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逐漸深入,健康的觀念日趨進步。早期簡單的從生物學、病理學來看待健康、疾病,如今更認識到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生存環境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利堅大學的國家健康中心研究指出“個體只有在身體、情緒、智力、精神和社會等五個方面都健康。才稱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稱之完美狀態”。
從上面心理健康的標準來看,一個人的健康水平是從多方面來衡量的,強調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參加體育鍛煉,提高活動水平,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提升效果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公認。學校體育肩負重任,它比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更自然、更有效的促進學生心理全面健康的發展。學校體育不僅可以通過鍛煉來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同時,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可以調節身心,宣泄不良情緒、維持心理平衡,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當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成功的完成各項任務后會產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從中體驗到滿足、舒適等運動愉快感,產生良好的心境。
一、培養學生健康穩定的情緒
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的指標。人生活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經常會產生憂愁、緊張、壓抑等情緒反應。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轉移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學會控制情緒??刂撇煌趬阂郑鞘骨榫w表現適當。控制那些不適宜的情緒,可以使學生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尋找最佳心境,,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淋漓、暢快的愉悅心情,集體迸發出的勃勃生機活力,以及完成技術動作的快慰感,從而陶冶情操、開闊心胸,形成豁達、樂觀、開朗的良好心境。中小學學生,特別是中學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試,相互間的競爭而產生持續的焦慮反應,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使自己的焦慮反應降低。
二、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指一個人的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體育鍛煉中存在大量的主觀、客觀困難,一個人克服困難的程度決定于采取這種行為的動機力量。動機力量充足,其困難程度就?。环粗畡t大。教師要讓學生對完成的每一次任務有明確的認識,鮮明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活動動機成為強有力的推動力。如果活動的內容、完成任務的方法、手段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的愿望,就能達到克服困難培養意志的目的。從鍛煉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三、培養學生主體性,形成完善人格
中小學體育課堂的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強調尊重、理解、信任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與價值、優點與短缺、現實和未來。更有針對性的確定人生目標,選擇自己的成才道路,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在學會處理與社會、他人的關系中,使人格得到升華和完善。
四、開發學生智力、促進能力發展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時期是人生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期,且可塑性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使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這些非智力成分,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具有促進作用。
青少年時期是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鍵時期,健康的心理對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心理對健康的危害不亞于病菌,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健康的作用勝過任何保健。體育教師肩負重任,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以及體育教學的特點,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使其全面、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