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曼然
雖然長線投資不能太在意中短期的大盤波動,但近期大盤的確正處于一個比較敏感的階段。根據我對市場的理解以及多年看盤的經驗,我認為從大的趨勢上,A股正處于熊末階段,而這個熊末階段或許已經跌無可跌。
這輪熊市周期起源于2015年6月的5178點,主要的做空動力來自創業板估值泡沫的破滅,這有些類似于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但因我們的創業板估值和整體市場規模跟納斯達克不是一個量級,所以這次創業板大熊市對A股和經濟的沖擊并不太大。既然估值泡沫來自于創業板當年100多倍的PE水平,那么,當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個股跌到位之時,就是這輪熊市徹底走完之日。
從技術上看,創業板指數從2015年的最高點4037點跌至最近的1404點,跌幅65%,符合大級別熊市60%-70%的跌幅范圍。同時,創業板指數曾在2013年-2014年的1200點-1500點之間構建了一個大型的整理平臺,該平臺具備長期支撐效應,最近的低點1404點也落入在這個整理平臺內。
如今創業板在技術上已經處于4037點這波熊市的最后下跌階段,指數在1200點-1500點之間隨時會出現熊市終結點。這個終結點一旦形成,投資者有望在未來迎來新一輪的創業板牛市周期。
再從估值上看,中小創的自身估值已經處于相對較低水平,代表中小盤個股的中證500處在歷史估值分布的11%區域,創業板整體則在16%區域。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24日收盤,中證500PE低至21.6倍,已經低于99%的歷史值;PB低至1.94倍,低于98.3%的歷史值!同期創業板指數PE為37.8倍,低于歷史近88%的PE值,處于較低估狀態。數據顯示,創業板指滾動市盈率在2012年12月3日達到歷史最低值28.81倍后,在12月4日,創業板指盤中即創下歷史低點585.44點,當天收盤時滾動市盈率為29.15倍。截至最新,創業板指滾動市盈率為37.8倍,逼近五年來新低,與歷史最低水平也越來越接近。
我曾多次提出,從市場運行節奏上看,2016年-2018年的A股將重演類似2003年-2005年的歷史行情。首先,藍籌股白馬股會出現提前于大盤見底的第一波牛市,這點在過去兩年的“一九行情”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然后會出現熊市最后一輪下跌,也就是一個小C浪級別的下跌,對個股的殺傷力會體現得較為明顯,去年年底上證3587點以來的這輪調整就是小C浪的殺跌,這也類似于2005年1500多點到最后998點的下跌。
目前看,這輪小C浪的主跌段或已過去,雖然結構是否走完還有待進一步驗證,但最終的底部一定是政策、經濟和市場的三重共振。2005年有股權分置改革的政策底和998點的股市底及經濟底,這次呢?最近兩個月強勢股出現一輪強力補跌,尤其是過去一年保持逆勢上漲的消費、醫藥龍頭個股紛紛出現跳水走勢,這意味著市場中最堅定的群體也開始投降,說明做空力量得到更大的釋放。強勢股補跌往往是最后一跌,所以我們能看到隨著強勢股補跌完成,A股近兩周逐步展開回升走勢。
近期政策的持續回暖是否可以理解為政策底?后續是否還有更大的政策出臺?個稅改革是否會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導火索?2651點是否能夠成為最終的股市底?這幾個要素都值得每個投資者去思考。
其實,股市的最終底就一個,只有神仙才能說得準。與其去猜測底在2600點還是在2500點,不如去判斷好大階段,逢低布局一些優質個股更現實。
未來熱點方面,我認為近期對未來經濟影響最大的事情就是本輪的個稅改革。這將大幅度減低居民賦稅,對廣大工薪階層的收入提升有明顯的提振作用,會對未來的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對內需也會有較大的提振作用。因此,我在股市中繼續長線看好受益于居民收入提升的品牌消費和大健康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