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紅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于保障單位財產安全,明確經營者責任等具有重要意義,本位介紹了經濟責任審計長效機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意見,為日工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經濟責任審計長效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監督審計體制與法規不夠健全
從目前的形式來看,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長效機制還存在許多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環境也在不斷變化,而相應的法律法規還無法做出及時的應對,這就使得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在經濟責任審計長效機制運行過程中,監督審計體制還不夠健全,還存在著審計人員在職進行審計的問題,由于在職人員為了顧及自身工作情況,很難對相關職位的領導人員進行審計監督,這導致其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無法保證,這就造成了經濟責任審計無法全方位的進行監督與審計,其長效機制很難得以保持。
(二)審計資料提供不及時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全面性的審計工作,其覆蓋的范圍較為廣泛,工作內容比較繁瑣,工作量巨大,但是卻需要用較短的時間來完成,這就需要被審計方能夠積極配合,及時主動的提供審計所需資料才能完成。但是在實際的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被審計方由于人員調動、保管不善等原因,很難提供審計所需的全部資料,這就導致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進展緩慢,其審計工作質量與結果也將因此受到相應的影響,也容易造成許多財務數據與相應的績效指標無法確認,從而影響經濟責任的認定結果。
(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不統一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審計工作進行評價,這個過程直接影響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主要成果,影響著經濟責任的認定。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還缺乏統一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評價工作所參考的標準不夠統一,使得審計的評價結果也不甚一致。尤其是在對一些領導人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由于領導人員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廣,這也對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的參考標準帶來一定的影響,很難有效的對領導人員作出全方位的準確審計,最終導致對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存在一定偏差,嚴重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有的效用。
二、建立經濟責任審計長效機制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及相關法律
想要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長期有效,就必須對現有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以重視,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相關部門要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狀況及特點,對相應的經濟審計責任的法律法規進行及時的修正,確保其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與總結,為我國經濟責任審計與監督工作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礎。同時也要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對“先離職后審計”工作模式的重視,并根據審計對象及主體提出相應的針對性變革,保持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靈活性,從而確保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長效性。
(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權威性
為了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相關部門要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權威性,明確規定被審計方不得以任何原因瞞報審計資料,一旦發現,必將嚴懲,進一步提升被審計方配合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被審計資料的完整性,從而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有序進行,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
(三)統一規范評價標準
從目前來看,造成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高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審計工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因此,相關部門要建立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能夠有明確的參考依據對審計結果進行評價,同時,要保證評價指標的科學性與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經濟審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與效用性。
(四)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其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決定著審計結果,因此,相關部門也要重視對審計工作人員培養,根據市場形勢特點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不斷為其更新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提升專業能力,確保其能夠嚴格按照相應的審計條款執行各項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確保審計結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進而保障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長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意義非凡,要保障審計工作的長效性,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及相關法律、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權威性、統一規范評價標準、提升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才能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作者單位為云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