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笑瑋
營商環境,主要指企業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它是一種用于衡量和評估各國私營部門發展的指標體系。近幾年,我們國家的營商環境縱向比已經改善了許多,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躍升至18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提高了31位。
一、政府職能轉變是促進營商環境改變的關鍵
(一)政策制定方面,政府應當實施更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制度,簡政放權。清理現有設計市場準入的批準事項。法律不允許的一概不給予通過。簡化或者取消前置的繁瑣審批事項,減少開辦企業所存在的不必要的設限。辦理企業所需要的證件手續時候,不用來回跑,跑斷腿,提高全民創業的積極性,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探索推廣負面清單制。這種管理方式都基于一個原則:“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想要開辦企業的人員標出法律中禁止的事項、禁止開辦的企業類型。除了禁止投資的企業項目以外,其他的采取備案制,允許市場主體的平等進入。
(三)提升政府政務大廳的服務功能:
1.政府應當加強省直部門和市縣服務的大廳的建設,簡化受理程序,能在一個窗口或一個科室處理完成的事情絕對不讓民眾到處跑,確保審批事項的權限到位。消除部門間踢皮球的現象。
2.大力建設辦事流程標準化工作。要讓各個部門機構做到同一件事,無差別處理。政府應當善于聽取群眾意見,防止某些部門擅自抬高或者降低門檻。在流程上做減法,讓群眾感覺到辦事易,辦事快。
3.加快推進政府機關部門網上辦事大廳的建設。凡是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業務,都應該方便群眾進行網上辦理。這樣做一是節約國家辦公、辦事、或者是人力方面的資源,二又能夠為群眾和企業提供由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的相結合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方便快捷多樣化的服務。
二、完善市場經濟法規體系是改善營商環境的保障
(一)健全市場經濟法規體系,規范企業、政府行為。優化完善現有的經濟法規,健全市場經濟法規體系,保障營商環境改善的順利進行。立法機構應當考慮現今綜合情況進行立法,填補經濟法律方面的空白地帶,對沒有進行規定的進行合理規定。雖然營商環境的改善需要便利政策,那也不能在法律方面一味放行。在企業進入市場時,相關機構要做好企業質量把控工作。強化企業司法保障。健全經濟法規、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程度,不得以罰代刑。加大對強買強賣、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凈化營商環境。同時把規范政府工作納入相關立法。禁止擅自提高或者降低準入門檻。讓政府做到秉公執法,真正為群眾辦事著想。
(二)建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制度”。選擇一批投資規模大、市場前景好、有強大帶動作用的產業納入重點培養之列。對這些項目,給予更高便利條件,確保項目盡早建成,達效。堅決禁止超時限審批,杜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吃拿卡要,以權謀私等行為。
(三)鼓勵創新。相關法律政策也應當加大鼓勵創業和創新的力度。對市場上出現的新行業、新技術、新產品等給予更多的便利,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只有這樣做,才會有更多人愿意創業創新。市場才會更加的蓬勃興旺,創新的產品技術等才會越來越多。只有這樣,我們的市場經濟才能繁榮昌盛,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三、加快企業創新能力是營商環境改善的目的
(一)首先,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對于企業自身,企業應相應號召,深化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一個能夠在管理中創新的管理系統,促使企業內部從下到上的不斷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經濟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中存活下來,并且成為一個堅固的企業。
(二)其次,加快企業科技創新,對于企業自身來說,科技創新永遠是現代企業為了發展自己,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斷努力進行的研究,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創造力,才能提升自身在整個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內部應當形成一套科技創新的獎勵規則,培養企業內部員工人人創新的精神,畢竟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科技才是能夠吸引客戶和維持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最后,對于企業品牌的宣傳創新,政府應當在培育名牌品牌的同時要注意企業的質量與實力,不斷引導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培育名牌產品,并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予以獎勵。打造一個企業積極爭取成為馳名品牌而推動自己創新發展的良好循環。
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是首先為提高企業競爭力服務的,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極大地推動優秀的企業發展,為促進該類企業在創新科技、企業管理以及自身的品牌刻畫上提升自己企業水平,而真正起到引導的作用,起到一個良性循環的作用。同時也能將一些發展較緩慢的企業篩選出來,幫助有意愿繼續發展的企業進入市場競爭的圈子,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和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進而不斷發展成為有實力的企業。(作者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