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滋
城市公交是黨和政府為民服務的重要領域,是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株洲公交成立于1958年,是市屬直管公益性、服務性國有企業,擁有在冊員工近3000人,運營線路77條,運營車輛1089臺。在打造新公交時代的進程中,株洲公交以市民為中心,以找準群眾需求、滿足群眾需求為方向,不斷深化公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前,公交改革已在逐步展開,公交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等都將進行一系列變革,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當中積極成分占據主流,但不可否認,有少數員工在公交改革中心理狀況產生了微妙變化,若無視這種變化,可能會對公交改革的順利進行產生消極影響。改革要讓更多員工有獲得感,要符合企業長遠發展規律,最終的目的是在改革過程中,能夠保護員工利益和權益。把關系到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處理好,才能很好動員和引導員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本文將以株洲公交特點為入手,分析員工思想觀念的變化及應對措施。
一、深化公交改革中員工思想觀念新變化
(一)對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斷增強。不管是從市場規律還是公交的發展前景看,深化改革是公交企業的必由之路。隨著公交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普遍進行,公交大多數員工認識到改革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員工施展個人才華,大顯身手的途徑。以株洲公交為例,經筆者調查發現,由于受公交企業背負的經營壓力、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和各種思潮的干擾,部分員工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傾向,比如政治意識淡化,價值取向庸俗化,表現出重物質、輕奉獻、重個人、輕集體的傾向,有些員工往往面對現實會做出十分功利性的選擇。究其原因,一方面公交員工本身綜合素質和物質基礎條件所致,公交一線駕駛員文化程度低,收入基本上用于擔負家庭開支,很少用于個人精神愉悅或享受發展。而公交企業注重企業管理層的精神文化建設,對公交員工高強度勞作之外的身心需求等重視還有待加強。所以在上述雙重因素影響下,部分公交員工談奉獻精神和集體意識不夠強。
(二)對改革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公交在改革轉型和升級發展過程中,員工面緊迫感、焦慮感增加。以公交行業為例,經筆者調查,作為勞動密集公交企業,為滿足百姓的出行,對公交員工的綜合素質、工作能力、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升,隨著工作節奏的日益加快,員工的勞動難強度較大,每天還需要還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乘客,心理壓力大需要找到舒緩和暢所欲言的渠道。
(三)新老員工對改革的思想沖突逐漸變化。當前,員工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更加多元化,且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和內心感受。中青年員工思想傾向改革,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快,但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吃苦耐勞精神不強;老員工以企為家,經驗較豐富,但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學習能力不足。中青年員工希望公交企業快速轉型領先改革,與老員工保守謹慎、穩步發展的思想沖突,成為思想政治工作重點解決問題。目前,公交企業以企業文化為載體,提升公交服務品質。大力弘揚以“立足崗位爭優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以文化為載體,密切群眾聯系、規范服務流程、塑造服務品牌,中青年員工更容易融入活動,老員工往往有旁觀者的心態。
(四)社會外部環境的對員工的影響不斷增大。當前人力資源靈活的流動性,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對公交員工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形成較大的影響。在企業改革轉型期,新業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造成員工浮躁、抱怨、信任缺失等思想波動,需要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疏導和調整。
二、深化公交改革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措施
(一)健全制度、轉變觀念、探索新方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從強化隊伍建設方面著手,圍繞深化改革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有效的目標和規劃,完善和落實工作責任制,以制度明確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工作的定位以及工作重點。一是將人文關懷融入隊伍建設,把塑造富有凝聚力、具有強烈團隊意識的政工隊伍,創造一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內容和主要目標。建立一支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過硬的政工隊伍,選定專人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設工作,承擔員工心理疏導和輿論引導等工作。二是員工心理疏導工作融入到服務公交企業改革大局之中,把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轉變為溫情的心理疏導,以溫情疏導與嚴格管理并重,提高政工干部員工素質,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創新活力。
據調研,株洲公交深學實做,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作用,各個支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積極開展“三會一課”;積極培育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注重黨課教育、素質教育、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員工隊伍素質;設立黨員活動室,堅持開展每月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打乒乓球、羽毛球、座談、不定期聚會、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慰問困難員工等等,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還長期資助2位去世員工的子女讀書,切實解決了家庭的實際困難,讓干部員工體會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提高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并大力弘揚以“講感情 講規矩講實干”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以文化為載體,密切群眾聯系、規范服務流程、塑造服務品牌,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公交企業。
(二)廣開言路,暢通心理、加強互動,進一步舒緩員工工作壓力。一是運用企業網站、辦公平臺、微信公眾號、QQ工作群、內部宣刊物、宣傳欄等陣地,廣泛宣傳企業改革進展、收效情況和近遠期戰略規劃,讓員工及時了解當前企業的發展情況和面臨的問題。二是利用職代會、辦公會、班組會等時機,一方面傳達企業工作部署,傳播企業好聲音,另一方面廣泛征求員工建議,給員工開辟暢所欲言的途徑。分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納入企業生產經營,運用員工實踐經驗及時修正改革中偏差,讓員工真切感受到自己對公交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讓員工參與到改革過程中,使改革變得透明、公開,就能贏了更多員工的信任。”三是注意觀察員工的思想變化,采取面對面約談、開展調研、領導信箱、微信、微博等方式,了解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慮,及時為其答疑解惑、排憂解難。重點在于要貼近員工實際工作,設身處地地站在員工角度尋找問題癥結,想方設法為其協調處理,化解員工不良情緒,引導員工將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促改革求發展上來。四是因絕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員工隨工地流動,以工地為家,工作強度大,生活環境艱苦,勞動保護和衛生條件差,因此員工難免會遇到受委屈的情況。采取設立減壓工作室的方法,通過減壓設施、工作人員現場心理疏導等方式,讓員工調節好情緒后再上崗工作。
(三)榜樣帶動、表彰獎勵、營造氛圍、為員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為進一步營造企業各類人才營造干事創業環境。一是充分發揮老員工穩扎穩打、經驗豐富、愛企如家的優勢,發揚傳幫帶精神。二是提拔重用優秀的中青年員工,提拔到公司的中層干部隊伍。發揚幫帶精神,在全體員工中開展星級員工、星級班組的評選活動和崗位技能競賽活動,擴大表彰獎勵范圍和額度,為員工營造“比學趕幫”的氛圍。三是善于運用榜樣帶動,樹立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株洲公交公司先后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優秀貢獻企業”、“全國交通運輸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員工之家”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形成了以全國工人先鋒號T2路楊莉專線和T60路、全國巾幗文明號T33路線、全國文明線路T1路線、“全國出租車行業規范管理先進企業”——巴士公司出租車部、全國青年文明號11200車組等先進集體為代表的強大“品牌線路”陣容。同時也涌現出了以省勞模楊莉、省十一次黨代會代表郭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郭勇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公司積極宣傳表彰獎勵經常組織開展勞模事跡宣講、座談會等,引導員工向勞動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公交駕駛員等先進人物看齊。
(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構建“幸福公交”職工之家。一是將企業發展成果與員工共同分享,提高員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被尊重感。不斷優化員工工作環境,建設食堂、職工之家等設施場所,讓員工享受工作、快樂工作,并通過兩年一次體檢、發放節日福利、提高防暑降溫費,提高員工的歸屬感;二是不斷提高員工收入水平,建立健康檔案,合理安排工作,貫徹實施帶薪休假制度。二是改善員工工作軟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校教育和研修培訓活動,組織員工外出學習參觀兄弟公交,拓展視野和思路。深入開展員工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在增強員工體質、陶冶情操的同時,增強企業的向心力。三是關注企業內生活困難員工的生活情況,建立困難員工信息庫與幫扶走訪慰問,為困難員工申請各級救助,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
面對深化公交改革的攻堅形勢,株洲公交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關系,從服務深化公交改革大局出發,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優化公交線網,對公交線網進行重新規劃,全面開展客流調查,啟動大數據分析,科學規劃線網布局,優化班次時間,優化車輛裝備,優化保障設施,加強公交樞紐站和公交線路建設。積極穩妥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員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團結員工、凝聚改革共識,把關系到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處理好,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化解員工穩定的隱患,積極動員和引導員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才能為深化公交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作者單位為株洲市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