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制造業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的研究及其實踐還相當滯后,尤其是對于成本精細化管控系統的設計、運行與目標成本動態管理密切結合的研究與實踐幾乎空白。本文期望通過精細化管理思想為企業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精細化成本管控體系,使得企業通過對精細化成本管理思想、模式、工具、方法的認識和利用,深入關注企業生產運營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各個節點成本規律,實現企業全面、全過程、全要素的成本精細化管理,以不斷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精細化是企業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對企業成本競爭優勢的建立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從理論意義角度來看。將精細化管理理論引入到企業成本管理中,對完善企業成本管理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可以不斷豐富企業的成本管理控制理論,并逐步將精細化管理理論、作業成本管理理論、作業責任成本控制理論等融入到企業日常成本管控中去;其次,從實踐角度來看。當前我國制造業已經開始步入低利潤、微利潤時代,成本管控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持續發展。事實證明,精細化成本管理越來越成為企業制勝的法寶。因此,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開始突顯出來,房地產企業必須轉變經營管理模式,變原來“向銷售量要利潤”向“精細化/精益化成本管理要利潤”轉變,走精細化、精益化成本管理之路。
一、精細化成本管理六大工作體系
(一)精細化成本決策。
成本決策是指依據掌握的各種決策成本及相關的數據,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從中選出最佳方案的過程。成本決策與成本預測緊密相連,它以成本預測為基礎,是成本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職能,它對于正確地制定成本計劃,促使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成本決策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產品開發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決策和日常生產運營中的成本決策。由于企業是以投入的資金為前提的,因此這類成本決策與財務管理的關系更加緊密;后者以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為標準,屬于日常運營管理中的決策范疇,包括融資及資本成本決策、經營規劃決策、市場營銷決策、產品設計決策、產品制造(品質、進度、成本)決策、顧客服務決策。
(二)精細化成本規劃。
精細化成本規劃是用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指導企業的成本規劃,它要求企業所制定的目標成本和計劃(預算)都是有依據且合理的,可操作并可量化考核的。
(三)精細化成本操作。
精細化的成本管理操作是指在企業生產運營中,為保證生產運營的正規化、規范化和標準化,事先為每一節點的工程,每一項工作制定相應的成本造價標準、控制流程、管理制度等,要求企業的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嚴格遵守,做到事事有據有規可依。
(四)精細化成本控制。
精細化成本控制是指企業的所有業務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成本管控流程,這個管控流程包括目標成本計劃(預算)、目標成本分解、成本責任落實、成本執行反饋、成本動態監控與調整、成本核算與分析、成本考核與激勵等,這對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至關重要。良好的嚴密的流成本程控制,可以有效地堵塞成本管理的漏洞,減少或消除浪費,降低工程成本。
(五)精細化成本核算。
通過作業成本法(ABC)對企業所有生產運營活動精細化記賬和核算的手段來做到成本核算的精細化。精細化的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數據,是企業掌握自身生產運營狀況、發現企業生產運營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的最主要方法。通過作業成本核算,可以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減少或杜絕資金、消耗、成本、利潤損失。
(六)精細化成本分析。
精細化的成本分析是指對企業生產運營活動中的問題,用現代化的成本分析手段從多個角度去展現,以及從多個層次去剖析,以查找成本產生的動因以及問題的根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持續改善措施,來消除浪費,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途徑和方法。
二、精細化作業責任成本落地執行保證體系
(一)建立嚴格的流程。
企業要保證員工盡職盡責,首先要對服務、業務等方面的工作流程進行合理化設計。從每一個環節、細節入手,把員工進入工作崗位的第一步,到工作結束后的最后一步,都應做出嚴格細致的規定。這樣員工的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按照此工作流程,就能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員工自然就可以盡職盡責,那么管理也就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流程化。
(二)建立健全部門、員工責任問責機制。
“沒有考核就沒有管理”,“人們只做被檢查的事”。對員工來說,如果不經常對其工作進行評估檢查,他們就會覺得工作做不做好都一樣,反正沒人看沒人管,就會懈怠。其實也并不是他們有意為之,而是他們覺得如果沒人看、沒人檢查,就是說工作并不重要,所以干好不干好都沒關系。所以對其工作和作業要經常進行檢查監督與評價考核,才能確保員工具備強烈的責任感。這就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問責機制,對其工作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考評。
(三)加強員工責任心教育培訓。
責任心教育培訓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加強對員工的思想認識、人生觀、價值觀、主人翁意識、工作熱情、生活態度、社會形勢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二是要加強對員工敢于認錯,敢于承擔責任意識的教育培訓,因為只有敢于承擔責任的人才能真正承擔起責任,才能真正具備強烈的責任心。
(四)進行“全面責任管理、全員業績考核”兩全系統管理。
(1)“兩全”系統管理的核心是責任管理;“兩全”系統管理的標志性特征有六個方面:
(2)“兩全”系統管理把目標確認、責任落實、信息采集、問題反饋、效果評價、獎勵兌現的全過程放到同一平臺,實現實時錄入、績效考核,形成目標、責任、考核、獎懲、監督的閉環管理。核心是通過基礎數據、責任定位、指標管理、任務管理、輔助考核、數據接口、績效核算、結果展現八個部分,實現對各工程公司、項目部、職能部門的“兩全”系統管理。
(3)全員責任績效考核以持續改善為導向,通過目標分解,責任落實,使經營者、管理者與員工在工作目標、任務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達成共識,并根據一定的考核標準和方法進行檢查和評價,激勵員工持續改進工作,不斷提升績效,最終實現持續改善、持續發展的一種管理方法。
(4)“兩全”系統管理按照精確定位、精細管理、精準考核的基本要求,堅持對標一流,責任倒逼的管理方法,通過實施全面責任管理、全員業績考核,推行“兩全雙掛,三線考核”,將業績考核與工資總額、員工收入分配掛鉤,與員工崗位職務變動掛鉤;以同行業平均值為基準線,超過基準線的年度目標確認值為目標線,以創造行業新紀錄為創新線。努力形成一套科學規范、運轉有效的全員業績考核體系與機制,切實將企業的目標成本分解到位、崗位責任落實到位、考核激勵兌現到位,績效結果應用到位,形成“工作有標準、管理全覆蓋、考核無盲區、獎懲有依據”的全員績效考核體系與激勵機制。(作者單位為河南大學)
作者簡介:郭雨喬(1997-)女,河南省開封市人,河南省國際教育學院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