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學生學好小學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結合教材要求和本班學生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做到傳統與創新有機結合,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很好地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好小學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于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于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則要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于他們的教學方法。如我在教學四年級數學時,發現兩個班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一班學生思維活躍,勤于思考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探究精神很足,常常能很大膽的提出自己獨到的認識,雖然有時提出的見解未必正確,但這種“天馬行空的活躍思維”我很小心保護并不斷鼓勵他們大膽猜測,努力探索真諦。上他們班課時我一般采取探究與合作的教學方法發散他們思維,放手讓同學去在數學課堂上遨游,而二班學生很多同學都是思維不太活躍,習慣“逆來順受”被動接受知識。依據二班特點,我上課新授時則多是采用講解與嘗試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激勵引導他們努力嘗試探究,然后引導他們自己去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依據小學生思維特點,恰當運用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邏輯思維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持久的能力只在一定時間內迸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學要恰當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目的。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在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能輕松的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更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上來,如在數學課堂中恰當開展一些游戲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 那么,絕大多數學生會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擺脫數學知識的枯燥感從而大膽參與到學習中來,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
三、根據學生所在的年級特點及班級的不同特點,作業布置有“量”有“質”
新課程在課程目標上致力于“打好基礎,促進發展”。要促進學生發展,并非要每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要按統一標準來劃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著力點。
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注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所在的年級及班級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分層措施布置作業,使布置的作業有“量”有‘質。我一般把作業分為三層即:
(1)基礎類作業
針對基礎較差、學有困難的學生而設計,作業的份量較少,難度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作業內容基本可以通過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通過練習,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有成就感,真正減輕學困生的心理壓力,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2)提高類作業
針對基礎一般、學業中等的學生而設計,面對的是班級的大多數學生。作業內容屬于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及其變式、判斷比較和一般綜合題等。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基本技能,完成學習目標,并通過一定量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創新探究類作業
這類作業面對的是班級中學有余力的學生。以綜合性、拓展性為主,一個題目盡可能安排多個知識點綜合練習。這一類作業綜合面廣、操作靈活、創意性強。達到拓寬學生思路和知識面,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能力。
當然,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課堂作業過關了,我們就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的布置。.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致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誠然,對于任何一名教師來說,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做得完美無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學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總結出:哪些經驗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況,哪些經驗適用于哪種特殊情況。有了這些經驗,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才更能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向。在總結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要借鑒其他教師的方法和經驗,尤其是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取得過優秀教學成績的教師,他們身上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著自己一起進步。
新時期采取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不斷地進步,教師要不斷“充電”,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接受專業的培訓、認真研究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并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攀登教學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