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敏
【摘要】黃炎培先生的“敬業樂群”“勞工神圣”是其職業教育思想的兩大核心內容,對職校生而言,要成為合格的勞動者需要將這兩大核心思想融入日常的習慣養成教育中。
【關鍵詞】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 職校生 習慣養成
黃炎培先生開創了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先河,是我國職業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 “敬業樂群”“勞工神圣”的職業道德教育,以時刻關注社會需要和人類個性發展為宗旨,對職校生而言,要成為合格的勞動者應當將這兩大核心思想融入日常的習慣養成教育中。
一、職校生習慣養成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培養“敬業樂群”“勞工神圣”的職業理念,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感情和責任心,要使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必須要先進行習慣養成教育。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而習慣則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習慣養成教育應該循序漸進,從一件件具體的小事做起。養成教育是一項“慢功細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需要找好入手點,更加需要長期堅持不懈。一如既往地做好簡單的事情,是堅持,是積累,時間長了,便會內化為學生的一種內在素養。
二、“敬業樂群”理念與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1.黃炎培“敬業樂群”職教思想的主要內容
“敬業樂群”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他所倡導的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其一,敬業,就是“對所習之職業具嗜好心,所任之事業具責任心”【1】。培養學生的職業感情和責任心,讓他們養成責任心,養成勤勞習慣,養成經濟觀念,養成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其二,樂群,就是“具優美和樂之情操及共同協作之精神”【2】。強調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合作互助的精神,認識職業教育的陣地在于服務社會。
2.“敬業樂群”理念的養成教育
①“敬業”的習慣養成教育。
只有“敬業”才能“樂群”,如果缺乏“敬業”精神,就不可能很好地服務于社會。因此,作為職業學校有必要使學生養成對職業的樂趣,培養學生尊重自己的職業。
營造專業氛圍。對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專業文化的介紹、行業先進模范人物的事跡以及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認同自己的職業價值,喜歡自己將可能從事的職業。比如,每個專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捕捉師生共同學習、職業體驗、技能大賽等活動中的點點滴滴,以圖文并茂的方面在自己專業的宣傳欄是布展,逐步使學生產生職業自豪感。
“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即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實際的工作場所去了解自己所要從事的工作,體會工作的要求和重要性。請進來,則是邀請行業的領軍人物、勞動模范走進學校,為我們的學生現身說法,近距離地與我們的職業學校的學生交談,更能觸動學生的職業情感,培養“敬業”的精神。當然,這一切的實現依托于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
打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實質是敬業精神的進一步提升,要培育工匠精神,先要要讓勞動者認識到“勞動之美”。當一個人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給自己帶來了愉悅時,工匠精神也就開始在他的內心萌芽了。比如,學生的才藝展示,不僅顯現了不同專業學生在校的學習成果,更是激發了學生的自我成就感,通過一件件精美的勞動成果的展示,使學生在美中得到收獲,在過程中得到啟發,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敬業”意識和“工匠”精神。
②“樂群”的習慣養成教育
從軍訓入手,學會合作。現在的職校生大多是“00后”,許多學生身上表現出嬌生慣養、自私自利的弊病。軍訓對學生的行為養成訓練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進行軍訓的動員,加強軍訓的過程管理,開展富有激勵性的評比,組織方陣檢閱表演。整齊劃一的動作、令行禁止的紀律,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而且使學生的意志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風貌得以培養和提高。
合作學習常態化。將合作學習融入日常教學方式,同樣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樂群”意識。如果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自己的方法和心得體會,營造出合作的寬松氛圍,不僅可以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知識情感的交流,還能讓學生獲得自身價值的肯定,學會傾聽、接受他人意見,懂得合作。良好的合作體現在互相負責上,體現在合作細節,深刻體會到“集體如水、個人如船”,體現合作的重要性。
三、“勞工神圣”理念與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1.黃炎培“勞工神圣”職教思想的主要內容
“勞工神圣”是黃炎培職業道德教育思想的另一重要原則,它強調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和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勞工神圣”的道德標準的提出,反映了黃炎培先生試圖從職業道德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改變輕視生產勞動,蔑視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
2.“敬業樂群”理念的養成教育
黃炎培先生強調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提倡“勞工神圣”。他以“雙手萬能”作為中華職業學校的校訓,提倡“作工自養”,反對不勞而食。因此,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當把尊重勞動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信條,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將“6S規范”融合于日常管理。在職業學校,大多數的專業都是服務性工作,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6S規范檢查,就是一種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養成訓練。6S就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自檢(SELF-CRITICISM )六個項目,因均以“S”開頭,簡稱6S。通過規范現場,營造一目了然的環境,從而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養成凡事認真的習慣。在學生階段,就著手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有利于學生進入崗位,較快地適應職業需求。
打造學生自己的展示舞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善于觀察、引導和幫助每一位學生,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取得很小的成功或有點滴的進步時,應適時提出真切的鼓勵,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使好的習慣得以鞏固。比如學校的年度頒獎典禮,不僅有頒獎儀式,還有學生的表演;不僅表彰了優秀的學生,更是搭建了學生展示才能的舞臺。學校教育中每一次用心的活動,都會讓學生銘記一生,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一種震撼,繼而對他們的一生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樣一種教育,對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無疑是注入了一種新的活力。
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引擎,對職校生而言,將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融入習慣養成教育,有利于學生順利走向職場,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潘文安.最近之中華職業學校[J]新教育評論(第3卷) .第18期.第8頁.
2.黃炎培教育文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