距離馬云提出“新零售”尚不足兩年,但阿里的新零售業務在二季度已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而這其中,阿里“嫡系”新零售企業是利潤貢獻的主體,相較之下,阿里賦能下的傳統零售企業尚未取得“質”的突破。業內人士透露,因與傳統零售企業整合難度加大,阿里線下零售業拓展或回歸自營。
“日賺2億!”阿里巴巴2019財年第一季度業績依舊生猛。當季,阿里以進口業務、盒馬鮮生和銀泰百貨為核心的新零售業務收入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超過340%。
當前阿里的新零售主要聚焦在兩大陣營。就發展情況來看,阿里擁有絕對話語權的盒馬鮮生和銀泰百貨等“嫡系”企業在新零售領域可謂“攻城略地”,快速拓展。而阿里賦能的傳統零售企業的新零售業務目前則相對緩慢,尚未迎來質的轉變。
在新零售領域業內人士看來,對于當前的傳統零售企業要想在新零售領域取得成功,必須要有“革命”的決心和魄力。“傳統零售企業如果不解決零供關系,本身的經營能力不發生本質變化,那在新零售領域是很難成功的。”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對《紅周刊》記者表示。
阿里與傳統零售企業在新零售領域的整合目前較為緩慢。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阿里已轉變對之前線下零售企業的賦能策略,以盒馬鮮生為例,未來阿里或將弱化聯營,聚焦自營。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新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40%。當前阿里的新零售主要聚焦在兩大陣營:一是以盒馬鮮生和銀泰百貨等為代表的阿里“嫡系”新零售陣營。另一個則是阿里通過股權投資或者簽署戰略協議達成合作的傳統零售企業陣營,如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
阿里新零售此次業績的爆發,主要來自盒馬鮮生、銀泰百貨以及天貓等“嫡系”企業在新零售領域的“攻城略地”。盒馬官網截至8月31日數據顯示,自2017年盒馬鮮生首家門店開業以來,盒馬目前在全國已設立了69家門店。而作為阿里新零售的主力軍,本季度天貓實物商品GMV(成交額)同比增長34%,超過今年1-7月全國網上零售額29.3%的增速。天貓的高增長受益于轉換率和消費者人均支出的增長,特別是阿里前期對各大商場、商超等項目的投資“開花結果”。
不過,相較而言,阿里投資或合作的傳統零售企業的2018年中報業績則有點“弱”。如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7.69%、0.81%、-1.2%、0.3%、-0.04%;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13.81%、-6.61%、扭虧、-83.23%、0.1%。對于業績“疲弱”的原因,三江購物和新華都直接歸結為新零售業務拓展所致,例如三江購物中報表示,由于創新店業務拓展前期投入和人才儲備導致費用支出較大,以及公司上半年授予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股金支出,導致凈利潤為負。
“很多二級市場投資者可能會覺得三江購物的業績不太理想,但從一級市場角度來看,三江購物的利潤率下滑是很正常的,因為三江購物現在處于新零售擴張期,前期投入會很大。就轉型期的傳統零售企業而言,建議關注兩個指標,一是營收增速,二是毛利率,就這兩個指標而言,三江購物的業績數據還是不錯的。”新零售專家、前萬菱集團電商副總裁云陽子對《紅周刊》記者表示。記者注意到,就自身縱向比較來看,今年中報20.77億元的營收創出三江購物近5年來同期最好成績,扭轉了之前的下滑態勢,而“加快新店開店速度以及創新店銷售增長”是營收回暖的主要因素。就毛利率而言,受益于公司加快商品周轉等各項措施,今年上半年三江購物凈利潤為23.86%,同比增加0.69%,盈利能力持續穩增長。
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董事長黃明端在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坦言,跟阿里的合作剛開始,改造效應大概在2019年會有所體現,但真正效應的體現應該在2021年以后。
前騰訊京東電商戰略分析師、京騰匯創始人李成東則給了另一種解讀:“不是說傳統零售企業獲得了阿里的投資,就是新零售企業了。在我看來,傳統零售企業本身并沒有根本性變化,依舊是靠開門店,靠零售來生存,這不可避免會受到電商的沖擊,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賦能的這些企業中報業績欠佳也并不奇怪了。”
自2016年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為了強化新零售生態的競爭力,阿里巴巴不斷以投資和并購的方式,試圖打通電子商務線下零售和本地生活之間的界限。從最新中報數據來看,上述5家傳統零售企業與阿里在新零售融合上正發生著不同的化學反應,如高鑫零售“全面推進”、華聯超市“開始加速”……不過,目前多數在新零售領域仍處于探索和布局階段,未有“質”的轉變。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阿里賦能新零售主要集中在聯合直采、淘鮮達、淘寶到家,以及聯合出資成立新公司拓展盒馬鮮生等線上流量和系統支持領域。例如,新華都在2017年末實現與阿里戰略合作,開展淘寶到家等業務,實現會員、支付等系統的對接及打通。另外,新華都和三江購物紛紛與阿里成立新公司,在福建和浙江分別拓展盒馬鮮生門店。高鑫零售積極對旗下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出淘鮮達項目、與盒馬鮮生聯合推出“盒小馬”,并計劃明后年在海南和東三省由大潤發來開盒馬的門店。此外,阿里與華聯超市的合作也有了實質性進展,即華聯超市將從浙江天貓采購貨品,最高交易金額總共為1.8億元。
對比已經被阿里“私有化”的銀泰百貨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來看,上述5家傳統零售企業在新零售業務仍處于探索和布局階段,尚未進入業績收割期。目前,銀泰已聯手阿里推出銀泰寶、喵貨、喵街等產品,實現支付和會員體系的打通,同時多個淘品牌入駐銀泰,并已開始對外賦能,協助阿里拓展線下新零售。
“今天新零售要想成功,不是改良,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侯毅表示,新零售是整個組織、交易規則、采購模式、團隊的深層次變革,僅僅是提供線上流量和系統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解決傳統零售的零供關系,零售業本身的經營能力不發生本質變化,傳統零售業是沒有未來的。
“如果站在新零售實施者的角度來看,目前幾家傳統零售企業的新零售業務開展的都只能算是‘可以,達不到優秀水準。”云陽子表示,但如果站在實體零售企業角度來看則是另一個視角。例如,黃明端對公司的新零售業務發展是“很興奮”的,因為新零售給大潤發帶來了很多改變。
在云陽子看來,當前很多傳統零售企業將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其核心在于改變企業對零售的認知。首先,技術層面需要對企業軟件和硬件進行改造;其次,運營層面要知道未來如何做好零售;最后,是對組織與人的改造。
“阿里原來是想通過投資傳統零售企業,將傳統零售與新零售整合起來,但實際操作起來很困難。以盒馬鮮生為例,盒馬和這些傳統零售企業是競爭關系,盒馬的崛起勢必會對傳統零售企業產生沖擊,傳統零售企業拓展動力自然不足。”李成東分析說。
分析盒馬鮮生目前全國69家門店發現,北京、上海、深圳等盒馬鮮生自營的地區拓展速度較快,目前已分別有20家、13家和8家門店。相較而言,盒馬與傳統商超聯營的門店拓展速度則較為緩慢,例如與三江購物聯營的浙江地區目前僅有6家門店(杭州4家、寧波2家)、與新華聯聯營的福建地區目前也僅有2家門店。“阿里對盒馬鮮生要求很高,要跑的快。但實體零售企業,有時候需要營收比較穩定一點,這就造成了兩者在認識上產生一定的差距。”云陽子分析說。分析可以發現,盒馬鮮生的“急”也可以理解,在盒馬鮮生后,永輝超市的超級物種、美團的小象生鮮等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盒馬鮮生需要以更快的速度來搶占更多的市場。
那面對“不聽話”的企業,阿里是否會復制銀泰百貨的思路,從投資到“私有化”呢?“阿里無意于控制,但在新零售剛開始的時候,要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標才好一起破冰。對于新零售,阿里提供的更多的是思路、基礎設施、標準化的產品。”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記者表示。
不過,在李成東看來,相比投資其他傳統零售企業,阿里直接將資金投入盒馬鮮生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某新零售領域資深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其實從去年開始,盒馬就已經逐步改變之前的賦能策略了,“在盒馬內部人士看來,相比賦能給其他零售企業做拓展,自己做會更快。”
從阿里近日的動作上似乎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今年8月16日,阿里注冊成立“杭州盒馬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盒馬”),法人代表為侯毅親自擔任。此舉,被業內解讀為是阿里收回三江在浙江區域的盒馬經營權的前兆。因為根據之前盒馬鮮生和三江購物的規劃,整個浙江地區的盒馬鮮生品牌都由三江購物來做。不過,盒馬鮮生方面尚未進行回應。
對于阿里新零售的未來走向,李成東表示,阿里未來在線下會投入更多時間和資金,繼續往線下走,打造不同的“場景”。例如今年以來,阿里已經將“場景”從零售領域,拓展到家居、外賣、醫藥、汽車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