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靜
【摘 要】 目的:探討和分析在脊髓損傷患者中康復護理的康復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醫治的脊髓損傷患者(56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甲組(28例)、乙組(28例)。乙組給予一般護理,甲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總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獨立能力評分間差異不顯著(P>0.05)。甲組患者、乙組患者護理后的獨立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甲組患者的獨立能力評分高于乙組患者(P<0.05)。護理前,甲乙兩組患者的自理能力評分間差異不顯著(P>0.05)。甲組患者、乙組患者護理后的自理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甲組患者的自理能力評分高于乙組患者(P<0.05)。結論: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療效確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獨立能力。
【關鍵詞】
脊髓損傷;康復護理;獨立能力;自理能力;康復療效
隨社會文明的程度增加、建筑和工業事業高速的發展、交通工具頻繁的使用、社會暴力事件增多等,導致脊髓損傷概率逐年增加 [1]。脊髓屬于運動、感覺神經等傳導通路,當脊髓損傷后可完全或者部分阻斷大腦同身體器官的聯系,致使機體截癱,對患者的社會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 [2]。為了探討和分析在脊髓損傷患者中康復護理的康復療效,此次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醫治的脊髓損傷患者(56例)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醫治的脊髓損傷患者(56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甲組(28例)、乙組(28例)。甲組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20~73歲,平均為(40.25±3.56)歲;乙組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齡21~72歲,平均(40.29±3.6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乙組給予一般護理,甲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康復護理內容:1)急性期。保持功能位,早期患者要嚴格臥床,不能自行轉換體位,應保持肢體功能位,避免關節、肌腱攣縮;定期變換患者的體位,避免形成壓瘡,癱瘓肢體做變動的關節運動,骨折充分固定或者趨于穩定者,盡早坐起以及站立等訓練。2)穩定期?;颊咝睦韷毫^大,出現悲觀、消極等情緒,要詳細了解患者心理,給予針對性的疏導,給予安慰和鼓勵,肌力訓練,根據患者的殘存肌力情況指導被動、輔助、抗阻、主動等運動。3)物理治療。經蠟療、超短波、功能性電刺激、光療等對肢體血液循環進行改善、改善神經功能、延緩肌肉萎縮,給予患者墊上運動訓練、作為訓練、轉移訓練、步行訓練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導。
1.3 評價標準
選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自理能力進行評估,主要包括上下樓梯、平地行走50m、床椅轉移、使用廁所、小便控制、穿脫衣服、修飾、洗澡、進食等項目,分數高則自理能力強。選功能獨立性評定法對獨立性進行評估,主要是運動功能以及認知功能,分數高則獨立能力強 [3]。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做出分析,獨立能力、自理能力用(±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總結患者的獨立能力
護理前,甲乙兩組患者的獨立能力評分間差異不顯著(t=0.040,P=0.968)。甲組患者護理后的獨立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差異顯著(t=17.705,P=0.000)。乙組患者護理后的獨立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差異顯著(t=10.646,P=0.000)。護理后,甲組患者的獨立能力評分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t=4.633,P=0.000)。
2.2 總結患者的自理能力
護理前,甲乙兩組患者的自理能力評分間差異不顯著(t=0.048,P=0.962)。甲組患者護理后的自理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差異顯著(t=15.094,P=0.000)。乙組患者護理后的自理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差異顯著(t=8.637,P=0.000)。護理后,甲組患者的自理能力評分高于乙組患者,差異顯著(t=5.683,P=0.000)。
3 討論
臨床中,脊髓損傷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均較高,可致使機體損傷節段以下的肢體出現嚴重功能障礙,而影響到生活質量 [4]。常規康復護理主要是按醫囑實施護理,整個干預沒有階段性,致使囑患者要按時用藥,給予適當肢體鍛煉,因肢體鍛煉比較隨意,不存在計劃性,無法有效促進患者機體恢復的進程 [5]。本次研究是給予患者分階段的康復護理,主要是急性期和穩定期的康復護理,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獨立能力提高。分階段康復護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避免因康復護理不當致使康復緩慢,致患者錯過最佳的康復時期。同時因脊髓損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肢體功能顯著下降,而出現悲觀、消極等情緒,抵觸康復護理,所以需給予心理康復護理 [6]。本研究結果顯示,甲組、乙組護理后的獨立能力評分、自理能力評分均高于護理前(P<0.05),且甲組高于乙組(P<0.05)。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療效確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獨立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鑫鈺,陶蕾,崔鎮海,等.骨科康復護理在脊柱脊髓損傷術后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3(01):130132.
[2] 謝粟梅,文琪,孫群,等.康復護理干預對脊髓損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膀胱管理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35(11):155157.
[3] 楊悅,張建梅,謝娜.早期集束化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影響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2(14):4851.
[4] 袁萍,郭蘭,蘭曉玲,等.中醫傳統療法綜合康復方案協同康復護理模式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影響的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19(02):171174.
[5] 崔穎,郭寶.針灸聯合康復護理促進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恢復[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0(03):550551,554.
[6] 張群,彭洪英,陳奇,等.康復護理對脊髓損傷康復療效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2(0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