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宇
本文主要分析了企業審計風險的誘發因素,重點介紹了企業審計風險規避方法,它不僅能夠有效規避企業審計風險,降低經營風險,而且還可以確保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通過對企業審計風險及規避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究,以期為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想更好的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充分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以便在市場經濟體系中保持不敗之地。審計是企業自我監督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審計風險頻發,影響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規避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企業審計風險概述
審計風險通常是指審計單位并未按照要求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正確的分析,未提供給企業正確的財務報告,從而導致審計決定缺乏可行性。企業審計風險的特征如下:(1)客觀性。在開展企業審計工作過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出現審計風險。例如,在審計流程中,由于受到財政人員、管理人員及經濟業務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審計人員未嚴格按照要求來開展審計工作,進而誘發審計風險。對于上述現象,審計人員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降低審計風險,從而說明審計風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2)偶然性。在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由于意外狀況而引發審計漏洞,這種現象并非審計人員人為因素導致,因此可以說明審計風險具有偶然性。(3)普遍性。審計工作開展時,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設計風險,從而誘發企業審計風險的發生。
二、企業審計風險的誘發因素
(一)主觀因素
1.審計方法存在缺陷。如今,大多數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都是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健全的基礎上進行的,并遵循成本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但是這兩個方面允許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在進行抽樣審計時,審計人員為了借助有限的成本來獲取較高的預期效益,需要放棄一部分樣本資料,無形之中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從而導致審計結果存在偏差;2.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通常情況下,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執業水平、工作責任心、專業勝任能力等,只有具備上述素質才可以有效降低審計風險,但是由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將會導致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態度比較匱乏,未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來開展企業審計工作,擅自簡化審計程序、縮小審計范圍,甚至有可能因為提供虛假審計信息而釀成比較嚴重的后果,從而誘發審計風險。同時,審計工作的技術性比較強,其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有扎實的審計、稅務、會計、法律等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大多數審計人員無法滿足上述素質要求,審計風險的發生在所難免。
(二)客觀因素
1.審計范圍的拓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審計范圍的拓展超過了傳統財務審計范疇,既要對被審計單位的運作效率和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而且還需要為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行客觀評估,但是其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發生率;2.法律環境不斷變化。法律不僅賦予審計部門一定的的鑒證權力,但是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由于失察、違約等行為而提供虛假審計信息時,將會對委托人、受托人、國家或第三方的利益產生不利影響;3.審計責任期望差距。所謂期望差距通常是指社會公眾對審計職業界認識與審計職業界對本身認識存在一定的差距,長時間以來審計職業界通常是根據審計準則來開展審計業務,并把審計責任和會計責任區分開來,按照獨立審計準則來提交審計報告,以確保審計報告的合法性、真實性。社會公眾對審計的期望既要求審計人員按照審計準則來開展審計工作,又需要審計人員盡可能發現被審計企業的問題之所在。但是由于社會公眾和審計職業界對審計責任的理解出現期望差距,從而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
三、企業審計風險的規避方法
(一)明確企業審計的獨立性
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需要根據法律的規定來選擇相匹配的審計機構,并要求具備獨立性的機構和獨立的領導機制。只有滿足上述要求才可以確保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力度。同時,企業要想實現企業審計的獨立性,并保證審計部門直接對領導負責,就需要盡可能將審計部門獨立于它要審計的部門和人之外,從而確保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實際上,審計部門的權威性是確保審計工作獨立性的保障和基礎,沒有權威性,何談獨立性,因此要求審計部門兼具權威性和獨立性的特點,以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健全法律法規
要想確保企業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則需要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補充和完善,以確保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法律法規的支持。同時,健全法律法規需要盡可能的從國家層面制定,以確保企業審計工作朝著程序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有效規避審計風險。此外,在國外有很多審計工作成功經驗,此時需要在健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盡可能向西方國家學習,對他們先進的經驗給予吸取、借鑒,并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套系統、完善的企業審計風險規避方案,有效降低企業審計風險的發生,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
(三)構建完善的審計監督機制
對于企業審計工作而言,審計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構建完善的審計監督機制,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監測力度,避免審計風險的發生。任何審計工作的開展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主要是由于它的關鍵是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漏洞時,都將會誘發審計工作出現虛假和錯誤問題。此時就需要以外部監督為依托來有效規避審計風險,并對審計工作中違法違規的人員給予嚴肅處理。同時,事務所在對企業開展審計工作時,可能為以公平、公正的原則來對待員工、客戶及政府機關,從而使企業真實的審計狀況無法被審計出來,從而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于這種情況注冊會計師可以直接拒絕對該企業開展審計工作,同時也可以通過接受企業申明書及簽約委托書等方式來把審計和會計的職責分割開來,使審計風險的發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四)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
審計人員是企業審計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只有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才可以降低企業審計風險的發生,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實際上,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重視對審計人員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幫助審計人員構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本崗位的職責來嚴格要求自己,而且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此來把徇私舞弊現象扼殺在搖籃中;(2)審計人員需要具備審計工作證,只有這樣才有資格肩負起企業審計工作,以更好的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3)會計事務所需要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給予重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敏銳度,而且還可以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使審計風險得到有效的規避。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就需要對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從明確企業審計的獨立性、健全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審計監督機制、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水平等方面來規避企業審計風險,推動企業穩步發展。(作者單位為定襄縣審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