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紅霞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對普外科危重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選擇在本院診治的60例普外科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各30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在術后給予優質護理。結果?:?護理后對照組的GCS、Barthel評分分別為(10.27±1.11)分和(43.29±2.34)分,觀察組分別為(12.78±0.98)分和(53.66±2.15)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出院時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100.00%和8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相對于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服務在普外科危重患者中的應用能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普外科;危重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
普外科具有病情兇險、起病急驟、后遺癥危害性大等特點,普外科危重患者的診治目的是搶救可逆性損傷組織,促進患者康復,同時很多患者存在基礎疾病,承受能力降低,使得對于護理的要求比較高。優質護理的內涵主要是保證患者的術后安全、身體和心理的舒適,滿足患者的各項需求,促進患者的康復,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優質護理要求醫護人員對術后患者不但要注重身體狀況的變化,還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情緒、大腦、內臟和軀體之間達到和諧狀態。本文作者具體研究了優質護理服務對普外科危重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資料
選擇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診治的60例普外科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危重患者的診斷標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6~12分;均為首次發病;年齡18~80歲;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史、癡呆病史或聾啞人;惡性腫瘤患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6.22±4.19)歲;平均GCS評分為(8.22±1.49)分;合并疾病:高血壓11例,高脂血癥8例,糖尿病6例;疾病類型:急性闌尾炎14例,膽囊疾病11例,膽管炎13例,消化道出血12例,其他10例。患者隨機分為各30例的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基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健康宣教等措施在內的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給予患者優質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由科室護士長、主管護師、護士等組成優質護理小組,實施對患者相關的優質護理干預。2)積極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與患者積極進行交談,主動征求病患意見,并將疾病的相關知識耐心、熱情地為患者進行講解,讓患者與醫護人員互相信任,并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座談會,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3)沉思訓練:指導患者住院期間進行操作,通過沉思喚起患者的放松反應,指導患者深吸氣后緩慢呼出,分散注意力,使患者重復默念;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于軀體某一部位,使這部分肌肉放松,然后把注意力影響軀體的另一部位進行反復訓練,使得患者呼吸松弛而舒適。4)心理護理:每天1次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及需求,了解患者的主要思想顧慮,鼓勵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對于患者親屬,護理人員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從情感、經濟等方面為患者提供有力支持。
1.3?觀察指標
1)功能評價: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功能狀況,主要進行GCS和Barthel測評。2)護理滿意度: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設計,經過3位護理專家對內容進行修訂了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內容效度和信度系數都在0.90分以上,量表總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級別(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00%=滿意度。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率(%)描述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功能評分對比
護理后對照組的GCS、Barthel評分分別為(10.27±1.11)分和(43.29±2.34)分,觀察組分別為(12.78±0.98)分和(53.66±2.15)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護理滿意度對比
與對照組患者獲得的83.33%的滿意度相比,觀察組患者獲得的滿意度為100.00%,明顯較高(P<0.05)。見表1。
3?討論
普外科由于疾病類型復雜,患者發病多急促,若治療與護理不及時,產生的后遺癥將給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與負擔,并且每個患者機體情況的差異會導致患者病情復雜多變,也增加了護理過程中的難度,因此對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優質護理的工作模式是以患者作為護理核心,重視對患者實施細致的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加強對患者的日常行為指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其中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利用規范、系統、科學的教育活動,讓患者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提高了患者自我預防、自我保健的能力,從而有利于術后康復[1]。沉思訓練能指引患者利用主觀意識來控制生理與心理活動,通過想象力訓練,使大腦、內臟、情緒和軀體之間達到和諧狀態,能改善機體紊亂功能[2]。本研究顯示護理后對照組的GCS、Barthel評分分別為(10.27±1.11)分和43.29±2.34)分,觀察組分別為(12.78±0.98)分和(53.66±2.15)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的優劣直接與普外科危重患者住院期間的身心狀態息息相關,為了被服務的患者得到最滿意的護理效果為目的,優質護理在各大醫院廣泛應用[3]。本研究顯示出院時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100.00%和83.3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主要在于護理人員提供的優質護理是患者順利康復的重要條件之一,為此護理人員要學會與患者溝通,多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4]。
總之,相對于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服務在普外科危重患者中的應用能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敏,楊麗.普外科護士同情心疲乏的調查研究與對策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08):132-133.
[2] 嚴銀英,何小霞.品管圈在降低普外科護士化療藥物職業危害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124-127.
[3] 喬洪林.手術室開展心理支持對普外科患者手術依從性和應激狀況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6,14(01):152-153.
[4] 張永蘭.優質護理措施在基層醫院普外科患者術前準備中應用的效果評估[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8(0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