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是指通過有計劃、組織、控制和協調的方法對本單位財務進行科學、高效的監督、管理和利用,有利于優化配置市場經濟資源,加快事業單位轉型,提高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水平。當前,隨著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制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都加大了改革和創新的力度,以期通過更為健全、科學、優化的經濟管理體系來推動事業單位的更好、更快的發展。因此,如何強化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創新和完善經濟管理體系,進一步拓寬單位的經濟來源,優化發展策略,更好的推動事業單位市場化進程,是當前經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事業單位經濟來源渠道單一,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而近年來,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制不斷深入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國事業單位也融入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其經濟來源渠道也逐漸增多,減小了國家財政壓力。現階段,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并不是只單純為了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以成本效益最大化來指導一些管理和計劃,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也推動事業單位向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方向前進。
二、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創新的主要原則
(一)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需要注重責、權、利三者之間緊密有效結合。將成本責任量化在個人,并與資金和工資掛鉤,同時還要給予相關人員一定的權限,使其能夠根據自身崗位來決定相應的費用開支金額和數量,從而有效控制成本。
(二)籌資管理原則
在新形式下,事業單位應突破籌集資金渠道單一的局面,進一步強化組織機構體系,如與企業合作獲取資金支持,收取一定服務性項目的費用等,從而擴大資金的籌集渠道。
(三)全面控制原則
在經濟管理工作中應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科學遵循全面控制原則,引進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對運營成本實現全過程控制,可有效增強成本控制意識,節約運營成本。
三、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策略
(一)構建科學、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
一個科學、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對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至關重要。其一,應健全經濟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存在的各類經濟管理問題,讓經濟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可法可循,提升管理效率。其二,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監管經濟管理決策,評估每一項決策的可行性及潛在的風險,把管理風險控制到最低,此外,還要加強經濟管理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和執行力度,提高執行效率。其三,完善經濟責任管理體制,把各項經濟責任實到個人,提高各項經濟管理的實效性。其四,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并建立科學的激勵制度,提高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責任意識,為科學的經濟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健全財務制度
事業單位要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從發展大局出發,及時調整財務制度,使其與事業單位發展相匹配并保持良好的協調性,隨著經濟改革體制的深入,真正落實各項財務制度,促進單位協調、健康發展。此外,還要充分考慮事業單位經營性業務的情況,樹立長遠意識,有效結合市場行情和走向,引導單位內部資金有效分配,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充分發揮財務制度的管理作用,促進事業單位實現經濟增值的目標以及資金科學分配的鏈條。
(三)強化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
就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事業單位實際的發展來說,財務管理人員其一需要加快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進一步提升自身對風險的防控能力,監管各項資金。其二要對比財務各項指標,合理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從而有效防范和識別財務風險。其三,還要強化管理信貸資金,明確自身的還款能力,正確評估并全面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參照貸款數額和期限來確定具體的信貸方案,保障資金的良好使用與運行,最大限度的規避財務風險。
(四)提升預算管理效率
資金的使用效率往往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最終效益。事業單位應加強自身的預算編制體系和監管體系,在實際工作提高對預算管理的重視度,結合有效的預算管理,通過合理分配各項資源或資金,引導預算資金活動的科學發展,從而保障預算管理體制的順利實現,并通過提升管理過程中的實際約束力,把預算監督管理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在預算執行中,嚴格遵循預算方案,若因實際情況發生改變多方面積極向領導反映,及時調整和優化原方案,用以指導活動或項目的順利開展,并確保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收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預算管理效率。
四、結語
當前,在事業單位轉型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事業單位需要結合我國的市場化環境,通過強化經濟管理,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創新和改革,構建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積極創新經濟管理手段,從而全面提高經濟管理綜合水平及能力,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推動事業單位科學健康的發展。(作者單位為江蘇省溧陽市環境衛生管理中心)