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當前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開展的方式主要分為獨立類課程和滲透類課程兩種。獨立課程是指將傳統文化作為獨立學科而開設的課程。滲透類課程是指將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與現有的各學科教學和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內容相融合的課程。當前學科課程仍然是目前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課程滲透是當前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總原則和目標
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應遵循的總原則。吸取中國式品格德行的營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積累中國文化知識,豐富文化內涵,養成良好的禮俗習慣;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培養良好的中國式審美情趣,培養創新能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目標。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滲透的基本原則
(一)原則一:保留學科特質,促進學科能力提升
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科滲透過程中應尊重學科本質和學科教學要求,按照學科課程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和方式。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整體能力素養的提升。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感情、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作為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的有益補充。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確定和方式的選擇均需以服務學科教學為前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作為資源載體融入學科教學,以文化教育促學科教學。
(二)原則二:滿足學情需要,梯次漸進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學科滲透時,課程目標的設定和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各年級、各學段學生心理認知和發展規律的基本特征,應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特點漸進式增長,不斷豐富和提升。小學段以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力為重點,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興趣的培養。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注重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的文化自省力。
(三)原則三:關注現代價值,立足學生成長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立足于現世生活,關注學生成長需要。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將文化知識的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具體來說是通過吸取中國式品格德行的營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通過積累中國文化知識,促進文化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形成;通過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培養良好的中國式審美情趣。真正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科滲透的方法
(一)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課程目標
2016年頒布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必備品格和能力要求是當前我們完善和豐富學科課程目標的依據和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科滲透型課程作為學科課程的補充,其課程目標也應該是圍繞落實學生核心素養這一上位目標而制定,應是對原有學科課程目標的補充和再完善。即在目前學科課程目標中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目標,幫助學科教學完成原有課程目標中未涉及或不完善的能力素養的培養需要。
在課程目標中添加細化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制定更為詳細的學科課程目標,強調了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補充目前語文學科課程目標中忽視和重視不夠的能力和素養。語文課程肩負著培育文學、文化素養的重任。豐富后的課程總體目標和內容,更加明確了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健全人格、社會責任、國家認同等學生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中的體現,更有利于指導教師完成課程教學設計和實施工作。
(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內容
在確定好豐富完善后的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要對滲透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選擇,理清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與學科教學內容的關聯點。選擇合適的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內容,首先要對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然后根據需要摘選合適內容。中國社科院將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分為國學經典、文化知識、傳統技藝三大類。
教師應樹立文化意識,按照學科教學需要,選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相關內容,作為學科教學的文化資源,為學科教學提供帶有文化意蘊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的文化性。在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的選擇和情境的設計上,既要考慮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也要考慮學科教學需要,照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關注其現代價值。
(三)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科滲透實施的途徑
學科內滲透要立足學科教學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貫穿傳統文化滲透點,服務于滲透需要的教學過程也都圍繞設定的傳統文化能力點開展。同主題多學科和同主題跨學科滲透課要符合各學科能力的培養的需要來選擇,確定合適的傳統文化主題。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導師制、走班制、項目研究等方式,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形成良好的文化思維習慣。
總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科性質、學科教學需要和學生發展能力層次的需求,配套相應的實施策略,滿足文化滲透類課程教學的需要。
(四)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科滲透評價的標準
如何評價什么是好的傳統文化學科滲透類課程?評價的落腳點應該放在育人目標的達成度上。評價的原則應遵循過程性、多元性、發展性原則。評價的維度應兼顧學科教學能力達成度和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適切性。
具體來看,應考慮學科教學目標完成度,學科能力提升度。考慮到傳統文化滲透點的選擇是否適合學科教學需要,是否滿足學生學情需要,是否具備當代價值。考慮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和素養是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