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高校后勤的改革要與高校的改革發展相適應,要與國情、校情相適應。結合對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后勤監督管理工作發展狀況及體系建設的實際情況的,提出高校后勤監督管理模式探討,為今后的高校后勤監督管理實踐提供參考。
隨著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后勤已逐步實現社會化管理,或引進社會力量主辦的服務型企業為學院提供服務,或整改成立后勤集團等服務企業自高校的事業管理體系逐漸分離。
隨著后勤服務社會化的發展,后勤服務質量水平成為廣大師生關注點。高校后勤的服務項目較多、服務范圍較廣、行業特性較強,隨著后勤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后勤服務實際質量的相關因素也越來越多。后勤企業有時候很難發現自身的缺陷,建立外部監督機制對于監督后勤服務的具體執行情況和相關操作環節,就顯得很有必要。同時,為了滿足高等院校對后勤服務提出的新要求,構建后勤服務質量的監督考核機制,有助于管理者對后勤工作的實際展開情況進行具體監督,并借此獲取真實、及時的反饋信息,為全面、科學地評估后勤服務的質量打下基礎。
以筆者工作的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為例,學校于2006年建校,后勤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幾方面:物業管理、修繕改造、飲食、商業零售、通訊收發、交通運輸、采購及資產管理等。
由于目前學校后勤管理部門主要依據服務合同對服務實體實施監督管理,服務合同無法囊括日常服務質量管理的細節要求,對服務單位的服務質量管理存在監督不足的問題,造成師生對后勤服務的意見及投訴較多,主要表現在:
1.維修服務響應及反饋不及時;
2.餐飲、商業服務價格不透明;
3.后勤服務人員態度及質量有待提高;
4.交通運輸服務響應機制及服務態度較差;
5.投訴評價反饋機制不健全。
為了切實提高后勤管理服務質量,學校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后勤服務監督評價管理體系,即將上級主管部門的“依法監管”、學院職能部門的“合同監管、制度監管”、師生員工的“民主監督”相結合,將監督評價結果與服務單位的年度評價考核及退出、續約條件掛鉤,以達到促進后勤服務單位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的目的。
一、監督體系組織架構及職責分工
學校成立由分管后勤校領導任主任的后勤服務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實現對后勤服務質量及水平的日常監管及考核評價。
(一)委員會主任由分管后勤校領導兼任
負責統籌委員會各模塊工作;建立后勤規范化、制度化監督評價體系;監督后勤服務考核評價過程,審定考核評價結果。
(二)執行單位
學校學生會成立學生維權與服務中心,作為委員會日常辦公及聯絡機構,負責師生對后勤服務民主監督及評價工作的組織、實施及數據統計工作。
(三)成員單位
包括后勤管理職能部門、教代會、工會,根據職能分工,依據服務合同及規章制度實施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配合執行單位相關工作內容及要求;負責對接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相關監督評價數據的統計工作
二、監督評價體系執行實施
監督評價體系包括:
(一)師生服務評價:占比50%,每學期1次。
1.教職員工評分。由工會組織發起教職員工對后勤服務單位進行評分。
2.學生評分。由學生會對接各院系學生會將后勤服務分食堂、商業、物業三個模塊分別評分。
3.政府部門執法監管:占比15%。由對接職能部門根據檢查情況進行評分。
(二)職能部門日常監督、檢查結果:占比:35%,按月度評分。
職能部門日常服務質量監督檢查:由職能部門按照合同及學校制度規范要求,每月對各后勤服務單位進行日常監督檢查,職能部門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評分。
三、結果應用
考評結果按A/B/C/D劃分級別:
A級【85(含)分以上】,可獲后勤服務基金獎勵及優秀后勤服務單位榮譽稱號。
B級【70(含)-85分】,由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改進意見,服務單位應積極提升服務。
C級【分55(含)-70分】,將扣分項目依次列出,要求服務單位進行整改,職能管理部門督促整改進度。
D級【低于55分】,以委員會名義發文通報并要求限期整改,不配合整改者可按合同約定解除合同。
通過后勤監督評價體系,可將最終的監督結果和考核評價傳達給高校的后勤企業,通過有效溝通,使后勤企業正視服務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問題。只有監督考核工作得到雙方認可支持,后勤服務質量的監督考核工作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實際效用,促進后勤企業的科學發展和服務質量的切實提高。(作者單位為中山大學南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