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王彥彥 張寧 許諾



【摘 要】
目的:探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采用紅霉素治療的效果。方法:以本院72例胃腸道功能紊亂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分別行常規治療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紅霉素治療,對比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77.78%),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時間以及癥狀消失、住院等時間短于對照組,而進奶量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紅霉素在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治療中,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促進患兒康復,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紅霉素
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指的新生兒時期出現出現腹瀉、喂養困難以及腸痙攣等癥狀[1]。在新生兒中,該病主要以早產兒較為常見,如患兒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影響其發育或感染其他疾病。而紅霉素作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其具促進胃腸道動力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患兒輔以紅霉素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腸道功能紊亂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患兒經臨床檢查證實為胃腸道功能紊亂;同時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染色體病變、胃腸道解剖結構異常等嚴重疾病患兒。72例患兒中,男41例,女31例,胎齡31~41周,平均(35.23±2.12)周,足月兒30例、早產兒42例。將納入患兒按隨機分組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3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兒行常規護理性治療,即給予患兒保溫處理,同時在患兒清醒狀態下,按照相關標準給予其撫觸。采用指柔法撫觸患兒頭部、背部,以擠捏法對患兒四肢進行撫觸;在撫觸的過程中,注意手法、力道的輕柔以及雙手的清潔,每次5min,每天2次。除此之外,結合患兒日齡給予其鼻飼母乳(或奶粉),在給予鼻飼營養前,回抽其胃內參與奶量,以對其胃潴留情況進行評估。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兒紅霉素腸溶片(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09)10mg·kg/次,口服治療,3次/d,持續治療4周。
1.3 評價指標與療效標準
對兩組患兒半量、3/4量、全量腸內營養時間與腸外營養時間進行觀察,同時觀察、記錄患兒胎糞排凈時間、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以及進奶量等康復情況;療效標準按照《實用新生兒學》[2]的相關標準進行判定,其中,治愈:患兒在接受治療2d內,嘔吐癥狀消失、3d內腹脹完全緩解、7d內無胃潴留情況,在治療的第2d起,進奶量以5~10mL/d的速度增加,體質量增速度超過20g/d;好轉:患兒在接受治療3d內,嘔吐與腹脹癥狀明顯改善,在治療的第2d起,進奶量以3~5mL/d的速度增加,體質量增速度在10~20g/d;無效:上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時間比較
研究組半量、3/4量以及全量腸內營養時間與腸外營養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康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胎糞排凈、癥狀消失、住院等時間均較短于對照組,而進奶量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由于新生兒胃腸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尤其是早產兒,其胃腸道功能相對脆弱,極易出現溢乳、嘔吐等胃腸功能紊亂。當前臨床對于新生兒發生胃腸功能紊亂的機制尚未明確,但大量研究認為其與胃腸道蠕動無效或不協調有關,故而在治療上應用促胃動力藥物治療,對于改善患兒病情具有積極意義[3]。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在常規護理性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兒紅霉素治療,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44%)明顯高于僅行常規治療的對照組(77.78%)(P<0.05),提示紅霉素在提升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治療效果具有明顯促進作用。這主要是因為紅霉素作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將其用于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的治療中,能夠降低中性粒細胞和血管的吸附能力,以此達到抑制細胞向炎癥區域發生聚集的效果,并使中性粒細胞活性降低而達到抑制氣道上皮分泌損害因子;并且對于炎癥介質能夠產生抑制效果,達到改善患兒氣道炎癥,阻礙炎癥發展的目的。除此之外,其還能夠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起到保護患兒內皮細胞的作用,這對于延緩炎癥細胞的重構具有重要意義。而有研究表明,紅霉素還能夠對新生兒喂養不耐受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同時對于縮短患兒靜脈營養時間同樣具有良好效果。而在本研究中,研究組患兒腸內營養時間與腸外營養時間皆短于對照組(P<0.05)則充分證明了上述觀點。除此之外,通過研究發現,研究組患兒胎糞排凈時間、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而進奶量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紅霉素治療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有助于促進患兒康復時間,恢復進奶量,這對于患兒的生長發育具有起到促進效果。
綜上所述,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應用紅霉素治療,有助于促進患兒康復,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并縮短患兒靜脈營養時間,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陽勇.口服紅霉素治療45例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患者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04):141-142.
[2] 彭鋒,鄒敏珍,梁祐銘,等.紅霉素在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06):876-878.
[3] 盧燕玲,鄧海亮,郭笑芳.紅霉素治療新生兒胃腸道功能紊亂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7(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