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貴仲
一、學生厭學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厭學心理原因
1.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影響
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著學生學習心理情緒。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學生,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會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情緒。這種消極的心理情緒如得不到及時消除而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厭學。
2.沒有對人生的追求目標,沒有崇高的理想,對知識的自我要求低,受到不良社會風氣影響,缺乏責任感,沒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沒有學習興趣
3.學生的知識、能力與老師要求相差較遠,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會進行歸因,學習上有心無力,時間一長,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
4.學生自我控制力較差,受網絡游戲影響,沉迷網絡游戲,這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
(二)教師、學校的影響
對學生的發展最直接、最真實的教育行為主要發生在學校。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師心目中有教書而無育人、有知識而無生命,只關注學生考試分數、評比、獲獎等顯性成果等現象普遍存在。為追求成績和升學率,教師就把豐富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化為知識傳遞的活動,無休止的上課、補課、考試,太多的作業,導致學生超負荷,缺少文體活動。從教師方面來看,老師的素質、教學的態度、教學的方法都不夠理想,師生感情不融洽,對“差生”的態度不恰當,“差生”又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發對立和厭學。
二、矯正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一)學生自身努力方面。
需要、動機、興趣、愛好、情感以及知識經驗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自始至終起著激發、維持、加強、支持或阻礙、中斷、削弱的作用。因此,學生要消除厭學心理,就要加強下面幾方面的培養。
1.學生要強化學習動機
2.學生要擁有積極的學習情緒
3.學生要有學習興趣
4.學生要培養堅韌的學習意志
5.學生要提高抵抗不良誘惑的能力
當然,學生消除自身厭學心理,單靠自身努力還不夠,教師必須給予及時恰當的干預和引導。
(二)教師、學校要改變方面
1.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厭學情緒的發源地。要消除學生厭學心理,教師要先從課堂著手。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睂W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和靈活性。現在,很多老師仍采用“填鴨式”教學,使課堂乏味,學生厭倦。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典型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去體驗學習的樂趣。創設典型教學環境,教師就要倡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創新,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增加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鉆研,勤于動手,提高學習的能力和效果,從而使學生愿學樂學。
2.教師要優化課堂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指對人的心理事件發生實際影響的環境。課堂環境是學生學習的環境,它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行為。和諧愉悅積極的課堂環境,能激發學生積極、持久的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益。反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溫暖的師生關系,運用賞識教育方法,給學生以“教育愛”,激發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對情感的需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尊水平,避免厭學情緒產生。教師還可通過外表、語言、動作等,創設一種生動形象的場面。如適當使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可以大大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繪聲繪色地講故事,適當利用夸張的形體動作來改善課堂的沉悶氣氛。教師的情感,教學的內容和語言動作相融合,使課堂形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從而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
3.教師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情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傳授專業知識外,應特別注意學生的情商培養。研究表明,那些懂得感恩,能體諒別人的學生,學習就會比較勤奮。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情商對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有十分重要作用。怎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情商呢?教師可借助教材滲透對學生情商的開發。如名人、偉人的人生豐富多彩,能給學生很多啟迪,含有豐富的情商資源,可大力挖掘。同時,培養學生的情商要與習慣、學習狀態、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
4.教師要進行適當、合理的考試,提高學生成績,樹立學生自信心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來自于“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是學生消除厭學心理的強大動力。索洛維契克說“一個人只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由自信心引發出的學習熱情才有行動方向,奮斗目標。因此,教師要提供一個讓學生享受成功,樹立信心的平臺。適當、合理的考試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享利·L·勒迪格認為,適當的考試能讓學生更聰明。這里的適當的考試是指把測試融入日常學習、而且考試成績并不緊要的時候,也就是說,最好在日常授課和學習時測驗剛學習的內容。教師根據學生測驗情況指導學生對自己學習或考試的成績進行歸因。這樣,考試就成為幫助學生從學期開始到期末不斷進步的工具,讓他們鞏固所學,并引導他們在知識薄弱點多下功夫。學生成績提高了,自信心也足了。良好的成績,強大的自信心,成為學生消除厭學情緒的利器。
5.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既開足開好規定課程,又不隨意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動手,去鍛煉。更不能課程表按新課程標準排課,實際操作則是按應試教育要求去做,超時排課,擠占副課,導致學生超負荷,失去學習興趣,產生厭學情緒。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讓學校成為學生向往留戀的溫暖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