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華
目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現狀是規模比較龐大,種類繁多,客戶群體年輕化,但收益率下降,非法集資、跑路、賬戶資金被盜等風險事件頻發。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突出特點是年化收益率較高,流動性較強,安全性較高,操作簡單,效率高,低成本、低門檻,但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卻也隱藏著風險,往往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缺乏風險甄別能力。
一、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一)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等,對于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來說利率風險是其面臨的主要風險。利率水平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到金融產品的定價。同傳統金融產品一樣,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根據市場利率水平確定的,因而市場利率波動可能會帶來互聯網金融產品收益的波動損失,產生利率風險。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類理財產品和以人人貸為代表的P2P理財產品,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一方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面臨著同行業及銀行的在貸款市場上競爭。
(二)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風險是互聯網技術本身攜帶的技術風險和金融具有的風險相結合的風險。如果計算機通訊技術在不斷更新中出現缺陷,然而通過移動設備和計算機終端是人們互聯網金融操作的主要方法,一旦出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三)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普遍存在于金融行業,流動性風險發生時,金融企業無法償付到期的債務。流動風險的發生時伴隨著擠兌現象,往往給金融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債權資金和理財資金的不匹配,是流動性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流動性風險導致金融企業發生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或者違約風險主要是指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交易中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到期的合約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尤其是網絡貸款風險較大,而投資者往往不夠重視投資的去向,一旦發生信用風險,投資者往往損失的不僅僅是利息,可能本金很難收回來。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政府監管
要加大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立法力度,制定出臺針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專門法律法規,對相關企業的資格、經營范圍、行業標準、監管部門等進行明確規定,使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營有法可依。同時,金融監管部門應依法當加強對互聯網理財市場的引導,強化監管體系,打擊違法違規現象,使整個行業能夠規范發展,特別是對第三方平臺資金要加強管理力度,是對非法集資等行為要嚴查嚴懲,使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切實保障。
(二)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評估體系
目前我國有CAMELS評級體系、人民銀行對涉及信貸的企業和個人建立征信系統、銀行機構對客戶建立IRS評級體系等,但這些都遠遠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對信息真實性的要求,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從多方面入手,細化標準。將個人、家庭、機構三者的信用情況做成一個網絡,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不誠信的行為和當事人給予懲罰,可以保留不誠信記錄,促進征信體系的網絡化,使信用評估情況網絡共享,對不誠信行為以嚴厲打擊,凈化不良市場競爭行為。
(三)加強風險識別,化解市場性風險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關系緊密,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相互影響,應當將金融體系當作一個整體的市場進行風險監測,加強風險識別,及時發現并化解風險,防止風險的擴大和交叉傳遞。投資者應該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識別風險的意識。互聯網金融企業和監管當局應該加強對經濟周期的預判和預警的能力,防范風險的發生。
(四)加強互聯網技術監管,防范技術風險
金融管理層需要格外關注信息安全,加強網關過濾和病毒隔離,提高數據加密等級,加強操作系統和交易平臺安全管理,及時修補漏洞升級系統。對于關鍵設備要加強維護,不斷提升硬件設施,系統程序安全和應用程序安全必須符合安全標準,建立具備保護、監測、反應的動態自適應的金融監管和預警系統。行業間也要建立相互協調與溝通機制,建立行業統一標準,在有限的投入下,實現行業的技術安全保障。監管當局應該建立起一套技術安全監測系統,實時監控風險,預防技術風險的發生。
(五)普及金融知識,提高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意識
投資者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獲益的直接關系人,也應當明確理財目的,學習好金融知識,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時不能僅僅看到眼前的收益,還應當明確其中存在的風險,認真考量其安全性,從而確定投資期限及額度。作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應當將風險測評提供給投資者,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提示,將投資去向及存在的風險給投資者進行充分的說明,此外還應當加強相關宣傳,為投資者明確投資渠道,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使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結語
互聯網金融產品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金融相融合產生的新生事物,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們應該重視并深刻認識到其面臨的技術風險、業務風險及法律法規風險,并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作者單位為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