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福東
大數據技術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通過深入剖析,發現大數據視域下高校管理面臨的挑戰包括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使用率差,研究管理隊伍匱乏,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等,提出了系統論證、提高認識、完善機制、完善法律等對策建議。
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發50號)標志著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戰略。該文件明確指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這為高校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也對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與大數據有效結合,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大數據技術是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
大數據帶給高校教育管理決策、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帶來巨大的力量。一方面,大數據技術強大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較強的精確性信息提煉能力,能夠更深入的揭示各項工作相關規律,提高了高校決策的科學性,使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和有效。另一方面,大數據可以根據不同水平、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平臺上運用知識的不同反應和所用時長,來確定知識呈現的有效程度及改進、表述的方式,推動教師制訂更合理的教學策略,實現更有效的課堂管理;此外,大數據技術可以整合和優化教學、圖書館、實驗室等信息和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能,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提供新的契機。
二、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教育管理領域面臨的挑戰解讀
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目前正從信息化向智慧化演進,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大數據平臺建設取得諸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一)缺乏合理系統規劃和宏觀頂層設計
由于高校數據系統建設前期往往缺乏統一標準和統一規劃,大數據系統大多獨立存在,數據分散在各個學校部門中,數據管理粗放,各部門、系統間存儲的海量數據無法科學管理的整合,即時資源浪費嚴重,很難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嚴重影響管理決策的針對性和準確度。同時,還帶來成本、安全等各類問題,這嚴重阻礙了高校高效教育管理的步伐。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使用效率低
目前,許多院校在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面臨認識不夠、投入不足、設施使用效率不高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很多高校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時代的挑戰,還沒有做好迎接大數據改革的準備,對數據整合的認識僅限于向上級部門提供信息,相關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高校教學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缺乏一支高素質的大數據研究、管理隊伍
人才缺乏是我國大數據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首先,當前我國雖然有近百所高校設置信息安全本科專業,每年人才培養量將近1.5萬人,但是,這種培養規模遠遠無法滿足全國范圍內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其次,高校中缺乏真正懂技術的人才,管理人員較多,人才隊伍結構失衡;最后,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大數據建立培養機制益于人才脫穎而出,對大數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高。無法對已獲得的數據進一步運算和建模,呈現結果較為淺顯,無法有針對性地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據。
(四)大數據相關的教育法律保障體系有待完善
在大數據平臺建設及服務過程中,最薄弱環節和最應該受到關注的并不是建設問題,而是日常運行與維護過程中的問題。其中,安全問題是大數據技術運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最大障礙。目前,我國規范網絡技術和保護個人隱私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但在大數據時代,面對龐大的數據交互,隱私信息泄露、信息失范等問題空前嚴峻,用于促進數據發展的激勵機制匱乏,現有法律己滿足不了實踐的需求。加快教學管理領域大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三、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在探索中創新
在大數據化進程中,及時把握先機者便在激烈的競爭處于優勢地位。高校要在頂層設計、體制機制構建,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大數據技術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過程中各項管理智慧化和學校內涵發展的鋒利武器。
(一)系統論證,制訂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方案
在高校數據系統建設的前期,高校應系統征求各部門的需求,科學論證,確定學校各類系統建設的建設或調整方案,并廣泛征求意見;在建設過程中,應將主要負責部門負責人列為系統建設的監督者、與軟件開發人員進行深度合作,將需求落實到位,建立精細化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避免資源的重復投入和浪費。
(二)提高認識,將大數據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作為學校戰略對待
高校應加強對領導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等師資隊伍的培訓,切實理解大數據對高校管理變革的重大意義,并將大數據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劃為學校重大戰略問題,加大其投入力度。可以探索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和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資模式,吸引社會各界企業、非營利或營利機構參與共建,合理分擔各項成本。
(三)完善機制,將高素質的管理、研究團隊建設作為大數據管理的關鍵
高校大數據建設與服務工作需要技術過硬、精干高效、分工明確并且能夠合理解決應急問題的復合型人才,保障大數據建設與服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一方面,高校應加強管理人員培訓,選拔和培養越來越多的大數據管理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大數據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主動參與大數據改革創新的熱情。
(四)完善法律,實現大數據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2018年,教育部經過2年多的論證,發布《教育部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教育數據管理辦法》。浙江省、安徽省、陜西省等省份和高校也相應制訂了區域和單位的教育數據管理辦法。但高校大數據管理的特點是變化快、受眾廣,關于數據發布、使用、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需要緊跟其發展要求,適度超前,制訂更加完善的法律體系,為大數據管理提供有效保障。(作者單位為遼寧省委黨校和遼寧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