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洋
目前,我國PPP模式主要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效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但在實施過程中PPP模式風險逐漸顯現,分析總結PPP模式的主要風險對PPP模式的順利推廣至關重要。 PPP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正發揮積極作用,雖然PPP模式優點眾多,但也存在不少風險,本文主要分析PPP模式的主要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PPP模式主要風險分析
(一)政府違約風險
政府違約風險是指政府在簽訂合同后不承擔或拒絕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造成PPP項目失敗。常見的政府違約風險主要有:政府為吸引私營方投資進行過度承諾,私營方利用信息不對稱誘導政府簽訂不合理合同,最終政府因無力履行合同而違約;政府為了維護公共利益違約;新任政府官員撕毀前任所簽項目合同,甚至直接終止項目。政府違約風險不只損害單個PPP項目和地方政府形象,也會影響我國PPP模式的推廣進程,令很多有潛在投資意愿的私營方望而卻步。
(二)法律、政策變更風險
法律、政策變更風險是指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變化給PPP項目帶來的影響。我國PPP模式的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立法層次還較低,法律權威性不足,沒有形成完成的法律體系,政策連貫性差。在 PPP模式推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需要相關法規政策進行調整,確保PPP項目的順利推廣,但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調整本身也會給 PPP項目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比如環保、稅收和補貼政策的變更會直接影響PPP項目的成本和收益,導致PPP項目成本增加、收益降低。
(三)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PPP項目實施過程中融資困難或融資成本高于預期帶來的風險。由于PPP項目投資周期一般較長,投資金額較大,私營方一般在簽訂 PPP項目合同后才開展融資工作,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融資才能正常啟動PPP項目,否則,政府有權沒收其保證金并取消其資格,PPP項目會被延遲或失敗。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不健全、融資渠道少,傳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尚未完全從主體信用融資方式轉變為以項目本身收益為擔保的融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資的難度。
(四)市場和運營風險
市場和運營風險是指PPP項目建成后由于實際市場需求和價格與預期偏差太大造成收益不足的風險。首先,政府規劃失誤或其他原因可能在項目附近規劃建設新的類似項目,破壞項目的唯一性,降低項目的實質需求,無法產生充足的現金流償還負債或支付費用。其次,在項目經營過程中,由于宏觀經濟環境、人口變化、法律法規調整、消費者偏好變化等都會導致項目需求的預測值和實際值之間差距巨大。再次,由于社會反對風險或國家政策調整,導致項目定價過低,政府承諾的最低購買量和補貼發生變化,也會造成市場和運營風險。
二、PPP模式風險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應從國家總體層面出發,制定 PPP模式基本法,消除部門法規政策之間的沖突,明確PPP的定義、應用領域、操作流程、風險分擔和權責關系等方面問題,避免政府濫用PPP模式,特別要明確政府換屆時PPP項目承接問題。同時,需保持法律法規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預防法律法規變更風險。這樣既可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又能保障私營方的合法權益,有利于調動私營方的積極性。
(二)協調好政府和私營方關系
PPP項目實施應兼顧公共利益和私營方利益,雙方要合理分配收益和分擔風險,政府可以分享過高的利潤,也要適當補貼私營方的虧損。政府應該更多承擔法律變更等方面的風險并保證項目的唯一性,同時要加強對私營方能力的審核,避免因私營方能力不足融資失敗,必要時可協助私營方完成項目融資。政府和私營方都應該做好市場調研,明確劃分權責和糾紛解決途徑,確保合同的公平性,保持上方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即能保證私營方利益,也能有效防止政府違約。
(三)加強人才培養
人才隊伍的建設才是 PPP項目成功與否的根本保障,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相應的專業人才。目前,我國 PPP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應該在吸取國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中鍛煉已有人才并培養新的人才,同時,注重引進國外的專業人才和管理技術,努力擴大我國 PPP模式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 PPP模式良好有序的發展。
三、結語
PPP項目風險種類繁多且相互交叉,本文只分析了部分主要風險,我國在 PPP模式應用中還存在眾多薄弱環節,尤其是風險管理方面,還應繼續加強 PPP模式的應用研究,總結成功 PPP項目的經驗,吸取失敗項目的教訓,制定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更好的發揮 PPP模式的作用。(作者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