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增長新常態,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與理念儼然不能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使企業緊跟經濟時代發展步伐、促使企業經濟體制更新的重要途徑。對此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現狀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調整尤為關鍵。
一、企業經濟管理現狀
(一)戰略管理缺失
基于企業戰略的角度分析,首先不具備長期適應性,管理者戰略規劃意識不具備,未圍繞企業持續發展影響因素,即內外部經營條件變化,積極調整企業戰略,致使企業戰略基礎不夯實,股東價值最大化、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等目標難以實現。其次戰略制定水平不高,專業人才、資金等資源嚴重缺乏,致使戰略制定形式化明顯,與實際情況嚴重脫軌,企業經營活動參照性不強。最后核心能力培養、科技投入、知識產權意識、產品推陳出新力度嚴重滯后,致使企業戰略的價值創造理念與作用未有效突出與發揮。
(二)組織結構有待優化
首先產權、職能劃分不明確,內部人控制現象普及。其次決策、執行等機構分離不理想,董事會、經理層人力資源往往是身兼多職,致使戰略決策主觀性強。最后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致使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工作績效間關聯性不強,企業經濟管理積極性、主動性降低。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業經濟管理應有各項完善的規章制度約束其規范執行,但實際上企業經濟管理制度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更新速度與企業經營發展間仍有較大差距,致使管理制度形式化。企業雖然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但實踐方面缺乏評價與監督機制,致使經濟管理制度執行約束力度不足,企業經濟效益得不到有效改善。
(四)忽視人力資源配置
首先忽視了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隨意安排崗位限制了人才個人目標的實現,同時工作效率不高。 其次閑置人力資源分配不科學,致使人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加之缺乏系統性的培訓,工作人員的經濟管理建議得不到有效反饋,直接降低了企業經濟管理水平。
二、新形勢下創新企業經濟管理的對策
(一)創新戰略管理
落實戰略管理需積極轉變戰略管理理念,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首先以戰略思維創新經濟管理,根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目的,合理選擇相符的經營環境、業務領域,深入分析顧客需求,轉變經濟管理運作模式,獲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其次在實踐中,制定戰略管理體系,戰略分析企業發展優勢、弊端,及時調整戰略方案,選擇生存互補戰略、品牌戰略等與企業經營發展相符的戰略發展模式,不斷強化戰略執行力度,實現戰略管理正軌進行。
(二)創新組織結構
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組織結構創新,首先應設立扁平化組織。一改常規垂直多層結構,企業管理層級、職能機構等有效壓縮,設立微縮化、精簡化的橫向組織,在其基礎上確保管理信息有效傳遞,不斷提高經濟管理成效。其次設立柔性化組織。圍繞市場經濟環境設立臨時組織結構,施以可變性的經濟管理,不斷創新思維優化企業發展模式。同時設立信息化組織。在引進新型通信網絡技術的同時,突破原有組織結構限制,綜合人力資源與知識、科技力量,實現知識信息的高效利用。完善財務管理信息體系,引進經濟管理軟件,全面分析、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確保企業決策科學可靠。最后設立學習型組織。強化員工專業素養、業務技能,推動經濟信息化管理發展步伐。
(三)優化經濟管理制度
首先優化財務管理制度。圍繞預算管理優化財務管理模式,提高預算方案的可行性,全面約束企業財務。其次優化內控制度。圍繞內部監管提高企業經濟效率,實現企業良性運作。強化協調管理關聯性,圍繞市場環境變化調整內部控制體系,使其在企業經營發展中全面覆蓋。同時圍繞風險管理,不斷完善內部審計體系,審計經濟業務落實狀況,評價內控制度執行力度,提出整改意見,實現對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預測、防范。最后優化經濟管理創新的評價、監督體系,提出經濟管理創新的完善建議,實現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穩中求進。
(四)高效配置人力資源
首先優化招聘、晉升制度,圍繞崗位需求引進人才,實現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的協同并進。其次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切實維護員工自身利益。同時完善經濟管理創新的權責關系,高效統籌經濟管理創新相關活動,突破經濟管理創新工作瓶頸。
三、總結
戰略管理缺失、組織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直接對企業發展形成了負面影響。為獲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應及時改善要求經濟管理現狀,迎合形勢變化不斷調整與創新,繼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作者單位為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付蔚(1982.11-),女,漢族,四川內江人,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