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營改增”指將服務業繳納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通過稅制改革達到減少重復納稅的目的。其根本在于降低企業稅負,促使企業發展,亦使社會經濟形成良性循環。我國現已全面實施“營改增”,但在營業稅制度的長期影響下各企業勢必需要一段適應過程。本文將淺析“營改增”的發展與其對企業的影響,幫助各企業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原有稅收制度中營業稅與增值稅同時存在,極易造成重復征稅與檢查混亂等多種弊端。在此背景下,推行“營改增”,即“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簡稱,是在十二五精神指導下我國稅制現代化與結構性減稅的重要一環。如今“營改增”已在全國推行,其影響也將逐步得到體現。如何通過“營改增”的影響使企業進一步發展,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課題。
一、“營改增”概述
1979年,生產型增值稅開始在我國試行。原有制度下,我國制造業征收增值稅,而營業稅適用于服務業。但是原有稅制存在嚴重的重復征稅問題,限制了我國多種產業的發展。
(一)“營改增”的必要性
在服務業中,企業營業額無法抵扣使許多服務環節中存在重復征稅的現象;制造業在購進服務時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造成增值稅鏈條易中斷,也加劇了重復征稅的風險。企業稅負重使其運營成本增加,成為了企業發展極大的限制。重復征稅使各中小企業的前景更是不甚明朗。然而服務業等新興第三產業是我國當今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要想順利經濟轉型必須結構性減稅,解放其發展潛力。除此之外,產品稅收環節過多不利于政府對各企業進行監管,偷稅漏稅行為也隨之增加。國家經濟利益不但受損,稅收虛高還使舊稅收制度變成各地美化政績的空頭支票,故稅制改革已是勢在必行。
(二)“營改增”狀況簡介
2008年,中央決定全面實施增值稅改革;2011年底,上海作為首個“營改增”試點地區率先在部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本次改革;2012年底,試點地區則擴大到北京、江蘇等8市。在2013年至2015年階段,“營改增”在向更多行業推行的同時也逐步走向全國,終于在2016年,“營改增”全面在我國實施,全部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上繳。改革后增值稅的稅率在原有的17%和13%基礎上增加11%與6%兩級,在2017年為簡并稅率結構又將13%的稅率并入了11%一欄。
二、“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
我國全面實行“營改增”已有一段時間,雖然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從總體效果與長遠角度看,“營改增”可以有效減輕企業稅負,增加收益,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更對我國的經濟轉型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影響企業稅負
國務院全面實施“營改增”方案時發出了“稅負只減不增”的承諾,但是具體稅負變化還要根據企業情況分析。表面上部分企業的稅率由3%、5%被上調至6%與11%,但是與營業稅不同,“營改增”制度性地從根源改變了重復征稅的問題,而且多種增值稅項目可被抵扣與抵扣比例調高都有效減低實際稅收,極大緩解了各企業的資金壓力,也證實了本承諾的有效性。對于部分獲得增值稅發票困難、成本無法被抵扣或中間投入較少的企業來說,其稅負存在不減反增的可能。這些企業如遇到稅收上漲的情況還需及時申請財政補助,保障企業的正常運營。
(二)影響企業收益
“營改增”實施后,企業的納稅項目與核算方式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這也造成了銷售收益的變化。與營業稅不同的是增值稅變成了價外稅,再加上計稅范圍與方法的變化,企業要積極調整產品價格才能保證己方的收益。除此之外,稅款的核算方法也不再是按照營業稅加附加稅進行計算,對此企業要提前進行稅務籌劃,及時探討新的核算方法。良好的應對措施才能使企業抓住改革的機遇,與新政策共同維護國家稅收環境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飛躍。
(三)促進經濟發展
“營改增”的核心與企業需求相適應,其影響也應從長遠考慮。它能打破重復征稅的障礙,使稅負下降,社會再生產的各環節成本隨之下降,因此有助于調整物價,刺激消費,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這些有利因素可以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協調配合方面功不可沒,借此“營改增”也能助力于各大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營改增”的應對措施
“營改增”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但企業也需要應對相應的挑戰。在企業與增值稅制的磨合過程中,對稅收方法或稅收內容的不熟悉都將使企業無法合理利用增值稅中的抵扣機制,也將大大減少稅制改革為企業帶來的優勢。
首先,各企業應充分熟悉增值稅運行機制,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使企業及時轉型,與新制度相適應。與同類或不同行業的企業充分交流在增值稅制下的運營經驗也是重要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對企業財務人員進行相關訓練,提升員工專業素養也能夠提高企業對“營改增”的應變能力。如果出現稅收不減反增的情況,還應及時與政府溝通尋求補助,力求使企業健康度過變革期,于穩中求勝。
四、結束語
“營改增”是我國稅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意味著我國稅制在科學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邁出了全新的一步。綜上所述,“營改增”可以極大程度地減輕企業稅負,激發企業發展潛力。面對“營改增”帶來的挑戰,各企業也應積極面對,以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帶動企業發展。(作者單位為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