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凱
8月初,華泰證券定增方案公布,阿里巴巴參與、持有定增后總股本的3.25%。有賣方研究員表示,阿里和華泰在C端業務的戰略契合度更高,譬如財富管理業務、海外業務等。但如何滿足監管層對第三方登錄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要求,還需思量。
8月初,華泰證券定增方案落地,阿里巴巴投入35億元,持有華泰定增后3.25%的股權。此次定增有助于降低華泰證券的負債成本,提高凈資本排名。此外,有賣方研究員指出,華泰和阿里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有著深厚的合作空間。
此前,騰訊已于2017年入股中金公司,“雙馬會”的格局從互聯網行業延伸至券商領域。東興證券非銀研究員認為,騰訊對自身的定位更偏向技術提供商,而阿里的C端優勢更明顯,參股個人業務出色的華泰證券正是最佳選擇。目前余額寶已經沉淀了大量的資金,如果阿里能為華泰提供導流服務,既可以將客戶資金留在體系內,華泰也能低成本獲得優質客戶資源。
但互聯網巨頭和券商的合作障礙在于,監管層對第三方登錄業務的強監管,以及投資者適當性支付。上述研究員指出,監管層對互聯網公司介入證券賬戶的登錄、交易等環節持否定態度。此外,嚴格的新投資者適當性支付也限制了線上業務流程。記者亦采訪了阿里,其員工表示“以公告為準”。
持續三年的低迷行情,對券商業績的傷害正逐漸體現。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全行業131家證券公司(去年同期為129家)上半年實現營收1266億元,同比下降12%;當期實現凈利潤329億元,同比下降40%。行業低迷、業內公司業績跌多漲少,近期發布的券商上半年報表也佐證了這一點。
8月6日,山西證券率先公布了2018年中報,在營收增長四成的情況下,凈利潤卻腰斬,僅錄得1.1億元。分業務而言,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減少2.1億元,同比下降35.45%;投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僅為455萬元,同比降幅達87%。銀河證券于7月底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各下降24%、37%。
盡管行情低迷,業績下滑。但東興證券非銀研究員認為,券商板塊的壞日子快要過去了。“不久前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去杠桿占據主流的當下,券商卻在主動加杠桿,也就是債務融資的比例提升、股權融資比例下降,換言之,券商大股東不希望股價低迷時通過權益融資來過多稀釋股權,同時又敢于承擔償債風險,顯然券商自身對市場的判斷已經是底部了。”
此外,目前牽制券商板塊估值的一個嚴重因素是質押風險,隨著近期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信號發布,質押爆倉風險已經部分化解。“具體來說,據我們測算,大周期板塊上市公司占了質押業務總體量的20%-30%左右,此前該板塊是質押雷區,近期基建板塊反彈強勁,相關上市公司的爆倉風險正在逐步化解”。
從整體流動性來看,該研究員指出,目前銀行間流動性處于2015年以來最充裕的時刻,銀行間質押回購利率已降至1.4%,大量資金在銀行間空轉,預計下一步央行將引導貨幣政策順利傳導,對券商來說,質押成本有望降低,另外券商自營業務中大部分資金投向了固收類產品,流動性寬松預期下,目前的債牛預計還將持續,支撐自營業務的營收。
在整體低迷行情下,聯手互聯網巨頭成了一些券商的現實選擇。繼2017年9月騰訊入股中金公司后,8月3日,華泰證券公告稱定增方案落地,其中阿里巴巴、蘇寧易購集團各認購35億元、34億元,定增后持股分別為3.25%、3.15%。
廣發證券非銀研究組評論稱,目前監管體系中,券商凈資本是與公司評級、盈利能力、市場競爭力、風控能力等息息相關的重要指標。2018年一季度華泰證券凈資本排名行業第8,募資后預計將升至第4。從負債端來說,2017年以來,華泰證券共發行12次公司債,累計融資464億元、年利息支出約23億元。在目前去杠桿、嚴監管的環境下,定增完成將有利于公司替換高成本融資工具、優化資產負債表結構。華泰證券這幾年一直以銳意進取的形象示人,但盡管如此,也難以回避行業的影響。以Wind統計的券商月報數據為基準,華泰證券今年1-7月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滑20%、25%。但受定增利好刺激,8月7日華泰證券大漲近8%。
“這幾年互聯網巨頭介入金融行業,必須先取得金融牌照,這種現象已經在基金代銷、保險、銀行等領域上演。”超驗投資總經理劉慶告知記者,互聯網行業盈利并不容易,相比之下金融行業的錢非常好賺,既有海量用戶,客戶黏性也很強。而且受監管和市場行情影響,當前金融業行情低迷,此時參股是非常好的戰略時機,同樣的資金規模能獲得更高比例的股權。
“阿里參與華泰定增,不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雙方的合作潛力非常大。”東興證券非銀研究員向《紅周刊》記者表示,尤其是螞蟻金服,一直有聲音稱將在2019年左右上市,如何在上市前滿足投資者對螞蟻金服業務潛力的想象,而華泰證券的C端業務在業內一直名列前茅;對華泰來說,在當前行業整體向財富管理轉型的背景下,獲客成本高的問題一直存在,而阿里有著海量的用戶資源和數據,雙方在財富管理業務上的合作空間非常廣闊。
他還指出,“阿里和騰訊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阿里客戶沉淀資金更多,而騰訊的客戶偏向小額消費型。”因此,阿里的客戶更符合資管行業的目標定位,僅余額寶的客戶沉淀資金就非常驚人。他還表示,隨著監管層對貨幣基金的監管壓力越來越嚴格,目前余額寶的單個客戶上限已經降到了10萬,資金趨于流向收益更高、流動性更好的資產池子,阿里如果希望這部分資金繼續留在體系內,那么華泰證券的財富管理服務就是很好的支撐和補充。
此次定增,也意味著阿里正式獲得了內地券商的股權,“雙馬會”的格局再一次出現在內地券商領域。作為阿里的老對手,此前騰訊在證券領域早有布局,2014年年底騰訊入股富途證券,后者是一家專注于港股經紀業務的券商,并于2017年9月參股中金公司。
據記者向一位前騰訊員工了解,“早在2016年,騰訊內部就有傳聞稱,騰訊自選股產品線會賣給中投證券。”這位人士猜測,互聯網公司不具備開展經紀業務的資質,而且股災后的2016-2017年,監管層對證券賬戶第三方登錄等業務保持高壓態勢,因此雙方更傾向于以并購的形式將騰訊自選股業務交易給中投證券。但2017年9月消息落地,卻是騰訊參股中金公司。
就阿里而言,此前螞蟻金服官微曾在2015年年底公開表示將入股德邦證券,但據媒體報道,此舉隨后被監管層擱置,不過雙方的業務合作仍在繼續。在這兩年大熱的ABS業務上,德邦證券表現出色,2017年ABS發行規模超2500億元、居行業第一。這得益于德邦證券發行了大量以螞蟻花唄資產包為底層的ABS產品。進入2018年,德邦證券的ABS規模優勢正在下滑,一季度招商證券的規模躍居第一。
此外,阿里還投資了云鋒金融,由后者出資設立了云鋒證券,但遲遲未獲批。有前云鋒金融員工向記者指出,阿里提供的資源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而且云鋒金融在申請牌照時也遇到了明顯的阻礙,上述員工透露,云鋒金融原本預計2016年年初即拿到內地券商牌照,但遲遲未能落地,“確實出乎意料”。
盡管如此,在證券業務方面,“相比騰訊,阿里的優勢更明顯。”前述研究員表示,阿里最大的優勢在C端,大型券商中,華泰證券的C端業務表現更突出,雙方在C端業務的戰略思維契合度很高。“此外,華泰證券于2016年將近8億美元收購美國金融科技企業AssetMark。而且今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很快。”他分析稱,海外業務布局的門檻很高,收購一個合適的海外機構并不容易,此次阿里參與華泰定增后,螞蟻財富在國內的布局已經很完善,日后拓展美國業務,或許AssetMark也可能成為棋子。
記者注意到,目前支付寶的“股票”功能只能查看行情,未來是否可能升級為登錄華泰的證券賬戶?據記者了解,此前曾有其他互聯網公司試水類似的第三方登錄業務。以Wind為例,Wind客戶端的舊版本曾提供證券賬戶登錄功能,但2018年后已經取消這一功能。有Wind前員工告知記者,取消這一模塊,既有開發方面的原因,也有來自監管的阻力。
此外,有券商人士向記者透露,5月份監管層曾下發了一份《關于規范證券公司介入第三方平臺開展網上開戶交易及相關活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未見諸于媒體,旨在厘清券商與第三方機構的責任邊界,即第三方只能作為技術平臺,而不能介入用戶數據、交易、清算等環節。基于此,支付寶短期內引入華泰證券的賬戶登錄功能并不現實,阿里有可能為華泰提供引流服務,但更有可能是鏈接跳轉的方式。
“一般來說,是以H5的形式跳轉,然后賬戶登錄、驗證碼、交易指令等由華泰來負責,螞蟻財富看不到任何數據。”但鏈接跳轉也會引起新的問題:用戶體驗。前述研究員分析,股票交易瞬息萬變,用戶體驗會很差。對阿里來說,上述模式既占用阿里的客戶端入口和服務器資源,同時產生不了任何數據積淀,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數據是第一位的,沒有用戶數據,也無法提供定向營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