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翠鳳 梁韋娟
[摘要]從2014年教育部號召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以來,各地積極落實教育部的決定,紛紛開始轉型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反觀國外應用型高校的發展,兼職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主力。對此,我國應在分析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現狀的基礎上,參考兼職教師隊伍完善國家的經驗,制定符合我國應用型高校發展的兼職教師制度,從而促進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的成功轉型。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 兼職教師 學校 國家 建設
[作者簡介]古翠鳳(1972- ),女,廣西柳州人,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梁韋娟(1994- ),女,壯族,廣西北流人,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碩士。(廣西 桂林 541004)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06-0064-07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國積極向國外應用型教育發展較好的國家學習先進經驗,提出了建立并發展應用型高校的設想。2014年3月,教育部明確將促使全國600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學校性質的轉變意味著教師需求量的增加,然而,目前的專業教師數量無法滿足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的需要,因此,急需擴充兼職教師隊伍以保證教師隊伍總量符合教學發展的需要。
一、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發展的現狀
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提出“調整教師結構,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和評價辦法,積極引進行業公認專才,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為專業建設帶頭人、擔任專兼職教師”。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教育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 2017 年工作要點》,就深入推進教科融合育人工作提出了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的方針。要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健全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機制,鼓勵高校吸納科研機構、企業、行業部門和其他組織優秀人才到學校兼職,推進高層次人才流動共享。從以上政策可以看出,國家提倡在應用型高校轉型過程中調整原有教師結構,鼓勵引入兼職教師,尤其鼓勵在行業、企業、機構或其他部門有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除了國家出臺了對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外,各省市也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定了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兼職教師意見。例如,安徽省教育廳在2016年的工作要點中提出,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在核定編制總額內拿出不低于20%的編制數量面向企業行業聘用兼職教師。許多學校也根據自身情況,結合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意見,制定了符合本校實際的兼職教師聘任和管理辦法。
從應用型兼職教師人數的增長以及國家和學校對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可以看出,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已經引起了國家和學校的關注。但是,我國兼職教師隊伍的發展仍難以滿足學校實際發展的需要,兼職教師數量與專任教師數量仍存在明顯差距。
二、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層面
1.缺少系統的兼職教師政策。自教育部明確提出建設應用型高校以來,各地紛紛響應,開展從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工作,這就對教師隊伍的規模和構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雖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應用型高校通過聘請兼職教師來擴充教師隊伍,但這些政策性文件只是籠統地號召科研機構、企業、行業部門和其他組織的優秀人才到學校兼職,缺乏具體的實施措施,尤其是對如何協調兼職教師的企業人員身份和兼職教師身份沒有明確的規定。此外,關于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的資格、應聘流程、薪酬制度、培訓標準等都沒有給出明確的參考依據。
2.缺乏對兼職教師的財政支持。雖然兼職教師需要耗費的資金是專任教師的1/3或1/2,但學校對兼職教師的工資支付或培訓費用都是從國家下發的教育經費中支出的,這也無形中增加了學校需要支付工資的人數。雖然兼職教師耗費的費用不多,但應用型高校需要支付的費用卻不斷增加,這也從側面削弱了應用型高校招聘兼職教師的積極性。
(二)學校層面
1.兼職教師隊伍的規模有待擴大。應用型高校為保證教學質量,積極擴大教師隊伍規模,但是,與專任教師隊伍的規模相比,兼職教師數量仍相對較少。反觀國外應用型高校發展較好的國家,兼職教師在教師總數中所占的比例較大,甚至明顯高于專任教師的比例,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例如,澳大利亞TAFE學院兼職教師的比例占教師總人數的56%;美國社區學院兼職教師的比例控制在50%左右,兩年制社區學院兼職教師的比例高于50%;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兼職教師的比例占所有教師總數的60%左右。可以說,國外應用型高校的兼職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占主要地位,這為我國教師隊伍的發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
2.兼職教師的招聘條件與專任教師相同。應用型高校要求教師除擁有相對扎實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一定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專任教師的招聘過程中,很多應用型高校強調教師的學歷,因此,在招聘兼職教師時應注重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應用能力,以彌補專任教師的不足。但是,在實際招聘時,許多應用型高校一味追求教師的高學歷,而對其實踐經驗和科研能力水平不做過多要求,以至于招聘條件可以概括為具有熟練的專業崗位技術能力和一定的教學水平,未對教師的實踐能力、專業經驗和科研能力做出明確的要求。
3.兼職教師的工資普遍偏低。我國應用型高校只需按照課時結算兼職教師的工資,不承擔其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費用。兼職教師的個人福利得不到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兼職教師隊伍的擴大。
4.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應用型高校缺乏兼職教師培訓管理制度。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或教育教學經驗,這就要求學校不能使用統一的制度進行管理。與從普通高校畢業后進入教師崗位的教師相比,這部分教師擁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知識,但掌握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對較少。大部分應用型高校對兼職教師入職后的培訓也僅僅局限于去其他老師的課堂聽課或去校外學習,缺乏對教學經驗的系統學習。其次,缺乏對兼職教師進行評價的制度。在教學過程中,專任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各項內容都要接受來自學校、學生、同事的監督與評價。但是,由于兼職教師屬于編外人員,學校對兼職教師的要求是完成教學任務即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判斷教師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不太關注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這就導致兼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忽視了教學對象的接受能力、知識背景等因素。由于應用型高校對兼職教師缺乏科學、合理評價的制度,導致學校無法掌握除學生成績之外的關于兼職教師教學的任何信息。再次,缺乏對兼職教師的激勵制度。學校對于專任教師的激勵制度相對完善,如頒發薪酬獎金、鼓勵帶薪休假、外出參加科研學習、參與科研項目等,但對兼職教師的激勵機制僅局限于頒發績效獎金。最后,兼職教師由于流動性大,很少參與學校管理,因此無法對學校的發展提出相關意見,也缺乏對學校的歸屬感和激勵自身從事教學的動力。
5.兼職教師招聘信息發布的渠道單一。應用型高校教師的招聘信息一般放在相關的教師招聘網站上,導致信息公布渠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了熟悉教育領域的人知道要上相關網站尋找兼職教師崗位外,不熟悉教育行業而又想成為兼職教師的人員無法通過這樣的渠道來尋找招聘信息,從而錯過申請機會。單一的兼職教師信息發布渠道,限制了兼職教師的來源。
(三)兼職教師層面
很多兼職教師只是抱著完成教學任務的心態去教學,缺乏自我提升意識,很少主動地去學習自身缺乏的知識,導致其教學經驗、實踐經驗、科研能力都停留在剛工作時的程度,不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由于兼職教師的教學不受任何制度的約束,他們呆在學校的時間較短且可以自由支配課后時間,導致學生難以尋找合適的時間與之進行課后交流,兼職教師無法第一時間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兼職教師在應用型高校發展中的作用
(一)學校方面
1.節約辦學成本,增加學校收益。兼職教師的工資是以課時為單位結算的,學校不需要承擔兼職教師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的費用,因此,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既擴大了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又控制了工資成本。同時,由于聘請兼職教師,應用型高校招收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的收益。
2.建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兼職教師的來源比較廣泛,除了畢業于普通高校的博士、碩士外,還有擁有教育經驗的教師,以及其他行業從業者。高校畢業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了解前沿科技發展趨勢,能夠保證理論教學的實施。有經驗的教育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成。其他行業從業者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高校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學校,對于教師的聘用要求不能像普通高等院校一樣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兼職教師的引入正好彌補了專任教師雖然學歷高、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操作少、科研能力弱的問題,保證了教師隊伍的質量。
3.促進了學校與企業、社會的溝通。兼職教師來自于各行各業,他們擁有雙重身份,既是老師又是某個單位或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教學過程中,兼職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自身的行業經驗,將知識或技能傳授給學生,保證了教學內容與社會的對接。另外,兼職教師在學校任職,能夠了解學校的運作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將學校的人才培養現狀以及教學是否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等信息傳遞給企業行業,并將現階段企業行業的人才需求反饋給學校,便于學校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目標,促進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
4.保證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校的辦學質量。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規定了各類學校辦學的基本條件,要求除體藝、醫學類學校外,其他本科學校的生師比要達到18︰1。生師比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及資源利用率,生師比越高,說明教師的工作壓力越大,教師用于教學反思和科研的時間越少。雖然目前我國高校的生師比保持在17︰1左右,達到了教育部規定的辦學基本條件,但仍不能滿足高校實際教學的需要。應用型高校聘請兼職教師,可以適當降低生師比,使教師不僅有提升自我能力和從事科研的時間,也有與學生課后互動的時間,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和科研質量。
5.促進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兼職教師的來源廣泛,除了行業、企業工作人員,還可以是教育領域的在職或者退休人員。對于去其他學校擔任兼職的在職教師來說,他們不僅可以在兩校任教的過程中加強對自我的反思,也可以將在兼職學校學習的經驗帶回到在職學校,從而促進學校與學校之間在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溝通。
(二)學生層面
1.促使學生及時掌握專業前沿知識,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無論在普通學校還是在職業院校,學校都會安排學生外出實習或到實訓場地進行操作實踐。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師雖然有較多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無法指導學生的現象。兼職教師的引入和行業從業人員的進入,保證了學生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使兼職教師根據自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將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彌補了教科書上的空白。
2.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由于兼職教師的流動性大,一直在一所學校教學的可能性不大,并且學生的成績不與兼職教師的效益直接掛鉤,因此,學生在兼職教師課堂上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小,課堂氛圍輕松,也更容易發揮自己的潛力。
(三)國家層面
雖然聘請兼職教師需要耗費一定的費用,消耗一定的財政撥款,但與專任教師相比,所需的費用較少。學校除支付兼職教師課時費外,無須支付其他費用,這樣既減少了學校的經費支出,也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四、發展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隊伍的必要性
(一)學校轉型過程中對兼職教師的需求量大
2014年,教育部提出將600所普通高等院校轉型成為應用型高校。學校的轉型意味著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量將增大。普通高校培養教育人才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實踐型人才的產出也需要時間周期,兼職教師正好可以彌補教師需求量大且培養周期性長的問題。兼職教師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所以對工資的要求比專任教師低,學校財政承受的壓力也相對較小。
(二)學校性質改變對擁有實踐經驗教師的需求
應用型高校著重強調培養可以直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其教師隊伍中也應該增加具有實踐經驗的應用型教師。擁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一般已工作一段時間,要想將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引入教師隊伍,兼職教師是最合適的選擇。學校引入兼職教師,既可以保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又可以減輕財政支出;兼職教師既可以保住原有的職位又可以參與教學工作,促進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三)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型大學發展的經驗
德國是最早提出建設應用科技大學的國家,也是現階段應用科技大學發展非常好的國家。美國的社區學院、澳大利亞的TAFE學院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都為我國應用科技大學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德、美、澳三國在建設學校教師隊伍時,都充分運用了寶貴的社會資源,其兼職教師人數占教師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兼職教師制度的建設上,三國對兼職教師的資格、招聘、入職、培訓、評價、激勵等都制定了明確的制度規范,以保證兼職教師的利益,也為我國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可參考的經驗。
應用型高校正處于發展初期,師資嚴重短缺。兼職教師隊伍的發展不僅可以滿足轉型階段學校對教師的需求,還可以保證教師隊伍既擁有理論知識又擁有實踐技能。雖然應用型高校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新事物,但可以從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兼職教師隊伍發展中吸取經驗。
(四)部分教師存在缺乏專業技能與實踐經驗的情況
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在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中提到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指的是教師既擁有較高的教學理論素質又擁有某項專業技能,“雙能型”指的是教師既有教學能力又有實踐能力,“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重新定義了應用型高校教師所需的基本素質。但是,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教師隊伍存在一種現象,即教師雖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但缺乏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且不了解當前行業、企業發展現狀。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培養的學生在技術技能方面相對薄弱。由于應用型高校聘請的教師多為應屆畢業生,沒有過多的社會實踐經驗,且一直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理論教學時長多于實踐技能教學時長的情況,導致培養的學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應用型高校直接為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輸入人才,但由于部分教師缺乏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傳授技能知識的能力較弱,不了解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導致制定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不適應產業轉型和社會發展實際,不契合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五、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隊伍發展的建議
(一)國家層面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近年來,我國雖然開始重視應用型高校建設,但在制度政策表述上多為號召型文字,缺乏具體的方針政策,因此,國家應制定關于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政策。具體來說:一是明確兼職教師的資格。部分應用型高校傾向于招聘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期待來自于行業、企業的優秀人才。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雖然擁有經驗方面的優勢,但多數缺乏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不了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國家應該對兼職教師的學歷、社會經驗、品德等做出規定,對于社會經驗豐富和實踐水平較高的教師,可以適當降低對其學歷的要求。另外,對于兼職教師的年齡也應有所規定。雖然年齡和社會實踐經驗成正比,但為了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兼職教師的年齡不應過大。二是明確兼職教師課時費標準。雖然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存在差異,但如果國家沒有一個宏觀的方向性指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兼職教師的利益。國家應制定關于兼職教師課時費的基本標準,允許地方政府或應用型高校根據當地或本校實際,在基準課時費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兼職教師的課時費用。三是推行兼職教師培訓政策。對教學經驗缺乏的兼職教師,應在入職前對其進行系統的教學培訓。可以安排在教學工作結束的閑暇時間進行培訓,盡量避免在假期接受培訓,以免耽誤兼職教師原有的工作計劃。要規定兼職教師每年必須參加外出學習的次數和培訓的最低時間,明確在培訓中教師和學校的責任。四是制定兼職教師的職稱評定制度。由于專任教師有職稱評定方式,并且其工資會隨著職稱等級的升級而增加,因此,兼職教師也應該有職稱評定標準,按職稱制定課時費標準,從而調動兼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五是鼓勵應用型高校選派兼職教師參與科研項目。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兼職教師提升自我的科研能力,也可以促進兼職教師與學校的感情維系。
2.增加兼職教師培訓費用。應用型高校之所以會傾向于聘請兼職教師,是因為兼職教師的實踐經驗相對豐富,學校又急需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來幫其實現轉型。雖然學校不用承擔除課時費以外的其他費用,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會安排兼職教師進行學習,這也會無形中增加經費支出。因此,國家應給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隊伍培訓單獨下發資金,從而保證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調動應用型高校聘請兼職教師的積極性。
(二)學校層面
1.制定適合學校的兼職招聘條件。首先,每所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對兼職教師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學校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兼職教師招聘條件。對于教授理論課的兼職教師,要求學歷比經驗更重要;對于教授實踐課的教師,要求實踐經驗、科研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必要的時候可以適當放寬對學歷的要求。另外,有經驗的行業人員一般年紀偏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應用型高校教師年齡結構年輕化的問題,但要規定兼職教師年齡的上限。
2.拓展兼職教師招聘信息渠道。在信息發布方面,我們應該學習他國經驗,除將教師招聘的信息發布在學校官網以及相關教師招聘網站上,還應該運用現代手段如廣播、電視、網站等傳播招聘信息,以拓寬信息渠道,保障兼職教師的來源。
3.制定兼職教師相關制度。一是完善兼職教師教學評價制度。目前學校對兼職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定僅僅參考學生的成績,這樣的評價標準并不科學、客觀,因此,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制度,從領導、同事、學生、自身四個維度對兼職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不僅要將教學成果列入評定內容,還要將課前準備、教學方法等列入評定內容。二是積極組織兼職教師參加培訓。對于沒有教學經驗的兼職教師,學校應該組織其參加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等的培訓學習,積極到校內、校外其他教師的課堂上學習教學經驗,參加區、市組織的教師培訓,并配備一名指導老師進行教學指導。在兼職教師入職之后,要定期安排他們參加教學培訓,參加各種講座學習,豐富教學經驗,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三是制定激勵機制。根據赫茨伯格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提出的雙因素激勵理論,應用型高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勵政策來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可以邀請兼職教師來制定專業課程,對兼職教師進行適度的關懷。同時,應用型高校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積極溝通兼職教師與專任教師之間的關系;根據兼職教師的教學成果、教學表現,適當提高兼職教師的待遇。對于表現好、思想品德優異、在學校兼職時間較長且有意轉正的兼職教師,在學校有專任教師位置空缺時可以優先考慮。
4.鼓勵本校教師到其他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學校可以鼓勵教學工作優異的教師在完成自身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到其他學校任教,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辦學經驗,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將可供學習借鑒的經驗帶回學校,傳播本校的辦學文化,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
5.建立兼職教師信息共享網絡。為了保證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每個學校對招聘的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品性道德、離職原因、任職時間等要有詳細記錄,并放在兼職教師信息共享網站上,方便下一個學校在招聘時提取相應兼職教師的檔案,從而減少下一所學校對兼職教師的考察時間。另外,這樣的網絡還可以共享兼職教師的授課資源。“互聯網+”可以將行業從業者擔任兼職教師的授課課程錄制下來,放到信息共享網絡平臺,供教師下載學習和學生觀看,從而使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兼職教師隊伍的發展單靠學校或國家來推動是無法充分落實的,需要國家從宏觀層面制定相關兼職教師政策;學校依據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兼職教師招聘條件、完善相關制度、拓寬信息渠道、鼓勵教師兼職等來保證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行業企業要積極參與,提高應用型高校教師隊伍質量,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六、結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為滿足地方經濟的發展,應用型高校蓬勃發展起來。應用型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也成為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應用型高校正處于發展初期,由于培養目標、專業設置以及各專業培養方式等都發生改變,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實踐經驗要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對教師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兼職教師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兼職教師來源廣泛且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教師實踐經驗缺乏、對地方行業企業發展情況不熟悉等不足。雖然應用型高校意識到了兼職教師隊伍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也開始擴大兼職教師規模,但從整個教師隊伍構成不難發現,兼職教師占比率仍非常低。究其原因,這不僅與應用型高校自身的管理缺陷有關,也與國家、兼職教師自身有關。目前兼職教師的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學校對兼職教師的招聘還存在一定的保守性,抑制了應用型高校兼職教師隊伍的發展。因此,我國應向兼職教師隊伍發展相對完善的國家學習,健全完善兼職教師政策,鼓勵應用型高校聘請兼職教師,不斷擴充兼職教師隊伍,促進我國應用型高校的成功轉型。
[參考文獻]
[1]韓伏彬,董建梅.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教師隊伍的特點及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5(11).
[2]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教育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 2017 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教人廳〔2017〕4號)[Z].2017-07-25.
[3]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Z].2015-10-21.
[4]潘亞兒.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激勵措施的調查與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8(26).
[5]沙紹舉.澳大利亞TAFE教師的錄用、培訓及對我國教師培訓的啟示[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8).
[6]張慶久.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與我國應用型本科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8).
[7]A Dennett,J Stillwell.The Teaching Roles,Institutional Locations,and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Employment of Part-time Teachers in UK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Further & Higher Education,2000(3).
[8]James Soto Antony and James R.Valadez.Exploring the Satisfaction of Part-time College Faculty in the United States[J].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02(26).
[9]Jerry Whitworth,Thomas Deering,Steve Jones,Sam Hardy.Hiring Quality Teachers:The DevilIs in the Details[J].Professional Educator,2016(1).
[10]LW Bender,R Breuder.Part-Time Teachers-"Step-Children" of the Community College[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1973(1).
[11]R Blackwell,J Channell,J Williams.Teaching circles:a way forward for part-time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