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文榮
財務績效管理是對財務人員進行績效激勵的一種管理方式,其要建立在完善的財務規章制度之上,因為財務人員也是企業一份子,必須遵守財務規章制度且接受財務規章制度考核,考核成績符合一定標準才能得到績效激勵。本論文研究財務規章制度對財務人員工作績效的評價方法,希望其能夠引起學術探討,豐富理論研究同時對實際操作有所借鑒。
一、前言
財務規章制度包含兩部分,一是一切財政以及資金管理的制度,一個是執行部門也即是財務部門的工作制度。在評價財務人員工作績效之時,第一考察財務人員是否遵從財務部門的工作制度,第二是考察財務人員是否認真貫徹財務規章制度,是否對財政以及資金管理進行了認真處理,是否遵守了部門以及崗位制度。在具體的績效管理中,將兩部分設定不同權重,對財務人員進行綜合評價,將其作為是否能夠獲得激勵的審定標準。
二、財務規章制度和財務績效管理的關系
(一)財務規章制度的解釋
財務規章制度包含了一切財政和資金管理的制度以及財務部門內部的工作制度。簡而言之,財務規章制度將全員集合起來,使之圍繞著財務管理形成整體有序的運作模式。故此不管是企業還是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總是核心。
(二)財務績效管理的解釋
現如今,效率最大化是企業和行政部門都在追求的目標。財務人員崗位特殊,其掌控著組織的經濟命脈,管控組織成本,其工作積極性源自于足夠的績效激勵。建立合理的績效激勵制度,推出績效審核以及評價標準,有利于財務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最終實現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具有的預算、控制、節約等功能。
(三)財務規章制度和財務績效管理的關系
3.1二者是主體和部分的關系
財務主管為了激勵財務人員工作熱情才會組建激勵制度,其隸屬于部門管理制度之內。而前文所述,財務部門管理制度隸屬于財務規章制度,這就說明財務績效管理隸屬于財務規章制度,被其約束受其影響。財務規章制度和財務績效管理是主體和部門的關系。
3.2二者擁有彼此促進的關系
財務績效管理中要具體地評價財務人員工作效率和成績,有待于對其進行綜合評價,而評價標準就是其在工作中對財務規章制度的貫徹以及對本職崗位紀律的遵守。即財務人員只有貫徹組織的財務規章制度,對各部門的收支進行審核,對現金進行科學管理,并能用崗位職責來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的人員才能獲得部門績效獎勵。故此,財務規章制度和財務績效管理之間存在著彼此促進的關系。一般財務主管會針對財務人員設定兩個指標,即財務規章制度執行、財務部門管理制度遵守,前者可以量化,后者則可以通過部門人員彼此評分。
三、完善財務規章制度在財務績效管理中應用
(一)合理化建議和財務績效管理
很多企業為了調動個人積極性,往往會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對于提供合理化建議的員工予以獎勵。在完善財務規章制度過程中,可以面對財務人員采用這種征集方式。以被采納的合理化建議來具體衡量財務人員工作成效,可以讓財務人員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地審視財務規章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議,最終提升整個組織的財務管理能力,降低財務管理風險。相應的財務管理人員也因此能夠得到相應激勵。
(二)精細化管理和財務績效管理
財務規章制度是所有部門都要遵守共同制度,但是部門不同其相應的財務審批、成本控制指標等都不同,這就需要財務部門將財務的精細化管理融入到具體的財務規章制度中,通告全組織,企業將進行精細化管理,從而提升全員控制意識。財務部門作為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者,需要根據不同部門比如市場部、工程部等等建立不同的收入預算、支出預算,從而合理控制成本。面對部門內的財務人員,財務主管在執行績效管理過程中,將財務人員對接不同部門,然后以精細化管理的水平來評價每個人的工作成效,評價標準有節省成本、資源整合等等。
(三)業財融合和財務績效管理
業財融合是越來越多企業在財務管理上采取的一種制度,其目的就是促進財務人員和企業其他業務崗位的融合,使其能夠切實地針對每個部門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預算、支出預算,從而嚴格控制成本,實現全員成本控制。“業財融合”是財務規章制度中一項內容,也是衡量財務人員能力水平的指標。通過“業財融合”實現了財務規章制度和財務部門績效管理緊密結合,使得財務人員能夠盡職盡責,提高工作效率。
(四)成本核算和財務績效管理
在傳統的會計成本核算中,大部分企業和行政部門都采用的是事前預算、事后核算,對過程中的控制不足,導致過程中出現支出超標現象,但是因為過程中核算流程缺失,不能產生相應的處理方案,致使成本越來越高。項目管理人員為了降低成本就很可能降低材料標準,最終會導致工程或者產品質量降低。其實這正是財務規章制度不完善而導致的一種操作模式。財務主管在進行部門的績效管理時,就可以征求成員對成本核算的改善意見,或者將成本核算工作本身作為一種評價指標。為了建立財務人員成本核算的全過程意識,首先就要將其放入財務規章制度中,利用其對財務人員進行管理。
四、完善財務規章制度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財務規章制度完善要考慮到具體的財務績效管理,因此,具體的完善也必然要遵從幾個要求,比如合理化、實用化、清晰化、層次化。
(一)合理化,就是財務制度必須要合理,如果不合理,抹殺了部門差異、人員差異,會造成部門間人員間矛盾。財務部門在執行制度上就會存在困難,最終也不能實現財務管理的降低成本、對接資源的目的。
(二)實用化,就是財務規章制度的完善不是為了完善而完善,而是要針對具體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產生相應的補充制度,否則規章制度將會變得臃腫,彼此間存在矛盾,使得組織成員無所適從,財務管理人員也無從定奪,造成工作效率下降。
(三)清晰化,就是規章制度容易理解,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只有明白才能對接具體的工作,用規章制度來不斷地衡量自己的行為,如果莫測高深言語不清,讓人造成異議,自然會出現不同的執行結果,反而不利于具體的管理,清晰化的另一層含義是數字化,即資金領用、外出補助、交通補助等等方面有一定數額要求。
(四)層次化,指的是財務規章制度中涉及到資金領用時,在具體的資金審批流程中實現層次化管理,由申請人、部門負責人、財務主管以及總經理形成嚴格的層次化的審批流程,確保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財務規章制度的完善實現了合理化、實用化、清晰化、層次化,則利于財務人員具體操作,全方位保證組織財務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最主要的是,財務人員通曉完善的規章制度,對企業部門或者員工的疑問能做出積極正確回應,提高了溝通效率。如此財務主管可以從財務規章制度、部門制度、崗位制度三位一體來綜合衡量財務人員的工作,使得績效管理更有說服力,也能讓成員在自己領導下更有效率地工作。
五、總結
財務規章制度和財務績效管理是主體和部分的關系,二者彼此促進和諧發展,可以促進組織主體擁有健康的財務管理能力。在完善財務規章制度的過程中,要具體考慮到財務績效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財務人員工作熱情,遵守章程積極地配合企組織進行資金、資源管理,降低組織運營成本。在具體的完善中要遵從合理化、實用化、清晰化以及層次化。(作者單位為山東省臨沂市婦女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