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昌 王微微
要想學好化學,在化學科上取得高分,一要記,二要思。
我認為要做到第一點記還是容易的。至少只要你想,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夠勤奮,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第二點上取勝呢?除了學生自身因素之外,我覺得我們老師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
我們要有意識去培養學生的思維。我們教書教化學,不能只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帶著學生去思考,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古語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會知識固然重要,但只會死知識不會思考不會用知識解決問題,那知道那點知識又能有多大的意義?而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如果是到了高三再開始這項工作,那對于應對高考可能已經晚了。我們應該從學生一接觸化學就開始有意識的去培養比較好,但就高中階段的學習來說,高一開始也不晚,那就得要求我們老師從高一就得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思考。我不喜歡一有問題就拿來問老師的學生,我喜歡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來找老師的學生,我覺得學習就得這樣,不經過自己的推敲打磨,沒有自己的想法,怎么去探求正確的思維?而我們的教學也恰恰缺少這一點。如果我們有了這種培養思維的意識,那么我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加以培養。
在教學環節中,我覺得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愿意思考
學習欲望的激發可以這樣著手: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興趣;闡述重要性,讓學生重視;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有成就感。每一課內容都費些心思,創設一些可行的情境,勾起學生的欲望。以前我會覺得上課沒必要這么花哨,有干貨就行,可現在我知道,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可能不需要花哨,但對于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這對勾起他學習的欲望是很有幫助的。其次,再闡明本課內容的重要性,以及在考試中的體現和要求,讓她意識到,我必須要好好學。這樣我們就為學習新知識備好了狀態。新知學完以后設幾個檢測題讓學生試試,結果,他們都能解決的不錯,這就肯定了他們的學習和付出,會讓他們越來越喜歡學習,喜歡思考。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與學生對話,便于學生思考
良好的課堂環境,就會產生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在這種寬松、富于活力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不感到壓抑,不覺得害怕,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學習積極性也才能提高,思維才能活躍。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在課堂上要多與學生對話,用親切的語調、期待的目光、及時的鼓勵等方法與之進行語言對話、目光對話、神情對話,讓她感受到你在和他說話,讓她思考,不是某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個的學生。我經常會把目光停留在每排學生上一會,從前到后,一個不落,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我在問他,我在和他說話。我覺得這種情感的交流、傳遞和感染的力度,可以激勵和尊重學生創造性學習,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思源于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知識。有一次我在講1,3-丁二烯的加成時,把兩個雙鍵中的各個鍵斷開,每個碳上帶有各自的單電子,讓他們思考1:1加成會出現哪些情況,學生果然自己探討出來只有兩種可能:1,2 —加成或1,4—加成。這是個很小的問題,但比我直接告訴他有兩種加成方式顯然要有效果的多,因為這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它的好處是學生不僅獲得了正確的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一個思考的過程,并從思考的過程中肯定了自己。通過一些問題,給學生一個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進行學習的自我體驗,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增強了自信心,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體驗??! 當然,一節課很短,如果大部分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那么必然難以完成教學任務。于是就要求我們課前充分備課,合理的處理好教材,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分析討論要圍繞中心內容展開,層次清晰,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讓學生有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的感覺。另外學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難,應給予適當的幫助;提出的問題也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問題可以拆分成若干個小問題,這樣就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還讓學生體驗了知識的發展過程,學會了科學的思考。
四、善用化學實驗,提倡學生質疑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背S幸牲c,才會有思考。所以說質疑是培養學生思維不可忽視的一條重要途徑。而化學實驗恰好是培養學生質疑的一片沃土。在教學中,我們做演示實驗不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應該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分析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反應實質,引導學生思維“爬臺階”,合理“跳躍”,實現強化—內化—優化的思維運作,改善學生的思維素質,提高其思維能力。例如,烷烯炔苯分別與溴水混合的現象,由猜想到實驗到分析,活躍了學生思維,對于問題敢于研究、推理、聯想和討論,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同時經常讓學生參與化學實驗設計,比如溴苯、硝基苯的制取實驗,如果一開始困難,可在教師適當的提示下完成,這對于鍛煉思維能力都相當有好處。高考題中實驗題的考查也尤其突出考查思維能力。
五、巧用習題,通過一題多解,發散學生思維
思維定式是很多同學包括老師都會犯的一種錯誤,而高考中想取得高分,我們還要避免思維定式。我覺得在習題中就可以培養,其中“一題多解”就是很有效的方法。教師在講解例題或習題時,要引導學生多思善想,一道題能用多種方法解的,最好用多種方法解,講題時要做到“講一題,明一線”“做一題,知一面”。學生也慢慢的會學著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當這條路走不通時,就能換著其它路想一想、走一走,也許就有突破了。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想要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還得學、思并用,多思多想。記住知識、學會思考,自然能夠應對各種題型,取得好成績又有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