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
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會受到包括宏觀經濟政策、市場條件在內的外在因素、自身經營狀況與治理結構等內在因素的影響,而經濟增長會通過不同渠道影響這些因素,影響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研究宏觀經濟增長對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變化規律,可以為決策層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據,維持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防范金融危機的產生。
一、經濟增長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渠道
(一)資產負債表渠道。宏觀經濟增長會改善企業資產負債表,降低企業的違約概率,減少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改善也會造成商業銀行風險識別能力的下降,反而會增加銀行的風險承擔;經濟增長率提高會擴大銀行體系信貸規模,進一步放大商業銀行的風險承擔。
(二)風險偏好渠道。經濟增長率的提高,會改變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使其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面臨資金約束條件,增加對高風險資產的配置;在信貸市場上,中小型商業銀行由于信息不對稱,會緊跟大型銀行的步伐,產生“羊群效應”,造成信貸區域集中、行業集中以及客戶集中等問題,這會顯著提高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三)間接渠道。宏觀經濟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間接渠道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資本監管以及信用評級三種渠道。貨幣政策具有反周期調控特征,當宏觀經濟過熱時,貨幣政策緊縮,而當宏觀經濟下滑時,貨幣政策趨于寬松,宏觀經濟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會被貨幣政策產生的效用弱化;同理資本監管以及信用評級的順周期特征則會加劇宏觀經濟對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
二、中國經濟增長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現實關聯
(一)經濟增長與銀行風險承擔的同向變動
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之一,可以通過檢測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規模增長、資產結構(信貸資產/總資產)以及信貸資產結構(中長期貸款/貸款)等指標的變化間接描述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狀態,刻畫經濟增長與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之間的相關關系。
1.資產結構角度。銀行信貸資產規模增長越快,信貸資產占比越高,表明商業銀行將會承擔更高的信用風險,反之,當信貸資產規模增長速度降低,信貸資產占比減少,表明商業銀行承擔較低信用風險。
2.信貸結構角度。商業銀行在不同的經濟周期會有不同行為,比如反映在信貸結構上,不同的經濟周期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行業結構、客戶結構和產品期限結構都會有所不同。當經濟處于上行期間時,對于信貸資產的行業分布結構,商業銀行會調增對周期性行業信貸投放比例;對于客戶結構分布,商業銀行會增加對中小型企業的投放比例;而對于信貸產品期限結構,商業銀行會傾向發放中長期貸款。
(二)經濟增長與銀行流動性風險承擔的同向變動
商業銀行的風險當然不局限于信用風險一項,也包括流動性風險。理論上講,經濟增長率提高時,為追求較高收益,銀行偏好投資長期資產,從而承擔較大的流動性風險。反之商業銀行會注重短期內資產的變現與流動,注重持有短期資產。反映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指標可以選擇流動性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性比率越高,銀行的短期償債能力越高,流動性風險越低;反之,流動性比率越低,銀行很可能難以滿足存款人或其他債權人的資金要求,從而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甚至出現流動性危機。
(三)經濟增長與銀行風險承擔的區域差異及關系
按照《中國統計年鑒》地域劃分方法,自2006年后各地區經濟發展大致出現了3個階段:2006—2008年的上升階段,2009—2015年的下降階段以及2015—2016的上升階段。東中西部與東北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差異,其差異主要體現在各個地區經濟增長的波動率。按照《中國統計年鑒》的劃分方法,東部地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低于中西部以及東北部地區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
三、經濟增長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
(一)宏觀經濟增長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渠道:通過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進而改變企業的違約概率,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風險識別與偏好,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順周期性特征間接影響銀行風險承擔。
(二)中國宏觀經濟增長與商業銀行風險承擔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即當宏觀經濟增長率提高時,商業銀行會承擔更多的風險;而當宏觀經濟增長率降低時,商業銀行會傾向于采取更為審慎的經營策略。
(三)不同地區之間經濟增長差異會影響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東部地區經濟增長波動率較低,在宏觀經濟增長率提高時,東部地區商業銀行會比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承擔更低風險;而當宏觀經濟增長率降低時,東部地區商業銀行會比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承擔更高風險。
四、結論與啟示
中國中小城市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確實與宏觀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關性,并且不同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對于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影響會有不同的反應。政府在實施貨幣政策時,要考慮到整體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問題。政府在進行宏觀調控與監管時,更要考慮到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效果,實施更有針對性、區別化的調控與監管政策,防止區域之間金融發展不均衡。(作者單位為西南財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