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昆?黃少綺
一、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關鍵問題
(一)寫作恐懼心理
寫作的恐懼心理是在寫作過程中限制了想象力,不知道如何寫,不知道怎樣才能寫好。農村小學生由于長期缺乏一種良好的寫作習慣,在面對作文作業時往往并非才思泉涌,而是如坐針氈。這種恐懼心理與學生的寫作愛好形成鮮明反差和顯著矛盾,而為了應付作業要求,甚至出現了少數抄襲行為。這種由寫作恐懼心理而造成的寫作練習惡性循環,恰恰是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所在,也是亟待突破的作文教學重點。
(二)缺乏真實感知
無話可說,記流水賬,是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就其本質因素,在于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悟,并無法將生活中的真情實感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間。從看到的事物,到想象的情節,再到落實于筆頭的寫作,其中缺少了一定的引導。尤其缺乏寫作習慣的養成性訓練,以至于寫作教學的實效性并未真正提升。語句不通順,優美佳句少,讓作文缺乏審美體驗。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便是缺乏真實感知,缺乏對于生活的理解和解讀,且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效性,需要及時加以引導和改善。
二、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的基本方向
(一)培養寫作習慣,克服恐懼心理
寫作的恐懼心理并非來自寫作本身,而是學生將寫作定義為作業,在作業要求的格式、字數、文體等剛性要求之下,限制了學生可能產生的寫作靈感。這種限制并無問題,預留作業同樣至關重要。關鍵問題是如何讓學生認為自己不是在寫作業,而是記錄,記錄生活的點滴,隨時隨地的將自己的想法落實于筆頭,真正培養出學生的寫作習慣之后,方能克服寫作中的恐懼心理,每時每刻都妙語連珠,豐富寫作內容。因此,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才是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時效性的重中之重。
(二)寫作素材積累,抒發真情實感
作文練習不是簡單的翻譯,不是看圖說話,更加不是反復的抄襲。寫作內容必須契合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必須融入學生的真實想法。訴求于真情實感的流露,才能提高寫作質量和水平。這是一個不斷積累和總結的過程,也是不斷發現和感悟的過程,如何引導學生觀察事物、體驗生活,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才是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得以突出的關鍵。那么就需要轉化教學思維,適當調整教學手段,將附有生命力、感知力、情感元素契合農村生活情景的題目、題材、題綱融入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中,深度開發學生解析生活本質的能力,進而在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之后,達到寫作能力的普遍提升。
三、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的途徑解析
(一)化解于日記,熟識于練習
日記是小學作文教學中最容易養成寫作習慣的教學方法,而日記之中學生并不需要考慮題材、內容、主題、思想等寫作問題。只需要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等關鍵要素融入文章之中,便形成了一篇篇值得閱讀,且值得深思的佳作。那么以日記來化解學生所存在的寫作恐懼心理也能夠增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關鍵是讓學生感受到日記并非作業,并非刻意的練習,并非一定要寫,卻一定要寫實、寫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受。教師并不需要刻意要求學生寫日記的字數,全憑學生自己掌握。當學生寫作情緒高漲,想法較多時,往往會文思不倦,寫出更多的內容和想法。
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是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一種隱性心理暗示,暗示學生寫好日記會得到表演、褒獎、以及其他同學的欣賞。即便寫不好,也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認可、支持。從而引導學生以樂觀心態面對日記、面對寫作,克服寫作恐懼心理。例如,教師并不需要檢查學生的日記,每天自習時間抽出5分鐘,讓學生分享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一篇日記。由學生主動朗讀自己愿意分享的內容,由其他同學評價,產生作文教學的一種積極互動。該名學生在得到其他同學的鼓勵和認可之后,產生了不斷寫好文章的主觀意愿。其他同學在該名學生的帶動下,產生了借鑒、反思、學習的積極心態。進而支持了班級內整體寫作氛圍的提升,不斷轉化為對于寫作練習的熟識,真正形成了良性的寫作氛圍與習慣,才能克服寫作恐懼心理,不斷強化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
(二)來源于生活,取之于自然
寫作教學并非生搬硬套,辭藻、佳句、構思、內涵也并非從其他文章中能夠源源不斷的滲透到學生的文本之內。關鍵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從自然中感受優美華麗的詞匯在表達什么,在體驗什么,在思考什么,在描繪怎樣的情緒與文思。這樣的過程是寫作必要的真情實感開發,是從想法到寫作的必要環節。
教師可以適當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帶領學生到農村生產生活中去采風。教學地點的轉化,構成了全新的學習體驗視角,到更加貼近于學生日常生活的氛圍中去實地取材,幫助學生從生活中的不同視角觀察和感悟寫作內容的真實性,將克服抄襲其他文章的寫作詬病。
在這一過程中,重點在于開發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注重農村實際情況的諸多細節。這些內容都是引導學生反思生活的重要視角,可以為作文練習提供大量來源于生活的真實素材。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一小組都去與田間農作的人們聊天,讓生產者的主觀描述與客觀經驗告訴學生真實的生產生活孕育了怎樣的智慧。學生所體驗到的場景與環境歷歷在目,與農民溝通的思索回蕩于腦海,寫出的文章足夠真實,充滿了對于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克服了缺乏真實感知的寫作詬病,真正提升農村小學作為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影響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問題在于兩個方面:寫作恐懼心理,缺乏真實感知。克服寫作恐懼心理的關鍵在于培養寫作習慣,規避缺乏真實感知的關鍵在于積累寫作素材。一方面,需要運用日記練習的方式,增強全體學生的寫作興趣,便被動寫作為主動抒發,倡導積極的寫作氛圍。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脫離課堂教學的束縛,到真實生活中去取材,不斷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進而學會表達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