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薈 趙曉鈴
近幾年,共享服務中心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運營模式,已逐漸受到企業的重視并被廣泛接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了共享中心的建設階段。本文通過分析企業實現財務共享的必要性,及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系統搭建面臨的問題,從多個方面為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系統的建設提出了建議。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財務共享服務在我國企業管理逐步得到應用,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因此成為企業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時,企業應從實際狀況出發,從多個方面對企業進行完善,使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適合企業的發展目標。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概述
(一)基本概念
財務共享服務在共享服務中心占據主要地位,也是企業未來財務發展的主要方向。財務共享服務是依據企業的信息技術,改善企業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剝離不同地區下屬公司的財務組織,將會計業務實行統一化、標準化、規范化的處理后歸并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記賬和報告,實現財務集中核算和集中管理。
(二)實現財務共享的必要性
2.2.1 降低企業成本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大量重復性、操作性較強的會計核算工作集約化,將原本從事重復會計處理工作的財務人員從各個業務單位分離出來,統一歸屬到財務共享服務中,使得財務人員數量減少,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選址一般設立在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也大大節約了財務人員的成本。對于企業各個下屬公司原始數據的收集,企業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通過財務云平臺實時采集,節省了收集原始數據所耗費的人力成本。
2.2.2 提高工作效率
在傳統處理方式下,財務機構重復,業務處理分散,財務人員工作量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廢除冗余的步驟和流程,實現了財務憑證的批量處理與生成,提升了財務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通過運用信息系統平臺,財務人員運用網絡對單據集中進行無紙化審核,實現審批流程標準化,提高業務處理的效率。在企業業務流程規范化的基礎上,通過將業務數據傳輸至財務共享中心,方便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提升財務人員對數據的處理效率。
2.2.3 加強財務管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業務操作規范、統一,能有效解決傳統管理模式下,由于各下屬機構財務部門獨立處理會計工作形成的信息不對稱,甚至是財務處理方面的舞弊的現象,加強企業的財務管控能力。對處于規模化發展中的企業,財務人員也有更多是時間和精力以加強風險控制、決策支持、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各業務單元的財務也可根據企業的財務流程,在經營業務內容的評估、計劃和預算方面開展工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與保障。
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系統搭建面臨的問題
(一)操作流程的執行
企業實施財務共享中心有助于加強企業內部管控,操作流程的有效執行,有利于企業運營的順利實施。企業可根據流程化的業務處理方式規范企業的戰略措施,高度重視信息系統內控的設置,將控制活動和控制規則與系統的搭建相融合,建立風險預警指標,對違反控制規則行為實時監控以控制風險。但是,在企業業務操作流程中,有些員工缺乏對企業操作流程化重要性的認識,各層級人員都存在著流程執行的隨意化,導致業務的實施與流程不匹配,形成了有流程無執行的局面。
(二)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般將企業的財務人員分為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和共享中心財務三部分。
對戰略財務崗位的人員,要求他們參與戰略的制定并有效控制戰略風險對企業財務的影響、進行預算資源的管理和績效控制等體系建設。對業務財務崗位的人員,要求他們能夠利用所能夠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及控制,對企業的經營活動作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對共享中心的人員,由于工作簡單重復,大部分工作依賴系統直接完成,可能造成財務脫離業務,無法理解財務數據的含義,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企業信息化水平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基于計算機技術,以財務管理為核心,把管理會計和業務管理相結合,對電子數據進行處理,以實現各種遠程操作、事中動態會計核算和在線管理的一種財務管理模式。雖然我國多數企業開始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已經脫離了手工化的會計核算,但目前信息化仍停留在數據存儲與集成的階段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比較落后,并不能滿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技術要求,而且信息系統平臺的開發與應用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加重企業負擔的成本。
四、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系統搭建的建議
(一)加強組織管理
企業可以從組織結構和人員管理兩方面提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價值。
組織結構的創新主要在于共享中心與企業其它部門的組織架構設置。企業共享中心與其它部門的組織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成立一個完全獨立于財務部門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另一種是將共享中心設置為財務部的下級機構。前者對組織結構的調整較大,發展到成熟階段時能夠提供外包服務,擴展性強;后者往往受制于企業財務組織,不利于運營效率的提升。
人員管理體現在三個方面:對員工的培訓、思想的轉變和面對面的溝通。共享中心對員工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應重視對知識的培訓,以提升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企業實施財務共享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流程能夠順利運行,需要轉變員工的思維模式,樹立員工財務共享的意識。由于組織結構的創新可能會給員工帶來不安全感,導致共享中心建立的失敗,因此與員工面對面的溝通獲得員工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優化業務流程
傳統的業務流程不能為企業的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為了適用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營,企業需通過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技術來再造傳統的業務流程,指導財務共享系統的構建,為企業創造財務價值。流程優化是企業以自身發展戰略為目標進行的調整,將財務共享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業務進行拆分,規范每一步的處理過程后進行整合,實現流程的優化,為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價值的提升。流程再造理論指導財務共享系統的構建,應用流程再造理論有利于推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規范化和一體化進程。
(三)改善信息系統
信息系統是搭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基礎,當前信息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財務共享中心財務數據的處理和業務的發生是相分離的,只有依賴于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統,才能及時高效實現會計處理。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實現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使內部財務信息實現了一致與協調,提高財務預警功能和風險評估意識,向財務信息需求者提供全面及時高質量的信息服務。
由于財務共享服務必須擁有完善的信息系統作為支持,我國企業大多數信息技術水平較差,企業應加大自身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信息化系統的開發力度,實現業務流、實物流和價值流的有機整合。信息系統平臺需要與ERP系統或者企業現有其他內部系統能夠有效對接,同時要預留與銀行系統等有關外部系統的接口,保證業務流程在各系統中順利運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為組織間協同和共享提供了技術支撐,有利于降低企業營運支出,消除信息孤島,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四)制定績效考評體系
為了評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行效果,企業應建立科學的崗位績效考核機制,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運營質量及效率做出評價。設計績效考核體系時,可根據企業服務類型設計相應指標,對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作出反饋,及時控制企業經營中的風險,監控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運營效果。根據業務發展階段,結合業務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從時效性、可控制性和準確性方面客觀設計績效考核指標。
共享服務中心的工作都是基于服務水平協議,在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應關注服務水平協議。服務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企業各部門根據協議約定互相溝通,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也可根據協議來制定,同時,還可以將考核指標與薪酬掛鉤,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對企業員工的激勵約束機制。(作者單位為西安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