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楊萍


【摘 要】
目的:探究多學科聯合干預在治療兇險型胎盤前置中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體會。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進行救治的21例兇險型胎盤前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10例)和對照組(1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及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多學科聯合干預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輸血量及子宮切除率進行對比,對術后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輸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子宮切除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3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雖高于觀察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學科聯合干預能夠顯著改善兇險型胎盤前置患者手術指標。
【關鍵詞】 多學科;兇險型;前置胎盤;護理
現階段,隨著女性剖宮產選擇率的上升,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出現顯著上升,前置胎盤是指產婦妊娠28周后,其胎盤位置發生改變,附著于患者子宮下段或宮頸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現象,而兇險型前置胎盤則是指選擇剖宮產的產婦再次妊娠時出現前置胎盤的現象[1-2]。本文作者旨在探討多學科聯合干預在治療兇險型胎盤前置中的臨床應用及護理體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進行救治的21例兇險型胎盤前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10例)和對照組(11例),觀察組10例產婦年齡26~35歲,平均年齡(30.16±1.09)歲,分娩次數1~3次,平均分娩次數(2.09±0.15)次。對照組11例產婦年齡25~37歲,平均年齡(31.07±0.61)歲,分娩次數1~3次,平均分娩次數(1.95±0.06)次。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如年齡、分娩次數等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術前不進行特殊干預,常規進行麻醉、手術,術后患者給予常規抗菌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多學科聯合治療,具體方式如下:1)術前麻醉成功后,DSA引導下右側股動脈穿刺置管入腹主動脈,取下腹左繞臍縱切口。探查,盆腔內的游離血液,以及觀察子宮的形態等。2)體位護理:一般產婦術中會因胎盤前置而發生大出血現象,本研究對患者實施改善體位,以“大”字形體位進行手術;3)產科醫師術前進行表面消毒,于產婦腹股溝動脈處進行穿刺,并協助介入科醫師對患者左右髂動脈、子宮動脈實施造影檢查,并參照檢查結果進行手術;4)產科醫師快速切開產婦腹壁,取出胎兒,交兒科醫師于復溫臺進行處理;5)產科醫師進行術后處理,對子宮動脈進行填塞,經動脈造影確認后縫合傷口,而后進行術后處理,清理檢查各縫合有無滲血,去除紗布,盆腔結腸復位,探查腹腔,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根自左下腹引出,2/0可吸收線縫合腹壁各層組織,皮下留置引流管一根自切口上方引出,腹壁皮膚4號線間斷縫合。
1.3 觀察指標及評測標準
1.3.1 手術指標 由責任護士對患者術中出血量、輸血量及子宮切除率進行統計,并進行對比。
1.3.2 術后并發癥 由責任護士對兩組產婦術后7d內并發癥如穿刺點血腫、下肢深靜脈血栓、感染等的發生率進行統計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對采集的數據實施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輸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子宮切除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術后觀察組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3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雖高于觀察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胎盤前置是妊娠期較為危險的并發癥,而兇險型胎盤前置則具有更高的致死率,數據顯示,兇險型前置胎盤的死亡率約為7%,且術中患者的失血量平均為2500~3000mL,近些年,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有所提升,分析認為其原因為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有學者研究指出,1~3次剖宮產產婦發生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分別為11%、40%和61%[3]。兇險型前置胎盤是產婦子宮切除和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對該病的預防對提高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學者張英等通過研究指出[4],多學科聯合治療能夠顯著降低兇險型胎盤前置產婦術中出血量及術后紅細胞輸注量,該學者分析認為這是因為多學科治療能夠更綜合的對患者進行干預,進而起到了降低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
本文作者通過設立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方式,就多學科聯合治療在兇險型胎盤前置產婦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究,結果顯示,多學科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兇險型胎盤前置患者手術指標,本文作者分析認為,積極的術前準備對手術的進行起到了重要影響,多學科醫生的綜合干預切實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但由于本文例數較少,對于子宮切除率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是否有影響應進一步擴大例數進行研究。
總而言之,多學科聯合干預能夠顯著改善兇險型胎盤前置患者手術指標。
參考文獻
[1] Beckmann M M,Chaplin J.Bakri balloon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 for placenta prev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2014,124(02):118-122.
[2] Du X,Xie X,Wang Y.Uterine artery suture:a preventive approach for 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J].Cell Biochemistry & Biophysics,2014,68(02):407-410.
[3] 王晶,楊太珠.兇險型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的產前超聲診斷及臨床意義[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10(03):50-53.
[4] 張英,劉曉軍,楊媛媛,等.多學科聯合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臨床體會[J].安徽醫學,2016,37(03):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