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云 丁靖 高明 林明暉 許瑾瑾
隨著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當前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已經成為當前國內外較為常見的總承包模式之一,為了順應市場的管理需求,需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為:EPC總承包一般定義及基本特征。重點內容為EPC總承包的合同結構及優勢分析。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總承包模式目前在發達國家廣泛使用,是一種成熟的建筑模式。從項目管理的角度來看,EPC可以使各參與方的責任更明確,工程質量有保證;從業主的角度來看,EPC模式能夠幫他從瑣碎、繁雜的項目管理中釋放出來;從總承包商角度來看,他能夠獲得更多利潤的機會。
一、一般定義及基本特征
EPC是設計Engineer、采購Procure、實施Construct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是對工程建設中三個重要階段有機的整合,是指工程總承包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常工程總承包企業在總價合同條件下,對所承包工程的質量、 安全 、費用和進度負責。
EPC工程總承包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設計、采購、施工過程的組織集成,促進設計、采購、施工的緊密結合,克服由于設計、采購、施工分離導致的投資增加和工期延長等弊病。
EPC模式一般以設計為龍頭,需要總承包商具備頂層設計能力和杰出的策劃能力,所以以設計見長的企業具有明縣優勢。但以設計為龍頭的總承包對企業的綜合性實力要求非常高,純粹的設計單位或純粹的施工單位都很難完成。
因此,EPC總承包模式的本質特質就是:就是以總承包的形式對建設過程中設計-采購-施工-試運營全過程的高度控制。
其基本特征為:
(1)、 在EPC總承包模式下,發包人(業主)不應該過于嚴格地控制總承包人,而應該給總承包人在建設工程項目建設中較大的工作自由。譬如,發包人(業主)不應該審核大部分的施工圖紙、不應該檢查每一個施工工序。發包人(業主)需要做的是了解工程進度、了解工程質量是否達到合同要求,建設結果是否能夠最終滿足合同規定的建設工程的功能標準。
(2)、 發包人(業主)對EPC總承包項目的管理一般采取兩種方式:即過程控制模式和事后監督模式。
(二)所謂過程控制模式是指,發包人(業主)聘請監理工程師監督總承包商"設計、采購、施工"的各個環節,并簽發支付證書。發包人(業主)通過監理工程師各個環節的監督,介入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FIDIC編制的《生產設備和設計-施工合同條件(1999年第一版)》即是采用該種模式。
(三)所謂事后監督模式是指,發包人(業主)一般不介入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但在竣工驗收環節較為嚴格,通過嚴格的竣工驗收對項目實施總過程進行事后監督。FIDIC編制的《設計、采購、施工合同條件(1999年第一版)》即是采用該種模式。
(3)、 EPC總承包項目的總承包人對建設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整個過程負總責、對建設工程的質量及建設工程的所有專業分包人履約行為負總責。也即,總承包人是EPC總承包項目的第一責任人。
二、合同結構形式
在EPC總承包模式下,總承包商對整個建設項目負責,但這并不意味著總承包商必須獨立完成全部工程項目。除法律明確規定應當由總承包商獨立完成的工作外,其余工作,總承包商則可以采用專業分包的方式進行。在實踐中,總承包商往往會根據其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及工程項目的不同規模、類型和業主的要求,將設備采購、施工等工作采用分包的形式分包給專業分包商。為此,在EPC總承包模式下,其合同結構形式通常表現為以下幾種:
(1)、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模式)
(2)、設計—采購總承包(EP模式)
(3)、采購—施工總承包(PC模式)
(4)、設計—施工總承包(DB模式)
(5)、建設—轉讓(BT模式)
國內最為常見的為:(1)、(4)、(5)這三種形式。
EPC模式,是指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總承包商最終是向業主提交一個滿足使用功能、具備使用條件的工程項目。該種模式是典型的EPC總承包模式。
DB模式,是指工程總承包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承擔工程項目設計和施工,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全面負責。在該種模式下,建設工程涉及的建筑材料、建筑設備等采購工作,由發包人(業主)來完成。
BT模式,是指有投融資能力的總承包商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查、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實現全過程總承包,并同時承擔工程的全部投資,在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并交付業主使用后,業主按合同約定向工程總承包商支付全部建設資金。
三、優勢體現
EPC管理模式即設計-采購-施工一條龍,工程總承包全面負責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等。是以向業主交付最終產品和服務為目的,對整個工程項目實行整體構思、全面安排、協調運行的前后銜接緊密的承包模式,通常采用固定的總價合同。在EPC模式中,設計與采購、施工、試運行等業務相輔相成,形成相互配合的統一的有機體。通過協同作戰,能夠培養設計方案與施工工藝相協調配合的能力。
(一)對工程建設本身而言。
EPC模式能夠克服設計、采購、施工相互制約和脫節的矛盾,使設計、采購、施工等工作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并進行整體統籌安排。通過系統的優化設計方案,制定合理的設計、采購、施工控制計劃,有效地對工程的質量、成本和進度進行綜合控制,縮短建設工期、降低工程投資、保證工程質量。
(二)對業主而言。
將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全部或若干階段交給一家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總承包商,將大幅減輕業主對工程的管理和協調工作,有利于工程進度和質量的控制,縮短工程周期,并能有效的鎖定工程造價。同時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總承包企業的管理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項目的投資風險。
(三)對EPC總承包企業而言。
可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把他們在施工方案、價格和市場等方面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地融于設計中,從而對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總承包商由過去分階段分別管理變為全過程通盤考慮、相互銜接的系統化管理,可以促進承包企業自身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管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更加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作者單位為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寧波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