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紹續?李爭艷?蔡永鴻
當前,全世界都已進入創新驅動產業振興的時代,創新永遠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本文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理論基礎上,分析沈陽市如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希望能給沈陽市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沈陽市近幾年一直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為了使經濟復蘇,創新驅動成為振興經濟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沈陽市如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沈陽市的發展獻計獻策。
一、相關的概念
(一)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含義
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很多企業都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使資源能夠共享,發揮出各自的優勢,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技術創新體系的含義
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包括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又包括技術的開發和技術的應用兩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科技的資源和經濟的資源融合在一起的過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指在政府相關部門支持和鼓勵下,由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組成的,科技中介組織和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提供科技和資金支持,把知識和技術轉化成生產力。
二、沈陽高新技術產業產學研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一)推動各類科技資源在高新技術產業的應用
沈陽在建立產學研結合技術創新體系的過程中積極建立“請進來、走出去”、“院校行,企業行”等定期式的互訪機制,積極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建立了技術合作平臺,例如在2014年,沈陽市選派了接近500名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到近100家企業和近300家農村專業合作社中去,解決了接近200項的技術問題,將接近一百項的科技成果實現了轉化,而且開發出了接近70項的新產品,對接近700項的新技術進行了推廣,做到了產學研的結合。另外,沈陽市還積極建設以技術聯盟、示范基地等為主要形式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僅2015年形成了創新聯盟24家、創新技術平臺接近400個,合作示范基地26家,共吸引了58家高等院校、接近40家科研院所和接近500家企業參與到產學研結合建設中,為企業上下游產品創新,形成沈陽市高新技術產業價值鏈的形成等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沈陽市政府還為推動產學研結合創新體系建設頒布了《沈陽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這些都推動了各類科技資源在沈陽市高新技術產業的聚合。
(二)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相關合作
沈陽市近幾年一直在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相關合作,總體思路是創新合作模式、開拓合作載體,把產學研結合做大,聚集更多資源,把沈陽市建設好。以市政府為推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實際需求為主要內容,積極進行產學研結合創新體系建設,使市政府對相關科技創新的投入、企業對其的投入等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強化了相關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例如2011年沈陽東北制藥集團公司就投入科技資金8648萬元,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7項,合作項目總合同額2142萬元,當年項目即可創造近150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三)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動力
高新技術產業是沈陽市產學研結合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建設的過程中東北的相關老工業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例如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在與沈陽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中科院原子能所等很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后,其科技成果得到迅速的轉化,很多關鍵的技術性問題得到了解決,使新產品實現的收入占全年銷售總收入的60%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了動力。
三、沈陽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對策
雖然沈陽市已經取得了一些產學研深度融合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成果,但很多成果都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松散的結合,合作機制并不健全,而且參與的幅度并不大,因此還應繼續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一)沈陽市政府需要制定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規劃
規劃是一個綱領性文件,是政府為解決社會和經濟問題,合理配置資源的手段。為了適應創新形式的需要,沈陽市政府要將現有的政策法規進行分類、分析、歸納、整理、總結,進而根據環境的需要進行完善和修正一些政策法規;同時應該出臺一些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政策法規,從而在政策法規上有一個完善的體系。
(二)建立行政責任制
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需要建立相關的行政責任制,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分工制度,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主導作用;使很多機構、部門能夠團結協作,而不是互相拆臺,相互獨立,整體的力量是大于個人的,只要各機構、部分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建立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搭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戰略聯盟平臺
目前聯合科技攻關數量較少、技術轉化效果較差已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大問題,搭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戰略平臺是一項有效的解決措施。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第一需要提高企業內在的研究和開發能力,研發能力是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關鍵,第二還要保障技術創新經費的投入,這樣才能促進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才能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要發揮信息時代的優勢,積極建立信息技術服務平臺,面向全社會積極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公共信息網絡,廣泛地收集企業在技術方面存在的難題,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進科研成果等供求信息,建立健全科技資源共享的信息數據庫,這樣可以及時做好“三方”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使企業能夠及時得到有用的信息并進行相關的咨詢與技術服務,使高等院校能夠根據企業的需要培養適應技術創新的人才。(作者單位為沈陽工學院)
課題項目:2018年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課題階段研究成果“沈陽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對策研究”(課題編號:18ZX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