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麗



目的:探析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母嬰護理知識和行為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產婦,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均為30例初產婦,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進行床旁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產婦的護理知識、護理態度、新生兒照顧、自我照顧技能等。結果:研究組產婦正確掌握護理知識、護理態度的概率為88.9%顯著優于對照組的38.9%,P<0.0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新生兒照顧能力的掌握率為17.5%低于研究組的83.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產婦自我護理包括正確母乳喂養、擠奶的幾率,研究組的8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2.5%,差異顯著P<0.05。結論:床旁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初產婦母嬰護理能力和知識,端正母嬰護理態度,幫助初產婦正確自我護理。
【關鍵詞】 床旁護理模式;初產婦;母嬰護理
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產婦對母嬰護理的要求日漸增加。同時,初產婦經過生產過程,其生理、心理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如果出現護理不當,極易帶來各種不利影響,包括各種疾病和產婦的心理健康,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等[1]。傳統的護理模式將沐浴、撫觸、臍部護理等交由專門護理人員進行,隔離產婦與嬰幼兒的陪伴交流,導致產婦無法有效掌握護理知識。床旁護理模式作為秉承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產科新型護理模式,其應用日益廣泛。為進一步探究床旁護理模式對初產婦母嬰護理知識和行為的影響,本文作者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位3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0~33歲,平均(22.7±5.3)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1例,大專及以上11例;分娩方式為自然分娩23例,剖宮產7例。研究組:年齡21~34歲,平均(23.6±4.9)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10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有21例,剖宮產9例。兩組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排除
納入標準:1)兩組產婦均為初產婦且年齡為20~35歲,產婦無嚴重的合并癥;2)產婦無腦部疾病,智力發育完善;3)產婦無精神病史、無心理障礙[2]。
排除標準:1)產婦無法進行母乳喂養;2)新生兒出現嚴重病癥;3)新生兒孕周少于36周。
1.3 護理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取整體護理模式,產婦從入院到出院所有的護理過程均由相應能級的護理人員負責。
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措施。新生兒的一般護理、產婦的身體護理、母乳的喂養原則及喂養方式由護理人員指導,其他活動如嬰幼兒的撫觸、洗澡、臍部護理、游泳等由護理人員一手承擔,在專門場所進行,產婦不得參加。
研究組:采取床旁護理模式。產婦自入院到出院期間所有護理均由護理人員在產婦床旁進行,產婦可參與全部新生兒護理過程,并聆聽護理人員的全程指導,親自實踐操作,學習相關的護理知識。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護理知識、護理態度、新生兒照顧、自我照顧技能等。采取本院自行設計的母嬰護理知識、護理態度調查問卷,以產婦護理知識的準確率作為指標,其中準確率≥70%視為有效掌握,尚未掌握即未達到標準,護理態度以有或無母嬰護理及母乳喂養信心為統計指標[3]。新生兒照顧評估指標為,掌握:>75%;基本掌握:60%~75%;未掌握:<60%[4]。自我照顧技能的評測是通過問卷及護理人員日常觀察對產婦護理能力進行評價。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6.0軟件對納入的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護理知識和護理態度的比較
研究組產婦護理知識和護理態度掌握總有效率88.9%顯著優于對照組38.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產婦新生兒照顧能力比較
對照組產婦基本掌握或掌握新生兒照顧能力概率17.5%比研究組83.3%差,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產婦自我照顧技能比較
兩組產婦自我照顧技能的掌握率比較,研究組88.3%遠遠高于對照組42.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 結論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理念開始轉變,初產婦在現代生活中比較常見,但產婦初次生產缺乏經驗,生產過程及護理過程中,往往毫無準備,導致產婦和嬰幼兒在這一時期出現生理、心理問題,為產婦康復帶來嚴重影響。臨床護理方式的不斷改進為患者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床旁護理模式重視產婦自我護理能力,時刻進行產科護理教育宣傳,嚴格要求護理人員整體護理執行力度,加強母嬰之間的聯系[5]。護理人員對產婦和嬰兒無微不至的關懷、護理知識和護理態度的引導,讓初產婦和家屬輕松自然的度過這段困難時期。
在本研究中,正確掌握護理知識和護理態度的有效率比較,研究組88.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8.9%,P<0.0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產婦正確掌握或基本掌握新生兒照顧能力的概率比較,研究組83.3%比對照組的17.5%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產婦正確掌握自我照顧能力的概率42.5%顯著低于研究組的88.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床旁護理模式幫助初產婦正確掌握護理知識,端正護理態度,增強產婦自我照顧能力和對嬰兒的照顧能力。
參考文獻
[1] 馮祺榮.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02):110-111.
[2] 高超,封秀玉,莫麗霞.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臨床實踐的新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6):40-42,46.
[3] 賈艷妮,孫婷婷,熊莉華.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產后焦慮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4):120-124.
[4] 袁秀珍,陳向韻,王淑燕,等.對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25(06):32-33.
[5] 高金蘭,尤麗.床旁護理模式在初產婦母親角色適應中的應用[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