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紅玉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現代教育有了全新發展,傳統教育逐漸向現代教學過渡,人才培養目標受到廣泛關注,與時俱進的開展21世紀素質教育計劃勢在必行。為了完善小學數學教學 ,老師們也應跟隨時代,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實現教學方法的改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一、講究課堂導入,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是一門有著較強理論性的學科,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小學生的思維有較強的依賴性和被動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使學生學習的神經細胞處于高度興奮,情感信息在神經系統通道中的傳遞達到最佳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并且抓住發展機遇,把學生的各種情緒引入到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從而讓學生處于主動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的狀態中,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強烈的精神追求,引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機。例如,在“三角形的特征”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利用課件出示電線桿上的橫木上下晃動的情景圖,師:怎樣才能使橫木牢固不動呢?(學生迅速展開討論,然后匯報,發表意見)生:在橫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其成為一個三角形,橫木就不動了。(根據學生的匯報,電腦演示加上支木,使橫木牢固不動的過程)師:觀察電線桿、橫木、支木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生:三角形。師: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三角形?學生舉例,引入課堂。這樣的課堂導入是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準備。
二、數形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華羅庚先生曾這樣形容過“數”與“形”的關系:“數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數形結合就是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相輔相成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使數學概念直觀化、算式形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如:用算術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有的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此時,一般的教學方法是運用假設法。運用假設法固然很好,但假設法屬抽象思維,對于小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結合以形的輔助,更有利于架設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橋梁。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畫8個圓,表示8只動物,假設全是雞,給每個圓畫2條腿。共畫了16條腿。還有22-16=8(條)沒有畫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8條腿可以添8÷2=4(只)。從畫好的圖中可以看出,這4只動物有4條腿,是兔。只有2條腿的有4只,是雞。這樣,算式很簡單:8×2=16 22-16=8 8÷2=4(只)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解“雞兔同籠”類數學題的一般方法:假設法。這樣,以特殊引路,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學生既容易理解,又參與探究,在化難為易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學生進一步的探索鋪好了道路。
三、探求問題解決,培養實踐能力
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圉及濃厚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把所學到的新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以達到學以致用。如教學“一步乘法應用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爸爸、媽媽、明明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每張電影票8元,一共要用多少錢?題目一拋出。馬上有學生迫不及待:“老師,這簡單,他們有3個人,當然是求3個8是多少。還有的學生說,如果是買車票的話,則會出現3種情況:不買票、買半票、買全票。怎樣把課堂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成活生生的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相信只要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能盡可能使數學回歸生活的天地。那么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將會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注重情感交融,凸顯人文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教學成功創設條件,使師生情感交融。盡顯魅力,凸顯和諧、平等。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在課堂上,我們應耐心地聽取每位學生的發言。積極評價每位學生的探究過程,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凸顯人文精神。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應用”練習“25×44”這道題時。我說了一句“把25×44看成25×(40+4)計算很簡便。”馬上有學生說:“老師,把25×44看成25×4×11不是更簡便嗎?”我非常高興地表揚了他,并且對全班學生說:“教學相長,你們想的比老師的更好,老師應該向你們學習。”學生們聽到老師說的這一句話,都非常開心,紛紛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學習熱情更高了。
五、注重課堂教學反思,優化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常常有一些偶發事件,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閃光點,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也會不盡如人意之處,對這些教師應深入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強化自己有效教學的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是學生比較難以掌握的知識。在這節課中我采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發現思維,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學生根據問題情境,積極開動腦筋,通過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研究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教學的藝術不存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創設教學情境,是有關激勵、呼喚、鼓舞的藝術。在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動地學習,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