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瑋
目的 分析醫學院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對創業政策知曉情況和滿意情況。方法 運用《大學生創業意向調查問卷》量表,對300名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用SPSS14.0統計軟件定量分析本組調查數據。結果 各年級學生間的創業意向差異顯著(P<0.05),其中大二、大三學生創業意向最低,大一、大四學生的意向最高。近一半醫學生不明晰創業扶持政策,僅有24.0%學生對創業扶持政策較滿意;大一至大四學生對扶持政策的滿意度和知曉度存在顯著差異 (P<0.05)。結論 醫學院校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相對較弱,學校和政府均應加大教育宣傳力度,以期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并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業意識。
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號召,它對我國社會公平、改革政府職能和發展經濟方面的影響深遠,面對“雙創”背景,我國各行業均努力創新和轉型,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的創業熱情也被點燃。然而,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他們怎樣把握創業機遇?高校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等問題均亟待解決。在“雙創”大背景下,大學生會選擇畢業后創業嗎?當代大學生的現有的創業意識怎樣?應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我國高校當前培育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存在哪些不足?高校又該如何構建培育體系?帶著上述問題,本組研究針對“雙創”大背景下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深入研究醫學院校學生的創業現狀,低于整體把握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認識、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培育新型的醫療人才等方面具備較高的參考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隨機選取我校各專業4個年級共300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共回收了295份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是98.33%。本組研究所調查300名醫學生中,男生80人(26.67%),女生220人(73.33%);年齡為17-24歲,平均年齡(19.2±3.5)歲;來自城市89人(29.67%),來自農村211人(70.33%);家庭較好39人(13.00%),家庭一般218人(72.67%),家庭經濟狀況較差43人(14.33%);成績較理想193人(63.33%),成績不理想107人(35.67%)。
(二)研究方法
利用 《大學生創業意向調查問卷》量表(CSEIQ),在征得調查對象同意后,進行專門的面對面調查。調查問卷主要涵蓋學生基本情況、創業意向以及他們對創業政策的知曉和滿意情況等項目。
二、 結果
(二)比較醫學生對自主創業政策的知曉度及滿意度
由表2可知,將近一半的學生不清楚創業扶持政策,僅有24.0%的大學生對國家創業扶持政策滿意;且對扶持政策的滿意度和知曉度在不同年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P<0.05)。
三、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1.醫學生整體創業意識較低。本組研究發現,調查的300名大學生中,其創業意識在四個年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可能和學校人才培養設計相關,主要表現是被調查大學生在大一期間主動提升綜合素質的愿望較強,課程相對較少,可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進行大量實踐活動,從而啟發了他們的創業意識,其比例為77.3%,而大二和大三的學習任務較重,導致醫學生自主創業時間減少、興趣降低,因而其創業意識會逐漸降至37.3%、52.0%;大四處于職業規劃重要階段,成績不理想醫學生缺乏考驗能力或興趣,很難找到理想工作崗位,為了不失業,他們會出現自主創業意向,該比例會增至70.0%。
2.醫學生對自主創業政策的知曉度及滿意度較低。本調查醫學生對創業扶持政策的滿意度和知曉度相對較低,主要在于他們未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有一些學生仍覺得自己是精英,覺得畢業后應從事對口工作,而無法接受創業這一社會現實;一直以來,高校的創業課程還以講授理論為主,講授內容滯后于社會現實需求,不能滿足其創業需求,無法啟發他們的創業意識;政府制定的創業扶持政策太過寬泛,在創業基金、收稅、貸款優惠方面的針對性不強,無法達到醫學生的創業需求。
(二)培養醫學院校大學生創業意識的策略
如何逐步提升、培育醫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已成為影響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因而,應從以下幾方面培養醫學生的創業意識:首先,微觀個體方面,轉變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意識;其次,中觀教育方面,醫學院校必須結合醫療行業和醫學生的真實狀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醫學教育相互融合;最后,宏觀社會方面,社會和國家均應高度關注醫學生創業,給予政策上的創業支持。
1.學生應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我國多數醫學生的傳統就業觀念根深蒂固,他們缺乏創業、創新意識,而面對迅速發展的社會,醫學生的能力始終難以提升;現今,醫學院校學生的可選擇創業方向較多,例如和醫學相關的創辦康復中心、做醫藥代理、自己開診所等。醫學生應合理利用大學時光,多專注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和創業前景,積極參加各類創業大賽,注重創業規劃設計,依據當前的社會形勢不斷調整、努力前行;醫學生還應借助各種媒介全面學習創業知識,學生畢業后不應只關注考研和就業,還應注重創新,緊跟時代步伐;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要信心滿滿地對待自主創業,將創業作為自我挑戰的一個機遇,有膽量、有智慧接受創業并實踐它,在創業進程中應不斷思考,吸取失敗教訓、經驗并逐步創新,促使自己快速成長。
2.學校應正確引導學生創業。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他們的課程繁瑣,特別需要深入學習專業課程,他們每天的多數精力和時間均花在了醫學知識學習上面,因而無法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創業。在學校內應加大自主創業的宣傳力度,引導學生重視自主創業;開設與自主創業相關的選修課程,為學生創造一個感興趣的自主創業學習平臺,讓他們知道創業途徑多彩多樣;經常舉辦自主創業園和設計大賽等活動,利用豐厚的獎勵來激勵學生參賽;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創業實踐,帶領他們提前感受自主創業;圖書館內也可多設置創業類書籍,引導學生多渠道了解自主創新創業。
3.社會和家庭應支持醫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社會和家庭應積極響應我國政策號召,正確看待醫學院校學生的自主創業。家庭是學生強有力的后盾,當學生提出要自主創新創業時,家庭需正確看待這一發展道路,努力打破只有醫療、衛生單位方是醫學生出路這一觀念。家庭還應協助醫學生探尋創業道路,給予適當建議和精神支持,以及經濟上的幫助;當醫學生遇到創業挫折和困難時,不應消極地澆滅、阻止他們自主創業的熱情,應鼓勵他們重拾信心繼續奮斗。社會方面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那些自主創業的學生,形成一種包容的自主創業文化氛圍。社會方面還應積極優化創業環境,鼓勵高校與創業成功人士聯合,積極邀請他們走進醫學院校,向醫學生分享自己的過往創業經驗和經歷,努力激發他們的自主創業熱情,引導更多的學生走向自主創業的道路。另外,還需優化社會投資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創業平臺,著力加強自主創業方面的文化建設,進而形成一種包容失敗、勇于創新和尊重創業的社會新風尚。(作者單位為贛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