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飛 吳燕


【摘 要】
目的:分析產婦住院期間強化綜合護理干預對提高母乳喂養率的作用。方法:將201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100例產婦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對比兩組產婦產后乳汁開始分泌時間、母乳喂養情況。結果:研究組產婦產后乳汁分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產后6周純母乳喂養率(56.0%)顯著高于對照組(32.0%),組間對比P<0.05。結論:對產婦在住院期間實施強化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縮短產后乳汁分泌時間,提升純母乳喂養率。
【關鍵詞】 產婦;強化綜合護理干預;母乳喂養率
母乳喂養是一種傳統的嬰兒喂養方式,母乳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高,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因種種原因,我國產婦純母乳喂養率不高,諸多臨床研究認為在產婦住院期間加強對其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其母乳喂養率。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1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就強化綜合護理對提升母乳喂養率的作用進行分析,現作如下具體總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100例產婦納入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29.1±3.3)歲;孕周37~41周,平均(38.9±1.5)周;剖宮產21例,自然分娩29例;初產婦36例,經產婦14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0~37歲,平均(29.5±3.5)歲;孕周36~41周,平均(39.1±1.7)周;剖宮產19例,自然分娩31例;初產婦33例,經產婦17例。統計學分析顯示研究組、對照組產婦上述基線資料的差異不顯著,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所有產婦均簽署了研究知情通知書,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的相關要求,排除早產或過期妊娠的產婦、新生兒母嬰分離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采取傳統護理方法實行母乳喂養宣教和護理指導。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在產婦入院時向其發放母乳喂養宣傳手冊,并講解母乳喂養的優點,在產科病房墻上張貼母乳喂養的相關健康知識,通過一對一溝通的方式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技巧,并解答其疑問。護理人員需檢查產婦是否攜帶了奶粉進病房,如有則可暫時代為保管,其目的是盡可能減少奶粉喂養,提升純母乳喂養率。2)心理護理:諸多研究認為心理因素會對產婦泌乳產生極大的影響,護理人員需積極與產婦交流溝通,盡可能緩解其負面情緒。3)指導喂養方法:護理人員需囑咐產婦在產后30min讓嬰兒吸吮,并采取正確的哺乳姿勢。需做好母嬰同室護理,根據嬰兒需求哺乳,每天哺乳次數需在8次以上。在哺乳后需及時吸出多余的乳汁,以避免乳汁出現淤積。4)糾正乳房缺陷:在產婦入院后需對其乳頭乳房情況進行評估,囑咐乳房凹陷或平坦的孕婦在產前準備好合適的乳罩和乳頭矯形器,并向其介紹乳頭伸展訓練方法。5)及時處理乳房脹痛和乳頭皸裂:如產婦存在乳房脹痛現象,則可在哺乳前對雙乳進行溫熱敷,在哺乳后將剩余乳汁擠出,并在擠乳后用包心菜或土豆片冷敷,以緩解乳房腫脹和疼痛。乳頭疼痛多因含接不良引起,護理人員需詢問產婦在首次哺乳時是否存在疼痛感,若有疼痛則可將小拇指放入嬰兒嘴角口中,使其松開乳頭,并重新含接,切忌強行拔出乳頭。乳脹產婦可在哺乳前擠出少量乳汁,以使乳頭變軟,便于嬰兒含接。需囑咐產婦注意護理乳房,不得用酒精、肥皂擦洗乳頭,以免乳頭皸裂,可于每次哺乳結束后在乳頭上涂抹少量乳汁,以保護乳頭皮膚。存在嚴重乳頭皸裂和乳頭疼痛者需停止哺乳24h,并定時將乳汁擠出進行人工喂養。6)注意休息,做到健康飲食:需囑咐產婦保證足夠的睡眠,以免體力消耗過多而影響乳汁的分泌。需囑咐產婦在產后1~3d清淡飲食,在3d后可多進食新鮮果蔬、魚湯、骨頭湯,禁食大麥茶、鴿子等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不得吸煙、飲酒、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
1.3 評價標準
1.3.1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乳汁開始分泌時間 統計對比兩組產婦在產后<24h、24~48h、48~72h、>72h泌乳的比例。
1.3.2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6周母乳喂養情況 統計對比兩組產婦在產后6周的純母乳喂養率、混合喂養率、人工喂養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組、對照組產婦相關實驗資料采取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分別開展t和χ2檢驗,當P<0.05時提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產后乳汁開始分泌時間對比
研究組產婦產后乳汁分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產婦產后6周母乳喂養情況對比
研究組產婦產后6周純母乳喂養率(56.0%)顯著高于對照組(32.0%),組間對比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其影響豐富,且易消化和吸收,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并能提升其機體免疫力,實行母乳喂養還有助于產婦的子宮收縮和產后恢復,利于增進母嬰感情。相關研究顯示我國母乳喂養率較低,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原因與以下幾點有關[1]:產婦健康意識不佳,對母乳喂養知識缺少認知;對產后形體美較為重視,擔心母乳喂養影響到身材保持;母乳喂養知識普及不到位;存在乳房缺陷、乳頭皸裂、乳房脹痛等情況,導致哺乳無法繼續。曾宇玉等[2]的研究認為,對產婦實施恰當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母乳喂養率。綜合護理是一項系統、全面的護理模式,能給予產婦心理、飲食、母乳喂養指導、糾正乳房缺陷、處理乳房脹痛和乳頭皸裂等護理干預,利于提升其對母乳喂養的認知,并改善乳房健康狀況,有助于創造良好的哺乳條件,促進母乳的分泌,提升母乳喂養率,這一護理模式得到產婦及其家屬一致好評。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產婦實施強化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縮短其產后泌乳開始時間,提升純母乳喂養率,純母乳喂養率高達56.0%,且上述指標均優于單用常規護理的產婦,組間對比P<0.05,本研究結果類似于張繼香[3]的研究結果。
可見,產婦住院期間實行強化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其母乳喂養率。
參考文獻
[1] 李曉靜.產前及產后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臨床影響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09(28):324-325.
[2] 曾宇玉,郭婉珊,王桂英.護理干預對提高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3,32(30):167-168.
[3] 張繼香.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行為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