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超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網絡創新開發研究繁榮的基礎上,各種企業機構都紛紛在本行業的基礎上新增了互聯網業務,通過發展新的業務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服務和信息中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還處于初級階段,在產品創造、企業運營和行政管理上的規范性、合理性都存在些許問題。我國傳統金融征信,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用戶群體覆蓋窄等問題,已無法適應新時代人們的新需要。近年來興起的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條新道路。行業內收集海量的,繁復的信息,看似沒有聯系的數據,如果進行科學的整合分析,可以成為準確有效的指導性數據。大數據能夠量化準確的反映客戶群體真正的需要,所以未來互聯網金融征信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科學分析,大數據將會使互聯網金融行業邁入新的時期。
一、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行業發展的基本脈絡
(一)征信行業發展的基本歷程
“征信”一詞源于《左傳·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為可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征求、驗證信用。征信是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征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采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臺。我國普通民眾普遍接觸互聯網金融是源于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推出的一款產品——余額寶。新推出之時,活期利息高,轉入轉出都很方便,也可以直接網上付款,在推出剛剛半年就突破了千億的規模,超過3000萬用戶。同時,其他互聯網公司也發力追趕,騰訊的微信支付,P2P網絡貸款,京東白條等等。互聯網企業的進入成為互聯網金融業競爭的催化劑。
(二)我國征信行業現狀
2013年是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元年”。我國的金融征信行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是新興的行業,從業務還是經驗上講都還發展得不完整。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中心是占我國征信行業的主導地位。從業務使用的數據看,征信機構收集的更多的信息是貸款記錄,信用卡還款記錄,違約記錄等。信息大都來自于線下,線上收集暫屬空白。2015年我國開始大力發展金融行業,為補充征信行業的短板,同年一月,央行發布報告允許民間機構進入征信行業。
二、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舊有的征信體系信用信息收集系統滯后性嚴重
目前我國征信系統主要以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和企業的信貸信用信息為核心,征信系統的客戶信息數據主要來自各大銀行和互聯網企業的金融相關業務。銀行因為線上支付起步較晚,市場占有率低,主要收集線下信息包括信用卡支付,還款,拖欠,房貸,車貸等信息,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業務占據了中國線上支付的大部分市場,主要收集網購,網絡信貸,線上支付,分期付款等等線上信息。相比較而言,銀行收集的信息有明顯的滯后性及片面性,且數據來源不及線上信息廣泛,通過多層次的,多維度的信息可以更加準確的推斷出用戶的真實信用情況。
(二)行業沒有權威的,統一的的征信模型和評分標準
當前中國征信體系主要是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為代表的公共征信體系,和2015年1月份第一批取得民間個人征信機構牌照的八家征信公司。國家支持并開放了牌照,但是行業內并沒有統一的,權威的信用評級或者評分標準來衡量企業或者個人的信用等級。通過對比這八家公司的產品,各征信企業在信息收集范圍限定、征信模型、信用評級標準等方面都有較大差別,導致信息交互困難,差異性大。評價體系不統一,是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三)線上線下的征信信息共享難
由于考慮到用戶的隱私保護問題,央行的征信系統收集到的信息對于互聯網金融是封閉的,出于同樣的原因以及行業保護,市場化的征信公司以及擁有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收集到的征信數據與央行的征信系統也無法對接,多方都擁有大量的信息,在不侵犯國家安全及用戶信息隱私的前提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是當前行業發展需要考慮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缺乏強有力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法律法規
各行各業都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數據隱私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用戶的數據對于企業來說是比較容易能收集到的,但是對于這些數據,利益相關各方如何劃分其責任和義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客戶信用數據信息的收集,持有,數據分享的數據信息的共享范圍限定,信息的轉讓、出售和個人隱私之間如何區分等,法律并沒有對這些問題明確劃線。此外,互聯網時代,大家的數據隱私都處于愈加惡劣的安全風險環境下,急需國家完善信息安全、應用和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規范。
三、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建設在大數據環境下的優勢
(一)大數據信息來源規模龐大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興起與快速進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以往舊有的線下銀行及信貸企業的信用信息收集方式。互聯網企業的金融業務快速地占據了線上交易的市場,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年輕人。相應的,線下支付及銀行業務的市場收到了打擊而萎縮。線下的信息收集范圍變窄,信息廣度不夠,代表性和數據準確度下降。線上交易市場越來越大,數據來源廣,數據量大,可以保證信用信息的準確性。
(二)大數據信息有多種來源
大數據信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數據來源多種多樣,數據種類繁多。大數據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門店,生活服務部門水電費,電話費繳納等等各種網上移動支付渠道收集信息。聯系實際,我們現在每天的生活,線下購物的掃碼支付,線上網購,線上搜索,物流信息查詢,訂餐,訂票,外賣,繳費,保險等等信息都會被互聯網公司的金融部門收集到。數據的多樣,不僅保證了信息在數量上的廣度,還保證了信息層次的深度。
(三)大數據信息更加有時效性,數據準度高
無論在哪個行業,信息是把握市場,鎖定勝局的關鍵。而影響信息準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時效性。傳統征信體系信用信息收集的方式也暴露了其在這方面的局限性。線上收集的信息,來源于網絡,速度快,對于變化快。而大數據收集對于數據動態變化的鎖定和分析具有很強的優勢。全世界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在網絡系統中流動的,單單線下的門店收集處理不了如此龐雜的數據。例如京東“618”和淘寶“雙11”購物節,每分鐘都有幾十萬筆交易產生,沒有大數據的支撐,收集和處理這些信息,是一個難題。
四、實現大數據應用到征信體系中的主要做法與措施
(一)基于大數據技術優勢,建立新的信用信息收集處理體系
新的征信系統信息收集體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國家層面要積極推動,形成良好的政策導向、輿論導向。首先要從法律層面,規范統一信息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輿論導向方面,人們對于大數據的運用接受度比較高,互聯網企業金融業務的飛速發展本身就是很好的案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是很好的宣傳;行業要借助大數據技術東風,促進行業整體水平的進步。
(二)建立權威的,統一的的征信模型和評分標準
各大銀行及互聯網企業對于用戶的信用等級有著五花八門的評價標準,這也是限制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由各大銀行及互聯網企業推出代表,聯合組建專家組委會,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行業現狀,對征信模型和評級標準進行詳細的探討和研究,建立更加權威,受廣泛認可的,統一的征信模型和信用評級標準,保證信息上的一致性,嚴防企業或個人投機鉆漏洞,對我國金融行業造成重大影響。
(三)加大對大數據運用方的監管力度,保障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
信息時代,擁有數據如同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個人隱私無處遁形。健全的立法是基礎保障,而具體的執行則要靠監管部門嚴密的管控和問責。大數據收集的信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包含我們用戶最私密的個人信息,行業企業內的自身管理就尤為重要,嚴格劃分信息等級,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體系,對于信息征用的各環節進行風險評估,信息使用和監管人員要進行嚴格的培訓,對于風險事件實行問責制,確定責任到人,利益相關方,媒體,政府都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保證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構建完整的線上線下征信信息共享平臺
信息的準確和全面是保證金融征信系統平穩發展的關鍵。出于信息的隱私性和保密要求,每個企業或單位對于客戶或企業的信用信息都是對外封閉的,在保證信息隱私性的同時也限制了行業的發展。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門介入,加強對與信息收集,使用,共享,傳播的監管的控制;同時需要建立嚴密的信息等級標準,以限定信息共享流通范圍;建立征信資料收集庫,嚴格管控,推行保密條例,建立懲罰機制,對于資料泄露時間問責到人,嚴防用戶信息的倒買倒賣。(作者單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高級課程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