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思穎
一、少年童聲合唱隊組織
(一)少年童聲合唱隊聲部
1.音準是使合唱隊的演唱做到和諧、統一的重要保證
2.音色是受發聲方法影響的,合唱隊要求有統一的音色
3.合唱隊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體現在歌曲演唱時的力度表現上
4.合唱隊聲部的劃分
合唱隊的人數一般在40-80人之間。
少年童聲合唱隊聲部的劃分,主要從音域和音色兩個方面來鑒定。少年童聲合唱隊的隊形一般來說可排成有規則的三行或四行。也可以排成靈活、松散型的隊形,但動作不宜過多,隊形也不宜變化太大,以免影響歌唱。
(二)怎樣選擇合唱隊員
選擇合唱隊員的一般要求是節奏感強、聽音能力強、聲音圓潤明亮,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
1.演唱一首自選歌曲,唱兩遍。第一遍不用伴奏(只起音),第二遍可進行伴奏演唱。初步了解到兒童在音準、節奏、樂感方面的情況。
2.演唱一條簡單的音階來了解音域的情況
3.作一些聽音練耳和節奏感方面的專門測定
(1)聽音模唱。
(2)聽和弦辨音。
(3)模仿擊拍:教師用手或擊桌面,要求學生模仿擊拍
4.學校合唱隊的演唱質量從一定程度來講,是建筑在班級音樂課的質量基礎之上的
(三)曲目編排
作為少年童聲合唱隊來說,選擇曲目要從思想教育和技術提高兩個方面著眼。在演唱形式上,要有齊唱、合唱、重唱、小組唱、表演唱、獨唱等。從情調風格來講,要有抒情、歡快、進行曲、詼諧、敘事等創作歌曲和民歌。
二、少年童聲合唱隊的訓練
(一)合唱隊訓練宜事先劃分聲部并據以編排座次
變聲期的兒童一般可大致分為童高音和童低音兩個聲部。劃分的方法通常是將高音區發聲輕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實的兒童劃分為童高音聲部;將高音區發聲緊張、吃力,而低音區發聲堅實、寬厚自然的兒童劃分為童低音聲部。兩聲部人數應大致相等,識譜、聽音能力較強的兒童可適當編入低聲部。
(二)合唱隊訓練宜事先作準備練習,使兒童熟悉合唱音響,逐步培養和聲聽覺
準備練習主要是兩聲部在自然聲區內進行各種和聲音程的練唱,包括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及純四、五度音程等。要求學生發聲時運氣均勻、方法統一、兩聲部音量均衡、協調并注意調節音準,使聲音諧和。這種訓練可取得視唱、聽音、合唱技能等多種訓練功效。練習的方式當然可作多種變化,并與合唱教材密切結合。
(三)合唱隊在發聲練習時要對姿勢、口形、呼吸、發聲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訓練,通過訓練達到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并運用到歌曲演唱中去
姿勢—不論坐和站,頭部要保持正直,脖頸自然放松,不可伸長,以免影響喉部器官的正常運用。上身挺直,有精神,雙肩自然放松,稍向后但不聳肩,使胸腔不受拘束和壓力。腿不彎曲,不蹺不歪。
口形—不能過扁過寬,而要象豎著的鴨蛋,下顎要完全放松,不使運動過度而妨礙發聲。
呼吸—歌唱的呼吸要深一些,氣息控制在下肋周圍,形成歌唱發聲的支持點。
發聲—發聲練習要以中聲區為主。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再逐步向高音擴展。
除上述注意要點外,對于童聲歌唱來講,有一個真假聲結合的問題特別值得注意。
運用真假聲結合,就要了解換氣點。一般混聲區的真聲到高聲區假聲處理不好,往往就留有很大的痕跡,要防止痕跡過大。
(四)合唱訓練一般采用視唱法,即指導兒童分聲部先后或同時作識譜練習,要求音高準確,節奏準確
每次練唱可用較慢速度,應力求連貫、完整。視譜練唱方式可多種多樣,避免單調乏味或使隊員疲勞。合練時可在教師指揮下用輕聲、慢速練唱,應指導隊員練唱中用心審聽整個合唱效果。
(五)合唱訓練中,為使隊員對歌曲有完整的印象,教師可用鋼琴同時彈奏各個聲部,將歌曲作完整的示范
(六)合唱歌曲的藝術處理較齊唱更為細致復雜,要求也要更高一些
1.各聲部本身聲音的整齊、統一,是合唱整體諧和統一的前提和基礎
2.合唱中各聲部所處地位與功能不同,應作不同處理,一般說應在均衡協調的基礎上突出主導地位的旋律,其他輔助性旋律相對地要弱一些,但各聲部線條應當清楚
3.合唱音準的技術處理比較復雜
4.深入分析作品的題材內容、結構特點及風格,使隊員充分理解作品,自覺地按照作品規定的速度、力度與表情要求演唱
(七)合唱訓練中教師最好用明晰準確的指揮手勢統一速度,集中隊員注意力,使各聲部準確地進入和結束,同時呼吸和增、減音量等,要使隊員了解和熟悉指揮手勢的涵義
三、結束語
我們在訓練少年童聲合唱隊時,要組織隊員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和合唱本領。譬如,音準、節奏、速度、力度、音量、吐字咬字、起音和結束及加強對不同聲部的和諧、均衡處理等各方面的素養,還要學習許多豐富多彩的中外優秀歌曲和有關的音樂知識。以后,隊員的能力、意志、紀律和身心等方面將會有很大的提高。要使每個隊員能成為在合唱隊中的一名合格的隊員,就要讓隊員們學會“三聽一看”:
一要學會聽自己的聲音,演唱時是否符合指揮老師的要求。
二要學會傾聽其他隊員歌唱,不要自管自唱,突出個人,要與集體的聲音一致,要培養自己一面唱自己的聲部,同時能聽別人唱其他聲部的能力,使集體聲部的聲音和諧統一,融合為一體。
三要學會聆聽合唱的伴奏,能準確地跟著伴奏音樂歌唱。
要認真看著合唱指揮。指揮者要用手勢將作品應有的正確速度、力度、呼吸方法、演唱情緒傳達給合唱隊員,使隊員隨著指揮的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示意動作,整齊而富有表現力地歌唱,正確地表現歌曲的內容和思想感情,達到合唱“合”的效果。
總之,農村小學合唱訓練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我們要根據隊員實際情況,結合農村的特點,深入大自然,運用最原生態的聲音,去表現作品,作為學校的音樂老師要有相當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而且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勞動,與此同時,還必須在指揮訓練、在作品理解分析、以及童聲的聲音特點上不斷充實自己,按照均衡發展的要求,重視和發展好農村學校的合唱教學,開辟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