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方紅
近期股市振幅開始增大,尋底、筑底、磨底過程還在繼續,大多數投資者現在基本都能做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悲。雖然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但中美貿易戰的實際影響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中國經濟韌性很強,隨著“六穩”措施的不斷落實,資本市場的穩定也會指日可待。管理層近日更是明確將在五個方面著力,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其中積極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讓筆者聯想起以前熊市小盤股的輝煌來。
過去小盤股為什么會成為炒作對象?一是盤子小控盤容易,需要的炒作資金量少,這樣熊市也可以舉杠鈴,逆市做莊風險不大。二是盤子輕容易引發跟風,拉高輕松。三是盤子小高送轉希望大,炒高以后多次送轉有利于兌現全身而退。四是盤子小、市值低,殼資源價值高,容易被借殼對象看中,一旦重組股價會一飛沖天,每年的漲幅榜前幾名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重組股。五是盤子小粉飾業績容易,隨便弄點政策補貼、稅收返還或者賣點資產就可以讓公司年報不虧甚至好看,不明就里的投資者還以為是績優股。六是監管不到位,違法違規被抓的概率低、處理成本更低。過去拉抬股價沒有特停制度、不容易被交易所盯住,只要自身資金鏈不出問題很少有失手的。正是因為上述緣由,我們的股市一段時間以來炒小成風。
然而這波股市下跌,小盤股可沒有了過去的風光,跌跌不休不說,跌破發行價、凈資產的也不在少數。為什么有如此的“新舊兩重天”呢?從小盤股群體本身來看,數量上大幅擴群,中小板、創業板比前幾年擴容飛速,總股本一個億以下的股票數以百計,兩個億以下的有500多只;總市值50億以下的有1800多只,20億以下的有300多只;流通市值20億以下的更是達到近1000只,可選擇的太多了。一些近幾年上市的新股次新股因為盤子小而定位過高,目前仍然處于漫漫熊途中,高送轉也沒那么稀缺了,殼資源也沒有那么值錢了。從炒作邏輯來看,價值投資是管理層的導向,沒有業績支撐的股票盤子再小炒家也不敢隨意染指,加上這兩年借殼重組政策收緊、前些年已經借殼重組的公司業績表現和股價走勢都不如人意,資金追逐的吸引力在不斷減弱。從外部環境來看,市場監管趨嚴,純粹概念炒作不僅有特停制度隨時伺候,而且容易招來交易所甚至監管層的關注,弄的不好錢沒賺著,違規違法所付出的代價成本卻十分高昂。
小盤股的表現今非昔比,是不是就意味著將來有行情時它也不會有什么機會了呢?個人覺得那倒未必。資本市場時刻有那么一些人總想體現自己的存在、實力、喜好與風格,這就決定了一旦市場轉暖,各路資金就會在其間躍躍欲試,所以不排除下一輪行情小盤股卷土重來。如果有投資者想抓住這種可能重來的機會,建議首先從行業上多關注產業前景好的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產業、高科技產業以及醫藥食品等大消費產業小盤股。其次重點關注這些產業中的績優股、業績改善股票、技術領先股票。再次是要關注近兩年已經或者正在借殼重組漲幅有限的小盤股。最后是小盤股中跌幅巨大的新股次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