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麗
教學效果提升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文章圍繞以學生為主體“如何提升教學效果”這一中心,探索了《經濟學基礎》這門高職經貿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從“課前預習、情境導入 、問題質疑、討論分析、精講答疑、課堂實訓、課后鞏固“七位一體”教學改革思路。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提升能運用經濟學知識點進行思考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是本文的主線。
一、高職《經濟學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法陳舊。目前高職《經濟學基礎》的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用公式、圖表、函數來傳授知識,純粹向 學生講授知識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二)理論與實踐分離。《經濟學基礎》是與消費、生產、市場密切相關的課程,變成了純理論課,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訓課程缺乏。高職都是來自本科以下的生源,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薄弱,對枯燥的理論缺乏興趣。 (三)課程考核側重理論。期末考試大多是卷面考試,學生僅憑記憶來考核,無法反映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經濟現象的理解與評價,測試的結果不具有代表意義。
二、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經濟學基礎》“七位一體”教學改革思路
(一)課前預習是前提。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建構任務目標。要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掌握經濟學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經濟思維能力。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學生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做大致了解,學生共同分析教材、搜集資料, 帶著疑問走進課堂,有針對性的尋求答案,這是構建新知的前提。課前預習納入期末考核范疇,占期末考核比例15%。
(二)情景導入是基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或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近年來的熱點經濟現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到供給與需求時,可播放經濟現象誰讓“蒜你狠”變成“蒜你賤”,情境導入也可通過學生搜集的案例以小品的形式展示,課堂將極大調動學生興趣。
(三)質疑問題是原則。質疑問題,鍛煉了學生分析“冰山理論”冰山下的問題。例如在講到 “壟斷競爭市場的差異化”時,質疑的焦點主要是:1.產品差異化與企業的關系。2.壟斷競爭廠家定價的原則。3.產品差異化的方法。4.產品差異化的方法。同學們可用“正方、反方”小組辯論賽的形式緊扣主題進行。學生的辯論賽成績占期末考核的10%這個環節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對原有知識儲備、對現有問題的“遷移訓練”。
(四)分析討論是關鍵。教師提出問題,小組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討論。鼓勵各小組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結合新知識大膽發言,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均衡價格時分小組討論“政府實行最低限價、最高限價的原因和結果是什么呢?”各小組討論后,派代表上臺舉例回答。通過討論環節,大多數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新知識。還可在一學期的教學設計中安排一次辯論賽,辯題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辯題是學生關注的經濟問題,討論、辯論都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 能力,對構建新知有積極作用。將學生的討論、期末考核,占期末考核的10%,能更全面了解學生對經濟現象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表達與溝通能力。
(五)精講答疑是主導。精講釋疑,解答問題疏通學生疑惑、給學生畫龍點睛的指導。如果學生討論之后,還存在疑問和不解的地方,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詳細解釋重難點。這里對教師的崗位技能要求很高,因為前面的質疑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分析,經過了學生自己的理解消化,剩下的就是重點和難點了,如果教師把理論直接搬出來,學生將會對知識點的學習缺乏興趣,所以教師在做精講解釋時,多運用案例、視頻、圖標及板書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比如在講解“商品的價格彈性”理論時,五種價格彈性、特征、營銷策略等知識點,可用學生關注的生活用品打折現象激發興趣,例如肯德基的“第二杯半價”案例讓學生深刻理解哪些商品適合促銷、哪些不適合,有何規律。設置答疑環節,學生如果對知識還有疑問, 現場提出,教師幫助解決問題。
(六)課堂實訓是中心。課堂實訓是在學生預習、討論,教師精講答疑之后,教師 精心創設實訓情境,學生在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新 知,培養學生良好的經濟思維能力。比如學生在學習完需求和 供給理論后,可以讓學生按小組進行課堂實訓:選擇手機、電 腦、方便面等產品或行業,分析需求、供給產生影響的因素和 結果,課堂上撰寫簡單的報告。教師對學生小組的報告現場點 評,也包括小組互評。課堂實訓納入期末考核,占期末考核比 例20%。
(七)課后實踐是鞏固。課后作業盡量用上網查詢、實地調研、分組討論等形式, 既總結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又為后續學習做準備。比如講完價格歧視之后,布置作業:為什么很多景區有學生票?要求學生分小組通過網絡查詢、現場調研,制作調研報告。教師不僅在課堂中指導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同時要利用課后時間通過郵件、微信群、QQ群等方式督促學生完成課后實踐,提交作 業。學生鞏固了新知的學習,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查詢資料, 動手能力。課后實踐納入期末考試,占期末考試比例10%。期末 成績中過程性考核占60%,卷面成績只占40%,在過程中考核學 生,全面考核學生的經濟思維能力。
三、結語
基于建構主義的“七位一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環節,課前預習、情景導入、質疑問題、討論分析、精講答疑、 課堂實訓、課后實踐,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貫穿了“情境、協作、交流、意義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能盡可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經濟學基礎》教學質量, 實現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為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
【項目基金】2017年長沙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編號:2017CSSKKT5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