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英


【摘 要】
目的:探究胎盤早剝的發病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3年收治的7363例妊娠20周以后至處于分娩期的孕產婦病歷資料,對所有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對比發生胎盤早剝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情況,將有差異項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胎盤早剝形成原因,并給予針對性預防措施。結果:所選取調查對象中共有31例產婦發生胎盤早剝,占0.42%。在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胎盤自身因素及分娩前胎膜破裂上,發生胎盤早剝與未發生胎盤早剝對象對比有差異,P<0.05。將上述因素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上訴情況均是引起產婦胎盤早剝形成的影響因素。結論:產婦會受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胎盤自身因素及分娩前胎膜破裂的影響,增加胎盤早剝發生率,臨床應針對性給予相關預防措施,減少胎盤早剝的發生率。
【關鍵詞】 胎盤早剝;產婦;防范措施;發生因素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常見且嚴重并發癥,指妊娠20周后,正常的胎盤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其發生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1]。胎盤早剝在臨床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等特點,若未得到及時處理,可在短時間內奪去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健康[2]。現本院展開研究,將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7363例妊娠20周以后至處于分娩期的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胎盤早剝發病因素,報道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7363例妊娠20周以后至處于分娩期的孕產婦。
1.2 方法及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進行資料收集,根據參考文獻中可能引起產婦胎盤早剝的影響因素[3],分析發生胎盤早剝與未發生胎盤早剝的產婦在年齡、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羊水過多、胎盤自身因素及分娩前胎膜破裂因素上的差異性,將有差異項目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分析引起產婦胎盤早剝的因素。
1.3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 18.0統計軟件展開統計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以是否發生胎盤早剝為因變量,患者年齡、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羊水過多、胎盤自身因素及分娩前胎膜破裂等一般資料為自變量,a=0.05位逐步篩選變量的標準。
2 結果
2.1 胎盤早剝發生情況
所有研究對象中共有31例產婦發生胎盤早剝,占0.42%,未發生胎盤早剝的有7363例,占99.58%。
2.2 一般資料
發生胎盤早剝與未發生胎盤早剝的研究對象在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胎盤自身因素、分娩前胎膜破裂上均有差異,P<0.05。見表1。
2.3 影響因素
將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胎盤自身因素,分娩前胎膜破裂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均是引起胎盤早剝的影響因素。見表2。
3 討論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起病急、進展快,如處理不當,可并發產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死胎等嚴重后果,其中因胎盤早剝出血容易導致胎兒缺血缺氧,使得新生兒死亡率、早產率均有明顯升高,因此,找出胎盤早剝發生因素顯得尤為重要[4]。
本文作者對本院收治的7363例妊娠20周以后至處于分娩期的孕產婦病歷資料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所選取調查對象中共有31例產婦發生胎盤早剝,占0.42%。發生胎盤早剝與未發生胎盤早剝的研究對象在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胎盤自身因素及分娩前胎膜破裂上均有明顯差異,P<0.05。使用Logistic回歸方程將上述因素帶入計算發現,上述情況均為產婦發生胎盤早剝的影響因素。根據上述影響因素得出結論:1)多次妊娠:產次的增加會導致胎盤早剝發生率上升,但具體原因尚未清楚,可能與機械性損傷有關。2)妊娠期高血壓:產婦血壓較高時,增加蛻膜靜脈床淤血或破裂發生率,一旦發生淤血或破裂,產婦就會發生胎盤早剝[5]。3)子癇前期:該類產婦血壓會升高,并出現上腹不適等癥狀,嚴重時出現抽搐,不僅易造成蛻膜靜脈床淤血或破裂,還會導致機械性損傷的發生從而引起胎盤早剝[6]。4)雙胎妊娠:雙胎妊娠時,宮內壓力較高,易壓迫下腔靜脈,導致下腔靜脈淤血,易造成蛻膜靜脈床淤血或破裂,增加胎盤早剝的發生率。5)子宮肌瘤:尤其是胎盤附著部位肌瘤,壓迫胎盤,增加胎盤早剝發生率,需要密切觀察胎監和B超以做出更早的診斷。6)分娩前胎膜破裂:胎膜突然破裂,羊膜腔內壓力下降,導致胎盤底蛻膜分離,從而增加胎盤早剝發生率;除此以外,也可能與胎膜早破后伴發絨毛膜羊膜炎有關。7)胎盤自身因素:胎盤血管異常及胎盤血管梗塞等胎盤自身原因也會導致胎盤早剝的發生,胎盤自身血管存在問題時會導致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蛻膜層形成血腫,導致胎盤自子宮壁剝離。因此,可根據上述影響因素進行針對性干預,結合本次研究后發現,胎盤早剝主要與血管病變及機械系因素有關,可采用B超對產婦進行實施監控,一旦發現血管病變與其他損傷后立即進行處理。除此以外,還應嚴密觀察產婦,包括胎心音、宮底高度變化,陰道流血情況,實施體征監測,尤其是血壓變化,及時控制,對雙胎妊娠的產婦應協助產婦,避免壓迫下腔靜脈。
綜上所述,胎盤早剝的發生與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雙胎妊娠、子宮肌瘤、胎盤自身因素及分娩前胎膜破裂有關,臨床應嚴密進行檢測,增加產檢次數,加密胎心監護,增加B超次數了解胎盤厚度,以減少胎盤早剝發生率,同時能盡早發現胎盤早剝,盡早診斷,及時給予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
參考文獻
[1] 鄧曉鵬.胎盤早剝發病因素的臨床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5,35(06):51-53.
[2] 徐冬,梁琤,徐靜薇,等.1212例胎盤早剝及漏誤診原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7,52(05):294-300.
[3] 陳漢青,鄒粟花,蔡堅,等.胎盤位置影響胎盤早剝的妊娠結局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6,37(01):91-94.
[4] 凌開建,祁文瑾.胎盤早剝124例分析及其早期識別診斷[J].重慶醫學,2015,44(33):4644-4646,4650.
[5] 房靜,孔令琴,沈素芹,等.不同妊娠周數孕婦胎盤早剝的發病特點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7):170-171.
[6] 張麗君.胎盤早剝332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