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儼杰

【摘 要】
目的:探討小劑量紅霉素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療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作為本組資料觀察對象,將其中44例設為觀察組,對其實施為期7d的小劑量紅霉素治療,將另外44例設為對照組,對其實施為期7d的對癥支持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結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4%(38/4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4.5%(24/44),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療效更為顯著(P<0.05);在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方面,觀察組患兒所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結論:和常規治療相比,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采取小劑量紅霉素進行治療,能幫助恢復患兒腸胃功能,促進腸胃運動,快速改善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等,使得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得到根本性治療,且安全性高,后期復發率低。
【關鍵詞】 紅霉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常見于學齡前幼兒或者是學齡期兒童,主要表現為嘔吐、食欲差、腹脹痛以及惡心等,長此以往會使患兒出現厭食、營養不足等,降低患兒免疫力、削弱其體質,給患兒及其家屬帶來痛苦。現今通常認為其發病是外界各類因素共同影響所致,而近期出現一種新觀點,認為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和胃排空時間推遲或者是停滯及由此導致的十二指腸返流有關。據之前的相關報道可知,小劑量紅霉素在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1]。本文作者主要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選取88例患兒參與,均為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治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男47例,女41例,年齡3~11歲,平均(5.7±1.2)歲,病程3個月~2.5年,平均(1.3±0.4)年。全部患兒家屬均同意患兒參與本研究,并做了相應的簽字確認。將其中44例設為觀察組,對其實施為期7d的小劑量紅霉素治療,將另外44例設為對照組,對其實施為期7d的對癥支持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結果。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開展為期7d的對癥支持治療,包括幫助患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氫氧化鋁聯合奧美拉唑對胃酸進行抑制,另外再給予甲氧氯普胺增強胃腸動力。觀察組患兒開展為期7d的小劑量紅霉素(H10970378)治療,首選對觀察組患兒開展和對照組相同的治療方法,然后在此前提下給予紅霉素治療,劑量為15mg/(kg·d),每日3次,對比兩組治療結果。
1.3 效果評定標準
1)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如果患兒在1d內各項癥狀得到緩解,而2d內完全消失,則屬于治愈;如果2d內得到緩解,而3d內完全消失,則屬于顯效;如果3d內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則屬于有效;如果3d內沒有變化,則屬于無效。2)對比兩組患兒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7.0統計學軟件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差異有顯著性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4%(38/4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4.5%(24/44),即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療效更為顯著(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兒腹脹痛、惡心嘔吐以及食欲不振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分別為(3.5±0.6)d、(2.9±0.5)d、(3.1±0.5)d,對照組觀察組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分別為(4.9±0.6)d、(4.5±0.8)d、(4.3±0.7)d,因此在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方面,觀察組患兒所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
3 討論
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引發該疾病的原因較多,目前通過各種檢查都無法認定該病由器官病變導致,其因為病理基礎方面的特殊性,目前引起了醫學界相關人士的高度關注。該疾病主要癥狀為食欲不振、惡心、腹脹痛以及反酸等,長此以往患兒會營養不足,進而降低免疫力,削弱體質,阻礙健康成長。因為該病診斷無病理基礎,所以極大地影響了治療[2]?,F今主要通過促腸胃動力藥物例如嗎丁琳等進行治療,不過該種藥物需要長時間才能起效,療效無法保障,推遲了患兒康復,為家屬帶來精神壓力。紅霉素作為抗生素的一種,歸屬于大環內酯類,因為藥理接近于青霉素,主要在支原體、革蘭陽性菌、衣原體以及螺旋體等細菌的治療中使用。在本組資料中將其在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進行應用,結果顯示效果顯著。據相關研究可知,紅霉素的一種成分即二甲氨基團,可以增強腸胃運動,促使腸胃提前消化,加速十二指腸運動[3]。但如果紅霉素在應用中劑量過大的話,會使腸胃發生過度收縮的狀況,導致嘔吐以及惡心,另外其對肝臟也有較大損害,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劑量,只有劑量合理才能在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中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本組資料中通過對觀察組患兒開展小劑量紅霉素治療,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4%(38/4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4.5%(24/44),即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療效更為顯著(P<0.05);觀察組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分別為(3.5±0.6)d、(2.9±0.5)d、(3.1±0.5)d,對照組觀察組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分別為(4.9±0.6)d、(4.5±0.8)d、(4.3±0.7)d,即在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改善時間方面,觀察組患兒所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這意味著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通過小劑量紅霉素進行治療,能幫助患兒腸胃功能得到恢復,促進腸胃消化,療效確切,能快速改善患兒癥狀,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因此適合患兒服用。
總之,和常規治療相比,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采取小劑量紅霉素進行治療,能幫助恢復患兒腸胃功能,促進腸胃運動,快速改善腹脹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等,使得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得到根本性治療,且安全性高,后期復發率低。
參考文獻
[1] 鄒柳燕.小劑量紅霉素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3):143-144.
[2] 李俊標.小劑量紅霉素治療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療效[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3938.
[3] 江雪娟,張藝.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24):1979-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