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可謂遭遇內憂外患,內部去杠桿去產能剛見成效,經濟卻出現壓力,不得不用放水、加大基建投資等傳統方式穩增長;外部美國繼續肆意揮舞貿易大棒,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同時與歐洲建立貿易同盟,再加上歐日達成零關稅協議,大有在貿易上排擠中國之勢。從當前形勢看,雖然外貿面臨一定的壓力,但金融更是當務之急,債務率仍居高不下,股市、匯市下跌。好在領導層意識到了這一點,上周末開始出臺政策穩匯率,人民幣短期止跌。本周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批,旨在吸引增量資金入市。從技術上看,滬指在2690點有一定支撐,經過后半周的反彈,雙底形態已見雛形。而創業板經過連續的快速回落,已經回到了2015年初牛市的起點。指數的大幅回落,已經對以上內憂外患所造成的風險有了相當程度的釋放。板塊方面,在政策的刺激下,基建板塊率先反彈,短期可以適當關注直接受益的板塊品種,如央企改革、中字頭、水泥板塊等。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希望之所在一定在于轉型是否能夠成功。未來能夠持續的熱點更有可能在高科技或大消費板塊中產生。
本周多空交戰激烈,K線組合兩陽夾三陰,顯示多方稍占優勢,其中周二、周四大盤強勢反彈,普漲行情再現。短線來看,行情屬于超跌反彈為主,滬綜指數在2700點附近獲得信心支撐將是大概率事件。回顧近期行情表現,A股進入8月份,海外不確定因素對大盤仍有擾動。不過我們注意到,政策面正釋放積極信號,對短期市場情緒構成正面刺激。疊加前期政策修正的積極影響,是行情得到支撐的重要原因。總體來看,我們認為當前行情反彈更多是基于受到政策疊加利好影響,以及行情自身超跌反彈需要所驅動。因此,階段性看是技術性反彈,有一些局部機會產生。而中期的角度來看,仍需要改革政策配合扭轉投資者的中長期負面預期。只有中長期預期向好的情況下,中長線資金愿意籌定籌碼做多,才有望為行情的持續性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階段性行情會在外圍因素和國內政策的影響下反復震蕩。對此穩健投資者在繼續密切觀察市場量能變化,仍應采取謹慎觀望策略為宜;而短線激進投資者,可對相關超跌且業績增長類個股適當逢低波動性關注,并要控制好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